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会计人员从“管账”到“管理”的转型

2011-08-15中南大学商学院王东清

财会通讯 2011年22期
关键词:管理型会计学创新能力

中南大学商学院 王东清

[本文系中南大学2010年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中南大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中大党组字〔2010〕12号)、2008年新世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第五批立项项目“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和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对于我国的会计职业群体来说,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即“管账型”人才已经相对过剩,而能协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有效经营管理决策的高级财务成本管理人才即“管理型”人才却处于奇缺状态,这意味着财务会计从业者正面临着向企业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巨大挑战。为此,针对灵活多变的管理环境,塑造更具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新型“管理型”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会计人才从“管账型”转向“管理型”的现实呼唤

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持续全面趋同的完成时间为2011年,并力争于2012年起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因此,对于国内大中型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尽快招聘或培养一批能够与国际接轨的高端财务人才以满足这一形势发展的需求。然而,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企业所面临的商业机会与企业可以雇佣到的合格管理人才之间的不平衡变得日趋严重。那些能为企业CEO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推动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开始成为企业间争夺的宝贵资源。

事实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呈现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这促使我国企业会计实务工作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企业高级财会人才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更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创造性的运用,以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为企业创造财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迫切需要财务功底扎实且具备战略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使得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从以“管账”为中心转向以“管理”为重点,正是对国内企业目前所期待的战略管理型会计人才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然而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高级会计人才却不足40万人,且大多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真正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却高达300万人,其中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管理型会计人才更加奇缺。对于会计教育机构、学习会计以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都必须清醒认识到“财务‘管账型’会计已经日趋饱和,辅助决策的‘管理型’会计却是供不应求”这一行业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做账型会计人员已不为企业所缺,只有那些能创造性地把数据变成信息,形成预案,并能设计一个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帮助的会计专业人员,才是企业急需的人才。适应这一时势的需要,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应该是具备极强创新管理意识与创新管理能力的优秀的精通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设计和评估企业流程,监控、反映、报告和预测企业经营成果,执行和监控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收集、分析和整合企业信息来实现驱动经济价值的目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良好运转、规避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必备特征:创新能力

会计人才是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备构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特征,关系到组织竞争能力的强弱。与传统管账型会计人才相比,管理型会计人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服务对象方面 管账型会计人才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其职能主要发挥在对外报告会计方面;而管理型会计人才着重为企业管理部门有效地改善生产经营进行最优化决策并及时地提供有用的财务与管理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其职能主要发挥在对内报告会计方面。

(二)工作重点方面 管账型会计人才主要面向过去,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其工作重点在于管账;管理型会计人才则主要面向未来,创造性地利用有关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其工作重点在于管理。

(三)工作程序与方法方面 管账型会计人才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比较固定的内容,其工作过程和结果要受到有关会计规范的约束;管理型会计人才则主要对企业自身服务,他们所采用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并不必受到统一会计规范的约束。

因此,相对于传统管账型会计人才而言,管理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管账型会计人才比较注重记录、核算和报告等常规的账务处理工作,更注重为报表使用者服务,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会计法规制度等的制约。而管理型会计人才需要从商业的各个角度考虑问题,比较注重核算工作与企业的管理实际相融合,更注重为管理者服务。即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服务目标是为决策者的管理活动提供帮助,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型会计人才能力发挥的精髓在于知识的活用,知识的活用即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成为会计学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就创新能力的塑造而言,当前会计人才的培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培养目标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纲领,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当前我国会计教育的过程与结果表明,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为目标,把学习与掌握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目的,这种目标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目的的唯一性,即能够顺利地通过课程考试以最终获得毕业文凭。现实的情况是,会计学专业的各种考试层出不穷,那些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的学生虽然考试成绩斐然,但却不知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会计知识,更别说创造性地灵活加工和再造会计知识。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身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导致为社会输送的会计学专业学生面对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尽合理 首先,从总体上看,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比重偏高。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过多且内容僵化教条则会淡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技等领域的课程设置不足,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再次,会计本身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也很局限,缺少新兴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特别是针对当前企业组织所需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少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性课程,学生很难跳出书本知识的禁锢,从经济学、管理学等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和理解会计,从而缺乏将会计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管理活动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僵化 过去,会计课程教学的内容有些是制度加解释,有些则过分强调计算能力的训练。为了满足管账型人才对法规制度精神的领会,会计某些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偏重制度解释,轻视理论分析,过分依赖会计准则和制度,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相关财会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拓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研究社会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而且会影响学生深入思考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了满足管账型人才对管账报账的技能需求,会计某些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偏重计算能力的训练,忽视诸如方法的来龙去脉、体系的严密性、隐含于各种程序的观点和理念、管理问题解决方案等内容的讲授,而这恰恰是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所需的最有生机、最能激发潜质、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从会计教学形式上看,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有益的互动。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持知识的话语权,使得知识单向流动,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把学生看做说教的对象,学生成为看客和听众,师生之间几乎没有沟通的机会。传统的师生关系变成一种“专制”模式,“教”垄断着教学过程,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受固定答案的控制和支配,结果使得学生缺乏主见,盲目随从。这种师生之间互动的严重缺失,不仅缺乏信息反馈和民主气氛,还使有些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因不受关注和正确引导而被扼杀。

(四)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从对会计学生接受教育的评价方式来看,传统的书面闭卷式的考试是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对教材或教师讲义的掌握或者是记忆程度,鼓励对既有知识和成果的接受,而不鼓励甚至排斥独立思考,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是考分,而不是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对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活动激励不足,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创新的能力,忽视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因此,采用单一静态的书面应试指标,即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考核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人员必须能够迅速地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并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特别是管理型会计工作在组织中的各个层级,从高层管理者到支持层面的会计和财务专家,他们不仅应该具备在会计和财务报告、预算编制、决策支持、风险和业绩管理、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更应该具备创造性地整合和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实现。

(一)明确培养目标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高校会计学教育应转变以传承为目的和主要特征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创造教育思想,及时根据市场、社会的需求调整办学模式、办学方向,在市场需求取向的定位下,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在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规律,围绕打好基础、培养创新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创造硬件条件,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以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完善课程设置 会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拓宽课程设置。当前企业紧缺的是中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高层次会计人才首先需要较宽的知识面。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应增设相关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既懂财会理论,又懂管理、懂决策、懂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完善会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都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关。实践课程的设置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应在管理会计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性课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 为了培养具有相对宽广知识面的会计人才,会计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与创新。在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深化,打破传统思维习惯,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课程资源应来自书本、网络和实践活动等。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把能反映教学大纲要求的各种知识载体所承载的有效知识交互使用,引导学生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前沿文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知识环境里进行交叉性思维、跳跃性思维,创造性地提出学生自己的观点。如,为了满足企业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应该将会计学的相关课程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根据要讲授的内容选取合适的、贯穿某个知识点的案例,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等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增强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四)创新教育评价方式 会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创新的教育评价方式为保障。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被动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体可以在会计学专业建立创新学分制度,将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研究课题等活动取得的创新成果经学校评审认定后授予学分。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创新潜力、创新实践等构建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来对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测评,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为学生参与创新提供源动力。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2]PrahaladC.K.,Hamel,Gary.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0.

猜你喜欢

管理型会计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战略管理型模式下的产业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财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探究
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