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报初审工作论要

2011-08-15占莉娟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稿办刊学报

白 雯 占莉娟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学术期刊的初审,是学术期刊发稿质量控制的第一环节,它不仅与期刊的质量管理相关,而且与期刊的特色培育相关,与期刊的运作效率相关。高职院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类型,如何基于类型特征做好初审工作,是这类期刊办刊质量与效率提高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学术期刊初审工作的一般目标、任务与要求

(一)初审是学术期刊发稿质量控制的第一环节

初审工作是初审人遴选文稿的工作,其任务是在评鉴的基础上,对来稿作出不予复审、完善后复审或直接复审的处理。初审工作一般由刊社专职编辑完成,或由专职人员在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后作出处理。初审是期刊录用文稿的粗选工作,其最高目标是不漏掉一篇优稿或有潜质的文稿,以避免优质稿源的流失;不放行一篇劣稿,以避免不具备刊用条件的文稿进入审编工作的后续环节,浪费编辑部资源,影响办刊工作效率。初审工作涉及编辑出版质量控制和学术质量控制两方面内容。从编辑出版质量要求看,初审应重点审查来稿与期刊发稿要求的相适性,文稿内容和要素的相对完整性,来稿表达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从学术质量要求看,初审的重点与复审、终审类同,重点审查来稿的科学性、新颖性、严整性、价值性等方面问题,但一般情况是,初审的尺度相对较宽,以便为复审、终审留下进一步筛选的空间。

作为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第一环节,初审对后续审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直接影响,它不仅限定了复审、终审的对象和范围,而且对后期编辑处理具有潜在影响。高质量的初审工作应该从办刊宗旨、发稿要求、办刊条件、稿源状况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进入复审的文稿总量与选题范围;应该对提交复审的文稿给出具体的初审意见,供复审专家参考,以利提高复审效率;应该选择合适的专家审阅文稿,从工作安排上保证复审意见形成的科学性、价值性与公正性。将经过合理初审、筛选的来稿送交相关专家复审,能使专家集中精力审查论文的学术水平并深度把握其整体质量,初审不到位,势将造成复审工作量大、终审压力大,进而造成审稿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难以保证录稿质量。

(二)初审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初审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办刊理念、办刊制度、办刊条件下进行,从初审运作角度看,以下要点应给予关注。

1.办刊宗旨是期刊运作的立足点,是文稿初审的基本前提。办刊宗旨是办刊理念的具体表现,它对文稿的选用较之办刊理念更具指导意义,它所明确的办刊指导思想、期刊性质与类型、服务对象与价值取向、工作原则与要求等,都对初审有直接指导意义。有鉴于此,许多期刊通常规定编辑部专职责编承担主要初审责任,尽管这些责编不一定是某领域的专家,但他们更能把握办刊宗旨提出的用稿要求,更能从期刊的实际出发,合理筛选文稿。

2.栏目设置是初审的主要关注点,是初审运作的导向。审稿是为了用稿,从某种意义上讲,栏目设置是办刊宗旨与采稿运作的中介,初审人的栏目意识对初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基本栏目是期刊的常设栏目,是一种期刊风貌的基石,满足基本栏目的用稿要求,应成为初审工作的重要准则。或许在宗教、天文、空间物理、文艺理论等领域极具价值的文稿,但在某商业服务学院学报、某航运科技学刊来看,初审人可建议作者改投他刊,而不必过多纠结于来稿学术价值高低。特色栏目的用稿要求更应受到初审人的关注,期刊的质量基于栏目,栏目的质量一定意义上基于特色,初审工作如不能给予特色栏目文稿以必要的倾斜,必然导致期刊特色文稿不足问题。期刊的特色培育总是从栏目做起的,服从服务于特色栏目建设,应在初审处理中得到体现,而不应以一般质量标准,简单地衡量来稿可否进入复审。

