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国家谱看家族观念的变迁

2011-08-15李现丽

关键词:国族家谱宗族

李现丽

从民国家谱看家族观念的变迁

李现丽

民国社会的激荡冲突使人们的家族观念出现了纷繁驳杂的局面,这是社会各阶层大分化的表现与反映,既引发了社会上的争论也影响了民国年间编撰的家谱。以此时的家谱为例,分析了民国家族观念的变迁。

民国家谱;家族观念;家族组织

所谓家族,亦名宗族,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家庭房派结成的亲缘集团或社会群体单位。笔者在翻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从家谱角度出发研究家族观念的论著很少,相对薄弱。尽管梁洪生曾著文考察了江西清末民初的谱牒中谱论反映出的社会新思潮对修谱者的影响,说明家族层面上反映出来的文化变迁,探讨族谱与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1]。但是,对家族观念研究很少。笔者主要以民国年间的几部家谱为中心来分析民国家族观念的变迁。

一、家族的历史变迁

家族作为一种血缘组织,它是依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中国是一个家族传统浓厚的国家。历代王朝借助家庭伦理、家族制度及“三纲五常”的道德教化实行社会控制。文明社会伊始,家族就开始存在,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其组织不断成熟和发展,到了民国,发展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记载本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的家谱、祭祖的圣地——祠堂、规定家族成员活动的族规、家族活动的经济基础——族产及家族内外利益的代表——族长,族长常掌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在严密的组织下,人们只知道有家法族规,而不知道有法律,国家民族观念更是十分淡薄。这种思想在近代遭到了严重的批判,辛亥革命前后掀起了对封建家族观念的严重批判,“家族革命”、“祖宗革命”、“婚姻革命”……要求彻底破除家族观念,这在人们心中引起激荡。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宗法社会统治,人们头脑中的家族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上半叶,家族组织在乡村不同地区依然存在,有的甚至保护着相当完整的组织形态,家谱、族祠、族规、族田及族长等一应俱全,不少时候,国家依靠家族对社会进行治理。而近代社会动荡不安,家族组织在团结家族成员共同抵抗外来骚扰、入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凝聚作用,因而就赋予了家族以新的内容。这些变化也在民国年间重撰修的家谱中得到反映。

二、民国的家谱变迁

(一)家族观念变迁

民国时期所编撰的家谱,家族观念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如《镇海大枫林徐氏宗谱》卷首的谱序曰:“吾族自居镇海,緜历世纪而家乘阙如,无以广敬宗收族之谊,用为感喟……使有谱牒可征,则千载犹昨日,四海犹比邻,声应气求,休戚与共。宗族之盛,固将赫奕当世,虽因以为民国族主义之始基,犹反掌耳,此一事也,谱牒之体于男率详,于女率略,而于妇所自出与女子所归,叙述尤简,曰男尊女卑,盖从人者也,曰此吾一姓之载籍,无取他人相慁,不知文伯孟氏之亲,伯宗梁鸿之妇岂徒以从人为贵,刘范世婚而旧好以笃秦晋为匹,而邦交以敦,又岂以寡助相尚,是其影响所至,小之则一人一家赖焉,大之则一族一国赖焉,又安可囿夫夙昔之见龂龂于男女人已之辨乎。此又一事也,是编于男女人己之见固已,去除惟恐弗尽,然为见闻所限,所得接于耳目而笔之于书者,仅此十世数十百人而止,果能以是区区者。树为始基,廓而大之,推宗族而进于所谓国族,则敬宗收族之效,于是乎闳矣。此则先君子欲言而未及言。敬为吾伯叔兄弟告焉。谨为序”我们看到谱叙者在女子问题上还比较保守,但是在家族观念上,认为“树为始基,廓而大之,推宗族而进于所谓国族,则敬宗收族之效,于是乎闳矣。”将长久提倡的敬宗收族附以新意即推广而为国族,不再是以前的一家一族的家本位思想了,开始关注国家,将家族与国家联系起来。虽然此处基调重点还在家族,重在敬宗收族,但大部分人士已经认识到,随着社会变迁,单纯讲宗族已经不合时宜了。

《毘陵童氏宗谱》卷首序言开头提出宗族为御辱时代有适应性之组织,民族坚挠多来自于宗族团体的凝聚力,“宗社社会为御辱时代有适应形之组织。抗战胜利虽曰得道多助,实由我民族有不屈不挠再接再厉之持久性,实由我民族有搏杀成塔喋血粲花之坚韧性,其潜在力量胥有赖于宗族团体,内若昭穆文子文孙深明大义,则不能保持一族之悠久历史,纲张目举纙羅清疏,某也忠某也义,争取一族之光荣,继继绳绳而不替,且更发扬而光大之,则谱乘尚矣。”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宗族团结紧密联系起来,将民族的坚挠与宗族团体的凝聚力坚固联系起来,指出正是由于宗族的教化作用,内部纲张目举纙饠清疏,团结力强,才使得整个团体具有超强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也因而紧密团结起来。

