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的多角度反思——以会计电算化技术为例
2011-08-15徐晨光
徐晨光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到目前,会计电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将网络与电算化软件结合,创新出基于SAAS的网络专业会计服务模式;人们将常用的管理软件、采购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组合起来形成ERP系统,使用了电算化软件后,企业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得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经对会计行业产生了质的改变,且这样的改变我们欣然接受,因为技术给我们感觉就是“效率”、“创新”、“突破”、“权力”等的代名词,技术为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与好处。
然而,人们崇尚技术发明和运用却很少对技术进行辩证的思考。然而这种思考是极其重要的,当我们只看到技术带来有利的一面时,我们会因为盲目地追求技术的发明与运用而不顾任何后果,因此我们需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技术问题,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技术。因此,我们应该对技术的产生、发展、创新进行反思,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技术、运用技术。
一、技术是一种存在方式
人发明了技术,技术是给人来使用、为人来服务的,因此思考技术是什么的关键是弄清人是什么。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首先就是人类发明创造,运用各种技术的历史,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技术——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能够使人们在世界上生存、发展和繁衍的手段就是运用技术。人类先天的无本质却又希望把自己本质化的矛盾促进了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们进行了自我的构建,而方式可以归为三种技术,即身体技术、社会技术和生产生活技术。身体技术是指在出生后培养出来的各种自身具有的生存技能,比如语言和思考的能力;社会技术是指在社会上生存,社会群体共同制定出的各种制度、规范,形成的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等;生产生活技术是指能够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发明创造和劳动经验。
根据对“技术”的思考,可以认为会计电算化技术是会计工作者工作时的一种存在方式,运用这样的技术使我们的身体技术变得复杂,同时这样的技术又受限于意义的安排、社会各种政治法律环境的安排,也就受限于各种社会技术的束缚,因此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不同的文明体系下会有不同的运用和发展道路。基于此,西方发达的现代化技术到中国的人文土壤里来,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如何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环境中,从我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构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具特色角度来说是一个难题。
二、技术的本质是意向结构
对于技术的本质思考有两种分歧的看法,分别是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来源于技术中性论,认为目的和手段本身只是存在偶然联系,技术本身并不必然指向某种价值、某种目标。技术悲观主义来源于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自主的,是自我发展的,技术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技术本身有自己内在的发展逻辑,不依赖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方式来自我发展、自我繁殖。但是近一百年来的研究否定了这两种观点,从每一项技术出现的目的性去思考,认为技术的本质就是技术有什么样的“意向结构”,这种“意向结构”包含了特定的价值取向,即技术逻辑,如果不按照它的意向结构所指定的方式去做事情,我们说这是不符合技术逻辑的。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意向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存储和处理”。一个人长期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就可能导致“存储和处理”就是他的存在方式,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思维变得简单,从而被技术所控制。工作中,这种意向活动意味着使用该软件的目的是进行“存储和处理”,会计人员的行为只是单调的输入—存储—处理—存储—输出的机械过程,这样的过程不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即可操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变得非技术化、傻瓜化,人们使用该技术成果不需要人本身有什么技能,那么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方法进行广泛研究的人将越来越少。或许最终这样一门技术性的职业成为研发软件专家的技能,绝大多数会计人员丧失了应有的能力,“会计”这样一门技术活将因为另一个技术的发展而停滞。此外具有这样意向活动的电算化工具只知道“存储和处理”,本身不存在人为判断,那么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便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技术归根到底是人在使用,通过输入错误的信息,改变现有的程序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各种改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增加了企业控制、核算和监督的成本,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信息泄漏隐患。
三、技术的目的是推崇效率
