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九重阳话敬老
——兼论高等学校离退休工作

2011-08-15王发明

关键词:老同志老年人工作

王发明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九九重阳话敬老
——兼论高等学校离退休工作

王发明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下,必须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高等学校离退休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真正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尊老敬老; 高等学校; 离退休工作; 现状; 思考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到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2亿,占人口总数的15%,2025年将达到3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4.4亿,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综合国力还不强、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特殊国情下进入老龄化的,而且人口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等特点。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也十分艰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尊老敬老传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美德的起点和基础。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孝的文化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说明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行为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做人的根本。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而“孝”以“养”为物质基础。“养”是饮食供奉,是“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论语·为政》)。但孔子对单纯的“养”又极为不满,反复提及“敬”在“孝”中的重要性,认为只在“养”这个层次上不存在孝,只有对长者“敬”才能体现出孝的真谛,才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和价值。《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孔子认为:一是要珍惜生命。《孝经·开宗明义》记载孔子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直接将孝道的发端与人的生命的产生相联系,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二是行为要符合礼。《论语·为政》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三是父母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论语·里仁》曰:“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四是要立身行事,不能碌碌无为,更不能枉法。《孝经·开宗明义》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孟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亦是如此。孟子认为“仁”的实质就是“孝”,侍奉父母亦是为人之本。《孟子·离娄上》记载:“仁之实,事亲是也。”“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孰不事亲?事亲,事之本也。”孟子还以曾参、曾元为例,说明侍奉父母不能仅仅满足于“口体”之养,更重要的还在于“养志”,尊重父母的意志、意愿。《孟子·离娄上》记载:“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也就是说,曾参既满足父母的口腹,又尊重父母的意见,这就是“养志”;曾元只满足父母的口腹,却不尊重父母的意见,甚至欺骗父母,这只能算是“养口腹”。由此可见,“敬”是孝道的精髓。孟子对不孝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孟子·离娄下》记载:“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后来,孟子又发展了孔子的推己及人之道,将孝行由家庭伦理推广到社会。《孟子·梁惠王上》记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大强化了孝道的博爱精神。《礼记·礼运》篇还根据孔孟倡导的理念,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奉行的是“天下为公”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到了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在选拔官员时,专设一个科目叫“孝廉”,用以选拔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出来做官;在民间,更是极其重视表彰“孝悌力田”者,鼓励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努力耕种的人。之后,历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孝道。如唐玄宗亲自为《孝经》做注,南宋将《孝经》列为十三经之一,清朝顺治帝也注《孝经》,雍正还撰写了《孝经集注》等等。可见,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孙中山先生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毛泽东同志说:“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新形势下,弘扬尊老敬老孝道文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当代社会如何尊老敬老,尽到孝心呢?《论语·里仁》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中国人以长寿为幸福。父母的年龄不断增加,我们因此高兴,同时,父母每增加一岁,就衰老一岁,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俗话说:“慈乌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义。”因此,我们必须竭力报答父母和长辈。第一是“居则致其敬”。和父母在一起,在言行举止上要心存敬意,不要去顶撞他们。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要多向父母请教,征得他们的同意,不要把个人的意见强加在父母身上。第二是“养则致其乐”。不仅要好衣好食供养老人,还要承欢膝下,使他们舒心欢乐,让他们做想做能做的事情,不要多加干涉。第三是“病则致其忧”。人到了老年,各种疾病随之而来,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应尽心照料护理,多陪伴在父母身边,多给父母一些精神上的慰藉。第四是“寿礼企福。”在传统节日、父母生日到来时,要为老人祈福,祝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第五是“立身行道”。要成家立业,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儿女事业有成,父母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孔子家语》云:“树欲静风不息;子欲养亲不在。今始知椎牛祭墓,不如鸡豚奉于生前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这句话可谓箴言,多么撼人心魄。请记住,孝心不能等待!