北方地区相对落后,但有的家族也积极求进,如河南的陈氏家族在民国元年重修家谱时作序曰:“夫推广宗支乃亲亲之要义,在瑞亭熙公二公岂不久知其所以起点于权寨者,非徒详所自出,实因昭穆世系,至是始阕耳。余赓而续之,亦犹行古之道也,且编中杂志一类征引广博,稍可关联,悉于载录,尚何有畛域于其间乎,若充类言之,不惟系出颍川来自洪洞者均可联为同宗,即全国四百兆同胞之说余固绝对承认也。黄炎苗裔审殖大陆,追溯厥始条非同源,而况为一家一姓哉!际此全球大同时代,社交日繁,洞非昔比,人类道德尤宜研究,吾愿览斯乘者,推睦族之心,行博爱之实,持以毅力,济以热诚,积而久之,庶大国主义亦必有弥漫磅礴之一日,若徒知有个人而不知有团体,知有宗族而不知有国家,几何不为欧西文明之民族所窃笑也。”序言中不仅提出了国家,还提出了全球世界,视野很是宏大。在后面提到要由睦族之心而推行博爱之实,这在千百年来单纯讲孝悌,三纲五常,家族本位等小的家族主义观念来说不啻为一大进步,作序者更甚言:“若徒知有个人而不知有团体,知有宗族而不知有国家,几何不为欧西文明之民族所窃笑也。”个人—团体、宗族—国家、欧西文明之民族等概念观念都出现了,这在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北方来说,的确为一大进步。

(二)家族组织变迁

民国时期,不仅人们的家族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而且与之相适应,家族组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族会、议事会等具有现代气息的组织,如《余姚道塘曹氏续谱》中专设会议録一目,中间详细记载了谱局召开的几次会议。《越州阮氏族谱》的组织一目中,有阮宗祠议事执行二部章程,详细规定了阮氏宗祠议事执行的组织章程,范围等等。上海地区得风气之先,很早就筹备了族会,而且组织比较先进。如《上海曹氏族谱》中,专门列《族会的缘起》介绍了大体过程:上海诸事得风气之先……冬十月实行地方自治,邑王氏朱氏师仿其意集族人为族会,从事家族立宪。宣统元年十月,润甫公于宗祠崇孝堂先后两次集族众,决议仿行,拟具简章,十一月朔冬至祠祭,族众聚通过简章,公举职员正式成立。民国七年七月,由临时大会公决,添举契券保管员,十三年六月复由临时大会修改简章,通过施行规则,添举职员分任诸务,相沿至今,爰述其涯如右。后面详细介绍了谯国族会简章和行事章程,其宗旨、定名、职员、选举权、会期、任期等,以及谯国族会施行规则,分开会、议长、经理、会计、庶务、文牍、旁听、附则几章都有详细规定,甚是详尽,处处透露着西方的民主色彩,相比传统、封闭和固守的家族组织是一大进步

三、结语

总之,民国时期的家族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仅仅囿于家族本位主义,而是开始和民族、国家、甚至世界联系起来,家族组织也逐渐由专治的族老形式向议会制和族会制等形式变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 “以一家一族为本位者也”,“舍家族制度外无他物”,因而造成了只“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公民)资格”的状况[2]。孙中山在分析家族制度的危害的时候也认为,中国人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即民族主义),这很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社会发展,中外的冲突交流和新式教育的推广,人们开始逐步跨出家族主义的桎梏,将家族、民族、国家等紧密联系起来,这反映了人们家族观念的进步。同时,具有西方气息的议会或族会组织出现,民主平等、投票决定等,都使家族组织发生了重大变化。家族观念的进步和家族组织的逐步民主化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们家族观念的变革。虽然这些还只是微小的,而且很多还是在家族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对比以前那种纯粹的“家族本位主义”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1]梁洪生.辛亥前后江西谱论与社会变迁:读谱笔记三则[M]//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2]徐扬杰.家族制度与前期封建社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67.

K258

A

1673-1999(2011)17-0133-02

李现丽(1982-),女,河南获嘉人,硕士,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3)外语系助教,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2011-06-22

猜你喜欢

国族家谱宗族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国族问题
从宗族建筑楹联看吉安地区宗族观念
台湾如何看待日本占领折射国族认同
云南籍藏族大学生国族认同研究
国族与国族构建研究述评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