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以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为例
2011-08-15苑高兴金卫东于娟娟
苑高兴, 金卫东, 于娟娟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
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以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为例
苑高兴, 金卫东, 于娟娟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
从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践调研入手,根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分析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与实施人文体育、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相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而为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人文体育; 课程体系; 健康; 快乐
课程体系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体系改革因而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新形势下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创新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现状
(一)课程目标缺乏宏观指导和具体指导的有机结合
由于新课程提出“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等新概念,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上述概念的层次和相互关系不清晰。另外,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传统目标基础上,还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新目标。教学实践中,多数体育教师认为这两个目标难以理解和不易操作[1]。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育教师从过去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国家只规定了授课时数,没有规定具体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实施缺乏具体的指导。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
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十分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理解为仅仅是多开发一些运动项目,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缺乏对高校体育课程功能的正确认识;对体育生活化也产生错误认识,过分追求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不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的非体育性内容也进入体育课堂,把握不好课程资源开发的度[2]。特别是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带来的“生均”体育课程资源(场馆)占有率呈现负增长,使课程资源拓展和开发受到极大挑战。
(三)课程评价标准难以统一
对课程评价一直是体育教育评价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新《纲要》没有具体规定考试项目,特别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评价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看待新课改的评价体系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主要表现在评价的标准不知如何制定,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不知如何选择,评价的客观性不知如何把握。
回顾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经历的四个阶段,可以说是一条创新不已之路。面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凸现的一些问题,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是形式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变革。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遵循新《纲要》提出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我们构建了人文体育、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三者融合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创新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文体育理念
人文体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承,把体现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特征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人文体育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它将以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而且能够感受到体育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与人文精神。
实施高校人文体育要求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课程设置、课程资源的开发、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选择等都要考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对部分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手段的选择、组织与教法的运用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在教学中不拘泥掌握动作质量的优劣,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以取得更大进步。另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等,加强校园体育教育宣传如校园体育广播、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人文体育信息,为学生创造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二)坚持以终身健康为目标,构建健康体育教育内容体系
1.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和指导性等特征。所编著的校本教材内容首先向体育文化方向转化。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体验其中的文化含义,理解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重视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和文化传递功能。其次,向生活、实用、时尚方向转化。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将运动项目中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还原,使体育运动更贴近学生现实和未来的工作生活,既突出运动的实用价值,又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时尚性。教材的内容还向运动处方方向转化。根据体育健身的需要,将运动强度、重复次数等因素组合成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负荷调控方法,提高自我医务监督的能力[3]。
2.教育内容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人文体育理念必须借助具体的教育内容来实现。其教育内容体系选择要在人本理念指导下,坚持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健康为目标,把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身体健康教育内容突出了健身性、实用性、终身性、人文性。课程设置一方面淡化竞技体育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条件,多选择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延续到社会、对终身增强体质实用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瑜伽、游泳、健身操、太极拳等,从而保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最合理的纵向连贯与衔接。另一方面,适当加大体育理论学习的比重。将体育锻炼与体育保健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学到运动技术、技能与体育保健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到高尚的体育人文精神,显现出身体健康教育深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适应良好的状态。由于大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容易造成身心过于紧张,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体练习作为课程载体,充分发掘体育课程内隐性的教育功能,注重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能够有客观的了解,明确哪种锻炼项目和运动负荷对哪些特点的人群会产生特定的健心效应。其次,针对不同群体能够开具个性化的运动锻炼处方等,从而保证学生的心境达到最佳状态。
社会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从中获取人生体验和自我感悟。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个人与团队、团队与团队等社会学关系以及各种课堂社会现象。学生在“体育课堂社会”组织与活动中,有助于形成其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群体意识、角色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充分挖掘“体育课堂社会”中内外环境各方面教育因素,去开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潜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3]。
3.课程结构