二、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现状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老年人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逐步显现。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离退休工作不仅具有上述特征,而且还有自身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高龄化特征明显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高校离退休人员在不断增加。以某高校为例,2010年离退休人员为839人,其中70~80岁的老人为366人,占44%;80岁以上为87人,占10.4%。2011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有50人,是历年退休人员最多的一年。离退休人员数占学校教职工人员数比例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离退休人员总体寿命延长,高龄化特征明显。

(二)“空巢”老人逐渐增多,生活困难重重

由于绝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子女成家后另立门户,加之有的离退休人员子女在外地或国外工作,导致身边无子女照顾,“空巢”老人明显增加。而且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看病、购物以及维持日常生活非常困难。

(三)缺少人文关怀,精神呈现空虚感

高校中离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由原来以学校为中心转为以家庭为中心,由忙忙碌碌工作转为无所事事,这种社会角色的转换、生活规律的变化,很容易使一些老同志产生失落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大,疾病的增多,他们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减少,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致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空虚。

(四)服务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高校的合并及居住条件的改善,离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有的还是异地安置,走访慰问难度较大。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增加,现有离退休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大,加之有限的物力、财力难以满足离退休人员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服务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

(五)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某些离退休工作人员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与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离退休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高校离退休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高校离退休工作应该倡导和弘扬尊老敬老的文化理念,也就是说,不仅要保障好老年人基本的物质生活,还要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余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真正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一)以人为本,形成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合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老干部工作事关大局,十分重要。”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离退休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置于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中来谋划,增强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形成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合力,把党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送到每个老同志心坎上。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如在校图书馆设立老年人阅览室,在校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在校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家政服务公司,为老同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要更加关注生活困难、身患重病的老同志,加大解决困难、办好实事的工作力度,多为老同志雪中送炭,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要探索建立帮扶困难离退休人员的长效机制,为老同志过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创造良好条件。

(二)提高认识,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让离退休老同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首先要解决一个对老同志的认识问题,就是老同志过去做了什么?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在缔造新中国、捍卫新中国的艰苦斗争中,在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上,广大老同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没有广大老同志的长期奋斗,就没有今天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高等学校现在的大发展是老一代长期在低工资、高付出的条件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成就有他们一份不可抹杀的功劳,今天的成果包含着他们曾经创造的价值。因此,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时候,不应该忘了他们,而是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让他们共享成果而不是施舍,是理所当然。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一定要提高认识,把中央关于让老同志分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精神落到实处。不仅要确保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健全基本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同时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提高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的水平。只有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

(三)搭建平台,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余热

对老同志的认识问题,不仅对老同志过去做了些什么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还能做些什么?也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习近平同志说:“广大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仍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在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离退休群体中,老教授、老专家、老领导占有绝大部分,他们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而且还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潜力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忽视这一群体的作用,不仅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挫伤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因此,应当为老同志搭建一个平台,如为领导的正确决策建言献策、为提高教学质量参与教学督导、为做好学生工作返聘为辅导员等等,让他们在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这样让他们在老有所为中体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何乐而不为!

(四)加大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离退休群体的不断壮大,高校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硬软件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活动的需要。因此,必须引起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扩大活动场地,增添活动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正常运转。二是要积极探索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活动中心的管理办法,按照“功能互补、整体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充分发挥好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的“阵地、窗口、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或开设适合老年人特点的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健康保健等专业课程,这样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也为他们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离退休工作的广度和难度在不断加大,对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加强离退休领导班子建设。在领导配备过程中,要选好“班长”,俗话说,用对一个人,带好一帮人;用错一个人,带坏一群人。部门工作作风的好坏,工作成绩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素质的高低。领导干部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全面领导开展离退休工作,把握离退休工作的全局,开创离退休工作的新局面。其次是抓好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离退休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按照德才兼备和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热爱离退休工作的同志,充实到高校离退休工作队伍中来。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离退休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筑牢思想基础。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离退休工作人员政策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夯实服务本领。要按照“一讲二评三公示”的要求,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解决好离退休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实现服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让老同志满意,让党组织放心。

[1] 孔丘.论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2] 孝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 梁涛.孟子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习近平.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news.xinhuanet.com/video/2009 -09/11/conte,2009 -09 -11.

[5] 吴玉韶.在世界华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www.cncaprc.gov.cn/info/11820.html,2011 -08 -26.

[6] 重庆市老年高等教育工作者协会.和谐重庆 和谐校园[M].香港:香港日月星制作公司,2007.

Abstract: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respecting the elderly people as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The work refers to retire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and let them to share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from which the role of the elderly peoples can be bitterly played and enrich thei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Only by the way are th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tandard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elderly can live with dignity and sense of happiness.

Key words:respect of the elderl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ork of retirees;present condition;thinking

Talking on Respecting the Elderly People at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ANG Fa-m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C913.6

A

1674-0297(2011)06-0105-04

2011-05-06

王发明(1963-),男,湖北红安人,重庆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职员,主要从事高校老干部工作。

(责任编辑:张 杰)

猜你喜欢

老同志老年人工作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不工作,爽飞了?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选工作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