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方言词汇三本著述比较分析

2011-08-15李梅平

文教资料 2011年36期
关键词:中带词缀词条

李梅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方言调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后编写了一类综合性的调查报告,《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以下简称《概况》)就是其中业已出版的、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全书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的分区,字音对照表和词汇对照表。此书中字音对照表占了较大篇幅,对于方言词汇主要是一个总括性的调查,共收录常用词567个,表前有说明和常用词目录。

九十年代南京方言的词汇调查又取得新的成果,1993年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费嘉、孙力主编的《南京方言志》(以下简称《方言志》)。《南京方言志》主要记录南京市区方言,个别章节涉及郊区。主要是按南京城南老派音系排列。《南京方言志》的分类词表,所收的词按意义分为二十九类,同义词排在一起,先写汉字,后标读音,主要是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南京方言志》只是简单列举南京方言词汇,然后进行注音,并没有详尽的解释意义,只是不易理解的词或者与普通话有差别的词在词条后用小字加注。初步统计,《南京方言志》收录词条3554个。在词汇方面只是进行了方言词汇的分类整理和罗列,虽没有详尽的解释但是却为以后南京方言词汇研究提供了基础。

199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刘丹青先生主编的《南京方言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这部词典是李荣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的南京分卷,《南京方言词典》的编纂代表了南京方言研究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刘丹青先生在《南京方言词典》引论中对南京方言的内部差别进行细致地描写。这部词典主要是以最老派和老派的南京话为基础进行编纂,兼顾新南京话中有方言特色的条目。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调查面相当广。《南京方言词典》字数达359,000,收录词条约7620条,正文后附南京方言义类索引,按义类分成三十组方便查阅,收录词条详细,对词条的解释清楚明确。

我们知道,词汇的调查和研究是方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这样的工作,并且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南京方言来说,多人多次的研究成果需要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对这些成果的更加有效的应用。我们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对上述三种著述所收条目、注音、释义所进行的穷尽性的统计分析。本文选择我们在梳理工作中发现的若干问题略作比较分析,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三种著述都是调查描写南京方言的词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一、编撰的目的以及描写的侧重点不同

《概况》由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编,是在完成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基础上编写而成。目的是为推广普通话服务,并为研究汉语史和开展汉语方言调查提供参考资料。而且此次调查强调面广,规模较大,而且这本书在各调查点语音方面着墨较多,所调查的词汇数量较少,所侧重的主要是记录并且罗列567个词条在各方言点的说法。

《南京方言志》是整套《南京市志丛书》90部专志中的一种,是南京历史上比较详备、比较科学的一部方言志,弥补了以前对南京方言调查时不够详实的不足。所侧重的主要是南京方言词汇的调查,而且收录一些能突显南京特色和南京文化历史的词语,如“南京白杨”“菠萝树”一类词语。

《南京方言词典》是记录描写南京方言词汇的专著,所收词条非常丰富,并且对词条进行详细的解释。《南京方言词典》这本书已经具有专著性质,涵盖面很广,可以称之为描写记录南京方言词汇的工具书,对日后南京方言词汇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三本著述所收词语的某些具体差异

(一)某些词语是否收录的差异

时间上来说这三本书是不断推进的,没有比较之前笔者以为,较晚出版的《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应该会涵盖较早出版的《概况》中的所有词语。经过比较发现,《概况》中的很多词语在这两本书中都没有收录。据统计,有196个词条《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未收:

表示天气时令:潮水、半夜头、堤埂、历日、开年、来年、真儿个、门儿个、本年;

表示性质状态的:壮、彻白、漆黑、口小、细、圆、紧要、牢靠;

表示农事植物的:碾米、泡种、奶草、桑叶树、树苗、打稻、生果;

表示房屋器具的:天窗、窗子、洗脸手巾、汤匙、剪刀、香胰子;

表示动作之类的:摘、抱怨、嘱咐、关照、开玩笑、认识、喊他来、叫他来;

表示衣食之类的:忌讳、短打、短衣服、单鞋、鞋楦头、松花皮蛋、猪油;

表示身体之类的:鼻眼儿、脚跟、单眼箍,双眼箍,皮肤,皮子,颈脖子、肚脐;

表示疾病之类的:号脉、麻疹、煎香茶;

