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听障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俞芹
俞 芹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浙江 杭州 310023)
古代塞浦路斯国有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期望,成功塑造了一个美丽少女的雕像。他对其爱不释手,每天用深情的目光观赏不止,最终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感召力是多么的强大,真诚的爱心会带给我们奇迹。当面对有生理缺陷的听障学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做一回皮格马利翁呢?
由于听觉障碍,听障生的眼睛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听觉障碍。他们的注意最早表现为条件性的定向反射,比如注意人的脸。由于这些生理上的原因,他们更善于察言观色,可以从周围人的眼神中、表情中读出对他们的看法。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更适用于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效应,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
1.走进听障生的心里,和听障生交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想要走近或者是走进听障生的心里,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到师生间的双向理解,走近走进听障生的心里十分重要。在平时,作为特教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听障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有时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他们往往并非因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视老师同他们的亲与疏。他们喜欢这位老师,也往往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并努力刻苦地去学习,这是老师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成长的一股力量。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和润滑剂。付出真爱,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走近并走进听障生的心里,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可能。
2.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听障生树立信心。
听障生由于听力存在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些自卑感,他们特别敏感,常常会从别人的表情中去窥探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使他们树立自信心特别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做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获得信心。比如在接手10级大专新生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学生非常敏感,他的成绩在全班处于下游,上课的时候他默不作声,眼神有些游离,但他很在乎老师的看法。发现了这一现象后,我就积极地找该生的闪光点。我发现他虽然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他上课的时候不吵闹,不会随意地和别的同学讲话,他还是很渴望获得知识的。从那以后,我有意无意地多给他一些鼓励的目光,给他更多的微笑,直到有一天,我点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当他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很害羞,但是在我的微笑的鼓励下,他还是发了言,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是我及时给予了鼓励,他很高兴地坐下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从那以后,他开始活跃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活动,慢慢地开始举手发言,开始喜欢这门课程,开始在乎自己的成绩。一次单元测验后,他在楼梯上碰到了我,很认真地问我他考试考得怎样,当我告诉他及格了之后,他兴高采烈地走了,在他看来,及格是一个很好的奖励。虽然他不知道其实他的成绩离及格线还差了2分,我只是暂时借了2分给他,但是,我分明地看到了一个努力向上的学生,学习更加认真,上课更加积极,成为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学生。
3.培养听障生坚持、执著,不轻易放弃的性格,树立远大的理想。
从皮格马利翁故事中,我们还看到了执著与坚持,有了信仰和目标就不应轻易放弃。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听障生耐挫能力比较差,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对工作或者学业采取放弃的措施。比如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因为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困难而想放弃当班干部的听障生,几乎在每个学期都会出现,而且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我带的班级有,其他班级也常常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了问题,甚至是芝麻绿豆大的小问题。当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常常就让学生欣赏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快乐,欣赏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难,培养坚持、不轻易放弃的性格,在教学上也是如此。所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耐挫折教育,欣赏自我奋斗的过程也是很必要的。
二、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学生时要适度、适时。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围。任何事物超过了自己的“度”就不再是自己,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当然也不例外。对听障生进行更多的关注,进行赏识的时候,应该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适度的关注和适时的赏识,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地给予过度的、不切实际的表扬和鼓励,则不仅容易造成他们的虚荣心,而且会使听障生变得更加脆弱和自以为是。
听障生一方面有些自卑,但是另一方面又常常很自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一旦他们在老师不当的过度的鼓励、关注、赞扬下形成了高傲的性格,那么将对他们今后的交往带来不利影响。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油多不坏菜。这句话的意思是炒菜时可以多放点油,对菜的味道没有什么坏影响。但是作者却认为:“油多也坏菜,因为太腻了。”学生某个方面表现突出,你就喋喋不休,不分场合地表扬他。学生刚开始还喜滋滋的,心里也很感激你,他会下决心,立志向,以后要做得更好。可是时间一长,这种力量也就减弱了,就像沉闷而漫长的听讲,让人昏昏欲睡。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其中肯定会衍生出很多不恰当的,不符合实际之处。这样,赏识的本质就变味了。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就如巴豆,生巴豆大毒峻泻,我们避而远之,但若炮制得法,用之得当,可以去除沉疴痼疾,是一味难得的良药。
听障生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忘性比较大,所以对听障生的教育和教学要注意遵循适时的原则,否则会造成效果不理想,或者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2.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要持之以恒。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赞赏也应该贯穿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任何一种教育的手段其结果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对听障生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比普通学校的老师具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因为一时没有看到学生的进步,就丧失信心,放弃对该生的教育。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位学生,因为从小缺少家庭的爱,懒散,不讲卫生,乱花钱,但是经过两年半的关注,给予他更多的爱,他终于在毕业前夕有了变化,比刚进学校的时候进步多了,如果说在进校一年后放弃对他的教育的话,那么他最终还是一个懒散的、不讲卫生的人,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并且持之以恒地把关爱、赞赏、鼓励实施下去,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诚然,对于那些心理自卑、做事不自信、较少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平时给予更多的鼓励、赞扬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但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不是万能的,“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对自尊心强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宜过多赞赏,否则很可能被认为是对他的嘲讽;对缺乏道德义务感的学生不宜一味赞赏,应让他明确义务要求,端正价值观念;对较自负易骄傲的学生不能过多赞赏,应更多地提醒他们戒骄戒躁。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文聘元教授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能因材施教,而不能人为地要求孩子非要按照某一种所谓的“成功模式”去做,否则最终只会害了孩子。“赏识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唯一。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以为这是兔子的弱点,于是就强制它游泳,兔子耗费了大半生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猫头鹰说:“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的确,正如十个手指各有长短,每个听障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自身的优势,引导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如果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助听障生克服弱点上,只注意学生最弱的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弥补他的弱项这些问题,而不是发挥他们的优势,重视发挥他们的优点,那么他的教育是失败的。比如听障生有一个强项就是模仿能力,而很大的弱点是他的语言能力,如果老师一味地教他们语言而忽视发挥他们的特长,缺少技能的培养,那么他们就不能学到本领,毕业以后就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因为他们没有生存的手段。
总而言之,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听障生如果受到教师更多的关心、帮助、热爱、欣赏、赞扬,那么就会有更好的发展。教师的信任、期待,可以产生一种“期望效应”,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它的神奇是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赞扬和爱所创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因素,克服它的消极因素,让学生在我们的期望中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让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在社会上立足。
[1]郑斌,王定华.创新教育案例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0.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3]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周弘.态度是最好的方法[M].南海出版公司,2006.
[5]李焱.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的启示[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徐国慧.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赏识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J],2007,(7).
[7]许振宇.从完备性和严密性上谈赏识教育尚待完善之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