3.审稿制度是初审工作的行为前提,是审稿环节相互衔接的组织保障。初审工作总是在一定制度规范下进行,由于各刊的实际情况有同有异,因而审稿制度总是同中有异,初审人只能在特定期刊审稿制度的制约下进行,准确把握特定期刊初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实现本环节应当达到的质量控制目标。例如,在来稿量大、稿源质量较高的期刊,制度设计中的初审尺度相对较高,初审淘汰率较高;而在来稿量小,高质量稿源不尽理想的期刊,制度设计中的初审尺度相对较宽,但为保证发稿质量,往往强调查新环节、编辑加工环节。初审不可能脱离特定期刊审稿制度行事,只能在特定制度、规范下发挥初审人的能动性。

4.办刊条件是初审工作资源前提,善于利用和发掘资源是初审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初审工作离不开期刊品牌的号召力,不可能脱离作者队伍、审稿人队伍建设实际,也不可能无视期刊人财物的现实条件,初审应从办刊条件或办刊资源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应该看到,办刊资源是动态的存在,资源要素是能相互转化的要素,办刊条件或办刊资源是可以培育、可以创生的条件和资源。从初审运作角度看,初审人要善于发现所在期刊的优势条件所在,善于利用优势条件生成更多的办刊资源要素,要善于发掘和累积新的办刊资源,使初审工作的条件更为完善。例如,编务设备完善,可为查新提供详实的学术资料,与复审人通联更为便捷;初审人学术素质与编辑技能的提升,可减轻复审工作的压力,提高审稿工作系统效率与质量,降低审稿工作成本。

(三)基于期刊类型特征的初审工作要求

学术期刊是发表为了积累和交流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而创作的具有创造性、科学性、专业性和理论性文字作品的连续出版物。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一个子类,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术传媒,它既有学术期刊的一般性,又有“学校主办”的特殊性,高校学报应在遵从学术性、公益性、非赢利性的前提下体现自身特色。作为以发布本校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的学报,其传媒效能受制于本校的科研特色和科研水平。本科院校是科研成果期待学报,而高职院校学报在现阶段则有拉动本院科研的职能;本科院校学报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和源头创新成果发布,高职院校学报侧重应用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发布,它关注科技转化、科技应用,追求科研成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简称“第一线”)的价值,以服务行业和地区为重点。基于这类学报的特征,编辑初审时应当强调应用,不应苛求学理的完善,在评鉴文稿科学性、新颖性、严整性、价值性的同时,应特别关注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和可利用性。

二、高职院校学报初审工作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第一线人才的高等学校,是我国近十年迅猛发展起来的,以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类型,这类院校主办学报,理当在遵循学术期刊、学报类期刊办刊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高职院校学报的个性。这是高职院校学报初审工作的现实基础和基本要求。

(一)办刊资源的特殊性对初审工作的影响

1.高职院校学报起步晚,底子薄,特色培育任务重。相对本科院校学报而言,高职院校学报办刊历史短,稿源的数量与质量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生特殊的价值性或不可取代性是高职院校学报当下的重要任务。如果不以特色培育理念指导我们的初审工作,盲目照搬本科院校学报的初审标准,有可能导致这类学报难以在稳定中求发展;牵就稿源的自然状况,不恰当地降低初审标准,将导致大量不合格稿件进入复审,从而造成复审任务庞杂,工作量增大,审稿机制紊乱或空耗。

2.高职院校学报的综合性对初审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在公开期刊审批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开出版的期刊仅有学报一种,为了涵盖学院所开专业涉及的研究领域,这类学报通常是文理混编的大综合,它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文理分版,甚至将文科分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版,理科分为理学版、工科版。出版资源的有限性使高职院校学报的初审对象学科领域广泛,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据笔者调查,这类学报编辑部的专职人员通常是3-4人,人员数量及其知识结构很难全面应对多学科领域的初审工作,他们不得不通过增加审次或适度放宽复审范围等方式,以避免初审可能带来的遗憾。