表示上学游戏的:电影、讲堂、杂技;

表示日常生活的:冲瞌睡、上地、修头、邮票、龙头。

《概况》中有“喊他来”这个条目,而“喊”这个动词在《方言志》和《词典》中都出现了。但是《概况》“喊他来”这样的条目能够反映出“喊”这类动词的搭配关系。从“喊他来”这个条目可以看到“喊”这一动词的兼语结构的搭配情况。

像“电影”“邮票”“杂技”“地震”这类词语早期在各地的说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于是这类词语会作为词条在方言点中进行调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各地不同的方言说法慢慢消失了,像这些词条已经不能揭示出方言差异,所以《方言志》和《词典》可能会考虑词语的方言性而不再录入。

《概况》有“一床席、一房家伙、一架机器、一件事,一桩事、一角钱、一眼井,一口井、一辆车、一双筷子、一条牛、一盏灯、一只猪”等“数量名”组合,这些主要是考察量词的搭配特征。作为量词的“床”、“架”、“角”、“眼”、“盏”在《方言志》中没有收录;作为量词的“房”、“桩”和“辆”在《方言志》和《词典》中没有收录。《方言志》中“件”、“口”、“双”、“条”、“只”几个量词的“数量名”组合语例是“一件褂子”“一口气”“一双鞋子”“一条鱼”“一只船”。在《词典》中各个量词词条都有具体的举例,也有类似的差异。三著提供的搭配用例的差异有时意味着所收量词有不同的语法搭配甚至并非同一量词,这是我们进行比较分析时必须注意的。

这196个词条《方言志》和《词典》中没有出现,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词语不再说了,还是实际生活中人们仍然使用,只是《方言志》和《词典》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收录某些词条,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考察的。

(二)某些词条词根相同,在词缀“子”“儿”上有差别

在《概况》、《方言志》和《词典》中有相同相似词条近三千,有些词条记录的字形不同但表达意思相同,笔者就按相同词条处理。很多词条是词根部分相同,仅在词缀方面有些差别,有些词条在一本著述中没有词缀,在另外的著述中带“子”缀或者带“儿”缀。

《词典》中有很多带有括号“()”的词语,表示调查时有两种说法,如“被里(子)”既有“被里”的说法又有“被里子”的说法,这里笔者处理成两个词条。若《概况》和《方言志》出现“被里”的词条,《词典》中就采用“被里子”这个词条,若《概况》和《方言志》出现“被里子”的词条,《词典》中就采用“被里”这个词条,主要是秉持一种存异的原则,最大化的比较三本书之间的不同。

据统计,有68个词条《概况》中没有出现,《方言志》和《词典》中都出现了,仅出现形式不同,在词缀方面有一些差别。

这68个词条中其中有33个词条《方言志》中没有带“儿”缀,在《词典》中带了“儿”缀。如:巴巴头—巴巴头儿、芭蕉扇—芭蕉扇儿、炒米团—炒米团儿、吃头—吃头儿、尺杆—尺杆儿、川椒末—川椒末儿、瓷罐—瓷罐儿、大脚仙—大脚仙儿、龟头—龟头儿、柜台—柜台儿、锅盖—锅盖儿、哈巴狗—哈巴狗儿、河边—河边儿、红豆—红豆儿、板车—板车儿、看头—看头儿、针眼—针眼儿、状元豆—状元豆儿、小麻雀—小麻雀儿、自行车—自行车儿。

有10个词条《方言志》带“子”缀,《词典》中没有带“子”缀。如:菜秧子—菜秧、多咱子—多咱、箱子—箱、鱼秧子—鱼秧、交卷子—交卷、脚掌子—脚掌、批卷子—批卷、改卷子—改卷、腿肚子—腿肚、缺牙巴子—缺牙巴。

有15个词条《方言志》没有带“子”缀,而《词典》中带了。如:被里—被里子、被面—被面子、尿垫—尿垫子、篾片—篾片子、鸡爪—鸡爪子、香榧—香榧子、房牙—房牙子、脚印—脚印子、囟门—囟门子、牙根—牙根子、芋苗—芋苗子、石榴—石榴子、树根—树根子、树梢—树梢子、裤带—裤带子。

