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

2011-08-15敏,宣浩,郭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颌面部低氧病死率

朱 敏,宣 浩,郭 燚

(宣城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安徽 宣城 242000)

重型颅脑损伤,尤其合并颌面部损伤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不通畅,导致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后期因患者长期昏迷、卧床,肺部严重感染也是威胁其生命的因素。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防止误吸,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控制肺部感染的时间,从而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47例,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22~70岁,平均(49.8±13.1)岁。入院GCS评分3~5分3例,6~8分44例。B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0±13.2)岁,入院时 GCS评分3~5分2例,6~8分41例。其中车祸伤71例,高处坠落伤14例,头部重物砸伤5例。脑内血肿51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28例。合并脾破裂1例,颌面部损伤2例,肋骨骨折4例。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者2例。

1.2 方法 A组:对需急诊开颅手术患者,先行开颅手术,术后立即行气管切开术;暂无需开颅手术者,如果存在呼吸道不通畅,口、鼻腔出血,频繁呕吐,存在误吸可能的,则先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术。B组:伤后给予吸氧、吸痰。受伤12 h后由于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呼吸道分泌物多、血氧饱和度下降,而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均严格遵守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规范,加强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合理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A组治愈25人,中残11人,重残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12.7%;B组治愈16人,中残10人,重残7人,死亡10人,病死率为23.2%。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造成创伤病人高病死率的因素之一[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及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积极的气道管理,为挽救患者生命及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2]。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节律及呼吸幅度的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呼吸浅快、痰多,低氧血症及呼吸性酸碱失衡[3],其原因主要是:①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干损伤,呼吸中枢受损或水肿造成呼吸节律紊乱,呼吸暂停,严重的鼾氏呼吸,呼吸困难及呼吸窘迫等;②窒息原因:a.合并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造成误吸;b.合并颌面部损伤,口、鼻腔出血,组织肿胀及受伤组织移位造成口咽部阻塞性窒息;c.昏迷病人,舌根后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伤后频繁呕吐,呕吐物易误吸入气道,造成低氧血症。误吸及痰液不易咳出可导致严重肺部感染,会更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而低氧血症是继发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原发伤的基础上继发二次脑损伤,为致死的主要原因[4]。A组患者伤后短时间内即行气管切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误吸物及分泌物,保持了气道通畅,改善机体缺氧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B组患者在出现呼吸不畅、低氧血症后方行气管切开术,导致病死率远高于A组。所以早期气管切开术,便于早期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能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误吸,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通过减少呼吸道无效空腔,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效果。且早期气道开放可为院内转送及手术前准备等提供安全保障,如果没有通畅的气道及氧供保障,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指征是:①病情危重,GCS≤8分,估计将长期昏迷者;②合并颌面部损伤,口、鼻腔大量出血,组织肿胀或移位,影响气道通畅者;③合并有严重胸部外伤者;④既往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⑤已经有呼吸道误吸者。在气管切开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在全麻、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数存在躁动不安,影响手术操作,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手术,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全身麻醉下手术有利于保持正确的体位,便于手术的操作[5]。如果在全麻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手术,则病人体位不会变动,且手术过程有条不紊,解剖清楚,有利于快速气管切开手术。②气管切开术的切口不宜过低,否则易造成误伤胸膜顶,并发气胸及纵膈气肿。③严格从颈白线入路,尽量减少肌肉血管的损伤。④对于甲状腺峡部有增生、肿大者,尽量在其下极游离,向上抬起,以减少甲状腺的损伤。⑤手术区域内遇到的血管,要妥善处理,以防止术后出现大出血,造成窒息。本组中就有1例因切口右侧一颈前静脉未予结扎处理,术后第10天出现切口内大量出血,并误吸入气道,后经积极抢救方化险为夷。术后注意事项:①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充分气道湿化,每日更换气管内套管,防止出现气管套管严重堵塞,气管导管严重堵塞如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及处理,将使病情重上加危甚至窒息死亡;②每日给予切口消毒,更换敷料;③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出入病房流动人员,流动人员泛指陪护和探视者,这些人员数量增加是污染空气的主要原因[6],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进入病房均应戴口罩,减少感染机会;④护理器械,每人一套;吸痰、护理后,要求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总之,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气管切开术,是颅脑损伤救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尤其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已成共识[7],易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降低颅内压,防止低氧血症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也便于呼吸道误吸物及分泌物的清除,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此类病人的救治率,合理的救治和手术顺序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关键[8]。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气道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1]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365.

[2]刘力新,魏远辉.早期积极呼吸道管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10(7):75-76.

[3]富状,王永刚,赵元立.气管切开术在救治急性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首都医大学报,2001,22(2):157-159.

[4]李双宝,赵伟.重型颅脑损伤56例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9.

[5]张素英.小儿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35(3):223-225.

[6]杨明浩,边革元,韩雪玲,等.重型颅脑外伤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5):442-445.

[7]王坚,肖柯.91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2):329-330.

[8]王勉,高金华,吴高远,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救治与死亡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28(1):39-41.

猜你喜欢

颌面部低氧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低氧诱导的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