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思考
——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2011-08-15孙成政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辅导

孙成政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思考
——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孙成政

伴随着经济的复苏,经济危机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毕业生就业形势略有好转,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社会的现实意义,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存在的工作滞后、课程薄弱、队伍单一、个性指导匮乏、规划淡薄等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化、全程化、职业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导体系对策。

后金融危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设计理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美、英,90年代传入中国,主要作为企业内部开展员工发展和培训的工具,扩展到今天逐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全面正确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做好自我评估,结合专业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确立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教育、工作实践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完成职业发展目标。

(一)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结合自身兴趣、特点,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通过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认清自我,准确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整合教育资源,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培养职业兴趣,实现学生个体的 “人职匹配”,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就业率是评判一所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首选因素。做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实现学生“人职和谐”,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在600多万大学生身上,寄托着600多万乃至上千万个家庭的殷切希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一方面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另一方面能够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现实利益最大的社会就业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受传统就业观念束缚,把就业指导简单地理解为“安置就业”、“择业指导”,督促学生在离校前找到一份工作。仅仅在四年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等,很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就业。另外,就业指导的功利性较强,存在重服务轻教育、重“进口”轻“出口”、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职业意识培养”等现象。

(二)就业指导课程薄弱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虽然广泛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且形式千篇一律,效果苍白,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对于学生急需掌握的求职技巧面试要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简单说教,根本不能系统深入地探索,更无法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潜能的挖掘,至于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科学、全面、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设计与规划,更是无从说起。

(三)就业指导队伍单一

高校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员,缺乏一支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老师组成的专门从事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眼下各高校往往会把院系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等行政编制人员扩充到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中来,负责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辅导。

(四)就业指导规划淡薄

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经常是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很少在低年级就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及关注行业发展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去思考探索将来自己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造成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模糊,不能正确客观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自我评估,缺乏实践能力,同时不能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忽视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职业生涯,在就业过程中导致职业意识淡薄。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随着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生涯规划理念建设,推进专家化生涯辅导

高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出台贴近学生实际、操作性强的生涯发展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知识丰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素质全面,帮助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和生活幸福指数。因此,职业生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立足点和落脚点。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成立专门机构,加大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宣传,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对专家化生涯辅导的完善和深化。

(二)强化生涯规划能力建设,推进职业化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载体。在有益的职业训练实践中感受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正确地制定和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高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毕业实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行业敏感度,在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中成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步入职场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

(三)强化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推进全程化生涯辅导

高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定学分,编写教材,设置相应的课程,帮助大一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系统地介绍专业,明确职业对人的要求和找准职业奋斗目标;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大三学生应进一步培养职业技能,塑造和完善自己,培养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对于大四学生,主要进行政策引导、技巧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通过四年系统的分层次阶段性规划,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四)强化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推进个性化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除开展共性话题的团体咨询外,也可以接受一些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在工作中关注个体差异,考虑到专业特点、性格特征和职业前景,做好分类指导,进行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理想职业的适应度。只有加强面向个体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克服认识不足、目标模糊等问题,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体现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五)强化生涯规划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化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项既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又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丰富、熟悉就业市场、管理水平精湛、敢于认真负责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既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还要具有能够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帮助大学生更加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专业化职业生涯辅导。不断提升职业生涯的层次和水平,促其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1]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_106/2009/11...2009-11-23.

[2]马新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35.

[3]林诗锋.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的再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刘怀.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和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G641

A

1673-1999(2011)17-0171-02

孙成政(1976-),男,山东临朐人,硕士,济南大学(山东济南 250022)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2011-06-13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辅导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