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析
2011-08-15汪宏伟
汪宏伟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4)
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析
汪宏伟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4)
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寻找符合时代特征、适应大学生特点、便于操作执行的教育新途径。本文通过对多渠道、系统立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进行探析,以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正面教育与侧面熏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多方配合完成的一项工作。
据有关文献显示,有29.1%的同学认为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基地”得到爱国主义教育;26.3%的同学认为“社会”中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31.1%的同学认为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从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中获得;而有13.5%的同学认为从“其他”途径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1]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寻找既符合时代特征,又适应大学生特点,同时便于操作执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改变过去那种空洞单一老生常谈式的教育格局,通过多渠道、系统立体的教育途径,扎扎实实地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争做出实际成效。
1 通过课堂及学术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在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革,包括充实和拓展课程中与大学生爱国主义培养关联紧密的内容,改进与提高教育方法和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等。除了一些传统的学科设置外,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还应当加大或设立下面一些教育内容。
国防教育。胡锦涛同志指出:“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2]大学进行国防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国防课程,用军队的优良传统来教育大学生,用我军的艰苦而光荣的战斗史来教育大学生。大学进行国防教育,还包括在各种学科,如地理、历史、文学等重要学科中进行渗透教育。大学生入学军训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活动。总之,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关心祖国前途命运,树立“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国献身光荣”的爱国观念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措施。
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应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头戏,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对社会辩证思考能力也会缺乏,因而就不能有效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以及实现国家社会理想。历史教育还能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能够增强人们的各种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忧患意识等,因而,它是维系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与前途的纽带。目前我国大学里的历史教育成了份量很轻的一门副科,历史教学只剩下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了,而且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只是以政治教育为主。这种历史教育既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关于宪法、政治制度、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民主的基本原则、民主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通过讲授法律的形成和演变,使大学生相信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权威性等教育;通过纪律教育督促大学生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要遵守校规校纪,培养秩序意识;教育学生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参与政治的能力;教育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包容态度;并通过比较鉴别增强青年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这种方式超越了以往直接向学生灌输一定的政治和道德观念的做法,效果更加显著。
2 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进行爱国主义熏陶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4]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对青年大学生实行渗透教育,使他们在环境的熏陶中和活动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各种爱国主义情感与精神。
2.1 注意营造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优美的校园,明亮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学习场所悬挂的名人格言和肖像以及公共场所优雅的陈设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心旷神怡,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崇尚高尚的情怀,产生向上的热情,使自己的德育品质得以升华。校园内应当广布如国歌、国旗等国家象征物和重要人物塑像等。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要使与爱国相关的大量知识、材料、图像,体现在校园的各种宣传媒介中,从而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2.2 开展必要的爱国礼仪教育
爱国主义礼仪制度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民族自尊心的重要手段,有条件的大学应当坚持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以及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及大型集体活动中提倡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同时,在升国旗仪式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中,要奏国歌,唱国歌,这是公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要组织宣传教育,让学生理解国歌的内容和国旗、国徽的含义,增加他们理解爱国礼仪的自觉性;对于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学校可以组织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3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去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时代精神。通过举办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讲座、演讲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报告会、文娱表演等,用直观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充分利用大学附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瞻仰、祭扫活动,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5]。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人生、社会与道德价值观的状况及其变化与发展,有效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3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进行正面的理论说教和侧面的环境熏陶,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校园内,教室中,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进入社会环境,接触社会现实,了解社区发展状况,学生可以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宏观要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考察等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国情,了解家乡,形成爱家乡、爱国家的思想感情;通过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学生可以增进社会参与意识和文化参与意识,形成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主动关心特殊社会群体,自觉地为他们服务,可以体现自己的爱心,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和情怀。通过开展这些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要素紧紧渗透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联系起来。
4 通过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时代,因特网在我国快速普及。一方面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渠道,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而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其成为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腐蚀、削弱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的场所,对此我们不可等闲视之。“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每一所大学都应在自己的主体网站中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要架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开设网络论坛,提供爱国主义影视资料书籍等在线观看和下载网站等等;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管理者与教师等也可通过网上与大学生交流,收集整理网上信息,建立良性循环的通道;同时也应当启动网络文明工程,利用先进手段清除网络垃圾和精神污染,消除网络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
5 通过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要抓住各种契机,抓住一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营造教育环境,比较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大规模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潮。比如像2008年奥运会、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建国60周年等振奋人心的事件,各大学就可以以这些主题,营造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像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考验,抗击非典成功等事件中,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凝聚力和自强精神。而像中国驻前南使馆被炸、家乐福事件、钓鱼岛人质事件等,高校则应重点开展理性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永恒主题,只有从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系统立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1] 许婕.关于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状况的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9).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3] 葛金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3).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5] 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9-6(1).
A Study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NG Hong-we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Jiangsu 221004,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patriotism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advance with the times,conform with students'features and be easy to conduct.This essay provides relevant references by analyzing multichannel and systemically-stereoscopic approaches for patriotism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patriotism education;approaches
G641
A
1008-8032(2011)01-0009-03
2010-12-23
汪宏伟(1979-),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