为实现体育课程的终身健康目标,我校将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外体育宣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纳入体育课程统一体中,形成课堂内、外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维立体课程结构。
一是课堂课程结构。依据课程目标任务和大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只学习一、两项体育运动项目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更高层次的需求。新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情况,因校制宜,形成了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在选课方式上,取消必修基础课,全面推行选修、选项课。教师按所学专业挂牌上岗,学生实施“三自主”选课方式,在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下,努力实现体育课程学习时间和任课教师任意选择机会的最大化。
二是课外课程结构。课外课程是课堂课程的拓展与延伸[4],主要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体育宣传两部分。
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不仅实现学生活动时间的延伸,而且可进一步满足学生活动兴趣的需要。我校规定每周五下午课余时间为辅导课时间,辅导课主要有三种形式:点名式,主要针对未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体育困难生,以点名形式对这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其主要任务是“解难”;自由式,面对全体学生,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活动方式不限,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主要任务是“答疑”;训练式,主要针对体育特长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中级班、提高班,以训练的方式进行辅导,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其主要任务是技术技能的“提高”。
课堂教学与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相结合,不仅实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体育组织能力。我校规定每位体育教师分别负责一个体育俱乐部或协会的组织活动,协助完成各种市级比赛的裁判工作,鼓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发展学生体育交流与交往能力。
课堂教学与校园体育宣传相结合,加强了体育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学生创造出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而且满足了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
4.课程评价
实施“三自主”选课方式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5]。在学生自主选课基础上,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实施“菜单式”考核。“菜单式”考核就是在身体素质或专项技术的考核中,同一考核内容在一定范围内设置若干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但每个考核内容设置一个必考项目,每个学生必须首先完成必考项目,然后才能自主选择其它考核项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我们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区别对待”原则。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尽量将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体现定量与定性相济的评价原则。不仅考察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相应的理论水平,还要对其进步的幅度、创新能力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态度、运动参与、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等进行综合评定。我校考试评分的内容及权重为:体能和运动技能占50%、体育学习态度占20%、运动参与占1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占10%、健康行为占10%。其中对每位学生的出勤及各种隐性情感的表现,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追忆,做出客观评价和记录,善于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来考察其进步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为情意评价提供重要素材,保证了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化、科学化。
(三)注重情感教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把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视师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与合作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堂,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比如在每堂课结束时都布置下一次课的教学任务,为了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要求学生课后根据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情况自主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并引导、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简易的器材来代替学校有条件限制体育硬件设施。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协作完成。在上课前由体育委员将全班同学的设计方案初步整理后及时交给教师,教师对其中不足之处给予适当补充和变更。在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将选用内容合理安排进课堂,并将所选用内容和设计人员在班上进行颂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感是形成体育意识和养成体育习惯的基础。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通过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练习要求和目标,并帮助学生努力完成目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使学生在这种非同步化教学中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感觉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四年来的实验研究,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已基本定型。该体育课程体系突出了人文体育内涵,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化,成为具有本校特色、切实可行、较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通过我校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的好评。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由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效果。建议学校有关部门牵头,加强高校之间的横向联系,鼓励教师双向流动,拓展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并努力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从而对该课题的深度和广度做进一步研究。
[1] 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J].体育学刊,2007,14(3):1~4.
[2] 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
[3] 苑高兴.普通高校人文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研,2005,26(6):86 ~89.
[4] 周学荣,谭明义.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806 ~807.
[5] 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85~87.
Abstract:From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alysis and practice research obtains,according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needs,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P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through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humanistic sports,health sports and happy sports fusion of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innovation system,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hysics and psychology is developed.The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humane sports;curriculum system;health;happy
Humanistic Healthy and Happy Fusion of the Sports Curriculum System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Tak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gfang Branch as an Example
YUAN Gao-xing,JIN Wei-dong,YU Juan-jua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gfang Branch,Langfang,Hebei 065000,China)
G807.02
A
1674-0297(2011)06-0102-03
2011-04-12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构建人文、健康、快乐相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研究”(编号:08020046)成果。
苑高兴(1969-),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