现代技术是对效率极其推崇的一种思维逻辑,使得“可操作”性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反复强调的准则。我们谈到电算化软件运用的好处,更多的是强调它对工作和运营管理效率的提高,总之强调“效率”。对于效率极为推崇会使得手段本身成为目的,效率本身是一个手段的范畴,由于极度推崇,这个手段也就成了目的。技术的作用在于对人和世界进行构造和改造,发展技术的目的是要使技术成为适当性和恰当性的手段。同样会计电算化技术的运用也存在只讲效率和可操作性而不考虑适用性的问题。企业有规模大小、行业特点的不同,各种法律法规对其要求也不同。对于小企业,经济来往较少,如果使用电算化系统将是一大笔成本开支,此外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必定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运用电算化软件后,除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和确认仍需要人工处理之外,会计循环中的记账、核对和报表编制都由系统自动实现,凭证一旦录入系统,马上就能在账簿和报表中反映,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电算化软件程序的模式固定,所以计算机会采取同样的流程和手段去处理相类似的业务。而企业的某些经济往来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式,通过适当的处理能够达到合理避税目的,而合理避税是企业增加净利润的重要途径。电算化系统操作路径单一,非人性化的体现,导致其具有不适用性,这也是电算化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技术的目的性产生的问题还体现在对电算化职位招聘的考核制度上面。如今很多规章制度的出台,都不是从多角度多因素来考虑的,而只是考虑某些人的实际利益,尤其是为执行者的操作方便去服务的。一件事情的执行总把“效率”作为出发点,失去公平的同时把可操作性手段作为了方法。企业对电算化职位的招聘往往只看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能否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而很少去考查应聘者的其他素质,比如沟通能力、工作经验、品德行为等。这样的招聘本质就是流水线生产,使得一些有能力、有经验、有品德的人,可能仅因为不能熟练使用电算化软件而被企业拒招。招聘采用量化的结果就是使得每个人去掉质的差异,只保留能够进行可操作化比较的质,这样的形式会使得企业失去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种只讲技术手段的形式,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四、技术发展具有路径依赖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思想,讲的就是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人只能够在现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去创造未来。各种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基于已有的技术条件,已有的技术条件决定了但不完全决定未来技术进化的路线。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考,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未来,就是如何运用更好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来使这样一个技术更完善,而对于技术未来发展对会计行业技术的突破,对于减轻会计人主体性的压抑,对于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等来说没有帮助,技术再发展也可能只是量方面的变化,很难在质上面有所飞跃。
五、技术运用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
技术潜在地决定了我们的行为逻辑,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处人处事的原则,而这些逻辑产生往往与我们所使用的技术密切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运用,使得人们行为逻辑由传统的简单记录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过程,转为对企业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过程。运用电算化软件,我们能随时查看各种成本费用的支出、销售收入的获取等情况,使我们更迅速地做出决策,提高管理效率。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是作为一项技术,其本身存在缺陷有待完善,企业在运用软件的过程中会出现数据丢失、计算错误、系统错误和黑客攻击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得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备份,而这些工作产生的成本是传统手工会计没有的。此外海德格尔的观点认为技术是人的主体性“展示”,同时正是因为主体性的“展示”,技术必须要通过人来完成和实现,并借助这一过程来实现对人的控制。会计电算化技术采用已经完备于软件中的一整套固有程序,让人们机械地进行不变的操作流程,这样的机械化的行为取代了人的自由意志,并消解了人作为主体的道德责任。当人缺少能动性和主动性,就无法根据自己的自身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思考、辨别真伪和是非善恶,会计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变成了机器,甚至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失去了很多传统工作方式下体现出的人性上的东西。传统的工作方式中,劳动与休闲之间没有太大区别,人们彼此都对别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遇到问题时,或许从大家的谈笑所激发出的思想灵感,便轻易解决难题。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每个人被分配到彼此隔开的办公区域,整天面对着电脑,言语的交流转成了文字的传送,失去了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工作方式,运用计算机满足了工具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却牺牲了交往理性,所以要保存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和效率理性的平衡,否则技术越发展,必然导致一个机械化,毫无创造性和活力的集体出现。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的运用,而是要有选择性。
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技术并不是中性的,每种技术都存在自己的意向结构,我们只有把身体技术、社会技术和生产生活技术综合起来看,才能更深刻了解技术的实质,并对会计电算化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人们利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这样的可操作性目的时,技术的适用性状况便降到了很低的位置,技术的本身和其运用中的很多负面问题也就产生了。信息社会需要的就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技术引起了很多不利影响,但是目前社会状况下的未来几十年,技术对社会的贡献远大于危害。我们在大力发展技术的同时应该针对技术在生产、运用和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积极进行反思,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不断完善技术对各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世界强国,同时赋予技术积极的价值导向,使技术朝着有利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和谐方向发展。
[1] 吴国盛.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J].求是学刊,2004(6).
[2] 胡贵艳.浅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
[3] 赵庚.会计电算化怎样影响传统会计[J].赤峰学院学报,2009(9).
[4] 龙翔.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哲学解读[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5).
[5] 李建文.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