3.复审专家队伍建设状况影响初审工作处理。高职院校学报的研究成果,多为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专业、课程改革或建设成果,由此,实验报告、调研报告、个案研究的文章占有较高比例。即使是论文,论说的对象大多不是基础理论层面的问题或单一学科问题。如果说遴选供复审的文稿是初审的中心任务,那么,复审专家队伍建设状况是初审工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当我们难以找到合适的专家复审,编辑部就难以对来稿学术研究价值作出判断,从而使审稿工作中断,初审工作将失去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报的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应予加强,应该注重从第一线的专技人员中遴选专家,组建与期刊发稿要求相适的审稿专家队伍。我们在送复审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退审情况,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中以学理研究见长的专家,往往对第一线情况不太了解,难以对研究这类选题的文章作出评鉴。

(二)特色培育对初审工作的要求

这里所说的特色,主要是刊发稿的特色,是刊发的文章选题、价值、服务对象的特色。学术期刊要想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形成自己显著的风格或独特的个性。从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办学条件、发展方向看,高职院校学报应当是在应用理论、应用技术层面有所作为,在直面第一线所有作为,重点推介第一线研究成果。我们应基于学院产学研特色办出学报特色,使学报与学院的类型特征协同发展。高职院校学报这种发展道路必然要求初审的理念、标准、方法、目标有别于其他学术期刊,有别于本科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学报特色的着力点,在特色栏目建设起步阶段,由于社会影响小,有可能出现文稿量少质差的情况,为了栏目的成长,初审遴选文稿时应向特色栏目文稿倾斜,对有修改刊用价值的文稿,应立足于扶植,尽快送审,并建议复审专家提出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审编意见,以便帮助作者修改完善。待特色栏目发展壮大后,优质稿源增多,再按初审标准严格遴选,使特色栏目走上更高建设台阶。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对初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服务社会应是高职院校学报的主导价值追求,服务对象或目标读者的需求,应成为审编工作的导向。从高职院校的主要稿源看,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应是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如果说初审是基于来稿,旨在刊用,那么初审环节必须给予服务第一线的文稿更多关注,以突显特定学术传媒服务社会的特征。不恰当地强调论说的博大精深,片面追求创新,意涵高远,有可能将服务特定受众的目标虚化,不利期刊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初审当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服务第一线的文稿,接纳直面第一线的选题多样、形式各异的学术文章,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对象。假如高职院校学报的初审因选题层次问题、论证是否广博问题、文体问题将第一线需要的创新成果排除在外,有可能丧失这类学报的特色,弱化期刊社会存在的意义。

由于初审具有控制复审对象的功能,是文稿流量、流向控制的第一环节,因此,初审人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掌握显得较为重要,初审人服务第一线意识应成为高职院校学报质量控制点。

三、做好高职院校学报初审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明确合适的初审工作职责与任务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新出报刊[2001]142号文件)明确指出:“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编辑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稿件的编发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对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环节,都要规范操作,杜绝事故隐患。”该文提及的“三审”,是对所有期刊编辑过程三个阶段的概括,就学术期刊的编辑规律而言,即指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三个阶段;而就工作制度安排和运作实践而言,学术期刊的三个审稿阶段通常表现为四审、五审乃至更多的审次,编辑规律与办刊工作实践是有区别的范畴,各刊应根据本刊的办刊条件与目标追求作出制度安排,明确初审的职责。

从高职院校学报的一般情况看,我们认为初审的职责与任务应该有如下内容:(1)审查来稿是否与本刊的办刊宗旨、发稿范围相合;(2)来稿是否要素齐全、完整,符合学术期刊交稿要求;(3)查新或查重;(4)初步判断价值点与价值域,进而形成刊用价值估计;(5)作出进入复审或不予复审,或经完善后复审的处理;(6)对进入复审的文稿,应选择合适的复审专家,并提出初审建议,供复审专家参考;(7)对需要倾斜的文稿(如特色栏目、重点栏目、刊发时效性较强的文稿)作出特殊处理,以使经初审的文稿及时、高效地进入下一审编程序。