部分词条在《方言志》有带“儿”缀,而《词典》中没有带。如:剪脐带儿—剪脐带、豆腐脑儿—豆腐脑、翘嘴白儿—翘嘴白、竹竿儿—竹竿、汤圆儿—汤圆、毛娃儿—毛娃、明儿个儿—明儿(个)。

还有几个词条在《概况》中没有出现,它们词根部分相同,在《方言志》中带“儿”缀,在《词典》中带“子缀”。如:摆摊儿—摆摊子、鼻尖儿—鼻尖子、纽儿—纽子。

有7个词条在《概况》和《方言志》中出现,《词典》中没有出现,出现的词条在所附词缀上有所不同。《概况》带“儿”缀,《方言志》不带:蚕豆儿—蚕豆、房檐儿—房檐。《方言志》带“儿”缀,《概况》不带:根儿个—根儿个儿、大后儿个—大后儿个儿、鱼泡—鱼泡儿。词条在《概况》中带“子”缀,《方言志》中不带:开方子—开方、棉袍子—棉袍。

有21个词语在《概况》和《词典》中都出现了,在《方言志》中没有出现。出现的形式有所不同,粘附的词缀有所不同:

(1)《概况》中带“儿”缀,在《词典》中没有:口袋儿—口袋、鸡杂儿—鸡杂、手指头儿—手指头。

(2)《词典》中带“儿”缀,在《概况》中没有:纺车—纺车儿、黄包车—黄包车儿、酒杯—酒杯儿、瞳人—瞳人儿、丫头—丫头儿、小娃—小娃儿、男孩—男孩儿。

(3)《概况》中带“子”缀,在《词典》中没有:毛栗子—毛栗(子)、公鸭子—公鸭、梨子—梨、母鸭子—母鸭、胸脯子—胸脯。

(4)《词典》中带“子”缀,在《概况》中没有:割稻—割稻(子)。

(5)《概况》中带“子”缀,在《词典》中带“儿”缀:小孩子—小孩儿、男孩子—男孩儿、女孩子—女孩儿。

(6)《概况》中带“儿”缀,在《词典》中带“子”缀:饭勺儿—饭勺(子)、鞋拔儿—鞋拔(子)。

一些词语在三本著述中都出现了,但是所带词缀有差别。

约有十个词条在《方言志》和《词典》中说法一致,没有词缀,在《概况》中有词缀:锅铲子—锅铲儿—锅铲儿、脚趾头儿—脚趾头—脚趾头、汤勺儿—汤勺—汤勺、酒窝儿—酒窝—酒窝、双眼皮儿—双眼皮—双眼皮、碟子—碟儿—碟儿、豌豆儿—豌豆—豌豆、前年子—前年—前年、去年子—去年—去年、棕绷子—棕绷—棕绷。

某些词条在《概况》和《方言志》中说法一致,没有词缀,在《词典》中有词缀:脚踏车—脚踏车—脚踏车儿、胡蝶—蝴蝶—蝴蝶儿、蛇—蛇—蛇儿、四脚蛇—四脚蛇—四脚蛇儿、女娃—女娃—女娃儿、蒸笼屉—蒸笼屉—蒸笼屉子、树秧—树秧—树秧(子)、大雁—大雁—大雁子、土块儿—土块儿—土块子。

某些词条在《概况》和《词典》中有词缀,在《方言志》中没有词缀:今年子—今年—今年子、麦穗子—麦穗—麦穗(子)、钉槌儿—钉锤—钉锤儿、澡堂子—澡堂—澡堂(子)、砧板儿—砧板—砧板儿、新娘子—新娘—新娘子。

某些词条在《概况》和《词典》中没有词缀,在《方言志》中有词缀:方桌—方桌子—方桌、后儿个—后儿个儿—后儿(个)、时候—时候儿—时候、圆桌—圆桌子—圆桌。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三本著述收录的词条,虽然有的词根相同,但是词缀仍然有差别,现在哪种说法是人们最常用的,这是我们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三本著述在记录南京方言词汇上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但是对比分析后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都是值得我们日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同时,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能看出南京方言词汇的发展演变的进程。

[1]江苏省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2]李荣主编.刘丹青编纂.南京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费嘉,孙力主编.南京方言志.南京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中带词缀词条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释西夏语词缀wji2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Banach空间中带误差修改的Mann迭代和Ishikawa迭代收敛的等价性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