(二)妥善处理初审运作中的常见问题

1.初审工作由编辑部专职编辑承担为宜。基于前述初审工作内容,由专职编辑承担初审,有利于贯彻落实办刊思想与宗旨,有利于掌控编务工作进程,有利于提高后期编辑加工工作效率。问题在于,专职编辑可以履行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的职责,但面对选题多样的文稿,许多时候他们难以对文稿的学术质量作出符合刊发要求的鉴定。面对这一个问题,初审人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士给出意见,在消化吸收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再作出初审结论和处理。在编辑工作用语中,人们有时将这一过程中的专业人士意见称为“二审”,而非编辑规律层面或严格意义上的“专家复审”。

2.对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稿可送不同专家复审。选择复审专家是初审工作的一环,面向第一线的学术文章,通常是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文章,最好的处理办法是请第一线的专家审稿。在难以寻找这类专家时,可请不同类别的专家分别进行复审,这在编辑工作用语中常被称之为“三审”、“四审”。选择审稿专家应该考虑专家的职称、学术造诣与社会影响,更应看重其知识、能力结构与文稿的相适性,更应看重其学术道德与现实状态,依据特定文稿复审的目标与要求,我们聘请技师、高级技师、企业管理工作者承担复审任务也是可行的。

3.对重合率偏高的文稿,应在认真分析后再下结论。重合率偏高的文章应当给予高度关注,但给出“抄袭”、“剽窃”的结论应慎重。例如,述论类(含研究综述)文章的创新点和价值点常常是述的角度与目的,以“述”为主体的文稿是以既有成果介绍为主干,其价值取向是为研究者提供再研究的思路、资料线索、研究前沿情况,这类文章的重合率高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文章注明了出处,不致使读者误以为是作者之“论”即可,否则,初审有可能使这类有社会价值的学术文章失去刊发可能。

4.为复审专家提供审稿建议,使初审与复审工作更加和谐。每一审稿阶段或审次都有其关注的重点,审稿关注点过多,对审稿质量和效度有负面影响。如果初审能为复审提供关注点、质疑点,提供自己的初步评鉴意见,有助于复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有助于不同的审稿阶段或审次和谐服地务于办刊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5.对有培植必要的文稿应调整初审的处理方法。根据特色栏目、重点栏目建设要求以及作者队伍建设的需要,这些文稿的科学性、严整性、创新性、价值性、可接受性等尺度可作适当调整,初审处理可适当扩大其进入复审的范围,以利办刊方向得以充分显现,期刊的长远利益得以兼顾。但为确保发稿质量,后期编校与加工应对这类文稿给予更多的投入,使文稿更为完善,价值性得到突显。

(三)选择、使用、培养初审人是初审工作达标的基本保障

根据初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初审人一般应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承担。如果说初审的责任主体是编辑部专职人员,那么,他们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责任编辑资质,他们不仅应具有部分文稿的全面初审能力,而且应当具有初审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审编工作全程意识,否则难以使初审工作有效开展,难以妥善解决选题多样化的来稿处理问题。编辑部应在制度上给予专职编辑一定权限,以利他们在审编制度的激励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应是编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笔者认为,在初审人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学刊编辑专业素养与技能,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与人格精神在工作实践中协调发展。培养过程能让他们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到价值实现的快乐,从而乐业、勤业、敬业,将职业与事业统一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期刊主办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为他们提供工作平台与展示才能的空间。

选准用好初审人,在高职院校学报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尤其是在人员编制偏紧的情况下,初审人或专职编辑的选用我们更应审慎。

[1]王启和.高职院校学报在学术期刊中的特定地位与发展道路[C]//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王启和.高职院校学报定位析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王启和.高职院校学报特色培育散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4).

[4]刘卫华.高职院校学报栏目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冯卫.论科技期刊文稿的初审工作[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6).

[6]张建合.学术期刊编辑初审探微[J].编辑学报,2003,(3).

[7]周安刚.高职院校学报问题初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8]孙支南.高职学报发展现状及愿景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18).

猜你喜欢

文稿办刊学报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