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习”的语文教学体系初探

2011-08-15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语言学习语感思维

金 艳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学生上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为了“学说话”,是学龄前学说话的继续。学龄前学的是口语,上学后偏重于学书面语,不只是用口说话,还要学会用文字“说话”,说比较复杂和高级的话。那么语文课就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等,虽然都是重要任务,但都应该从属于学习语言的任务,绝不能脱离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个根本。

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正确途径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学龄前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采用的就是这条途径。他们听取(感受)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记住(积累)语言、说(运用)语言,实践是很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也遵循了这条途径。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开讲”。所谓开讲,就是对语言材料做些点评,点评哪个字妙、哪句话好、哪段文字精彩,都属于“语言运用”范畴,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开讲”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自悟,把学生引导到诗文中,自己吟咏,逐步形成语感。传统语文教学还重视读写结合,重视语言的运用。我们要继承传统语文教学重感受、重领悟、重积累、重运用的优良传统。

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又是交际的工具

语言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一篇文章、一个语段,甚至一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思想内容,又包括情感情绪,还包含语言组合规则和语言运用方法等。学习语文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忽视对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在有些老师看来,语文无非是学习文章的内容和技巧,只要把内容和技巧向学生讲清楚了,学生就有了能力。于是课堂上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技巧为主,一篇又一篇地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记背一些从文章中抽出来的所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及语言知识概念之类的东西,而不让或很少让学生背诵课文(典范的书面语言材料)。没有大量的语言储备,学生怎么可能建造语言能力的“大厦”?

1.学习语言要习得和积淀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文意、文情、文序、文境、文势、文术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中固定下来。“格”(指正确的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就越强。语感强的人,看一篇文章、听一遍谈话,不仅可以迅速领会这些内容,而且可以直接判断正误、优劣。同样,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索(指不必考虑词语含义、语法规则、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地借助于“格”自由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语感的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积淀着思考。语感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但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属于低层次,甚至是不完全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语感形成,离不开有意识的训练。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多听、多读、多说、多抄、多写成套的语言。语感分析,主要不是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如这是什么词性,这是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也不是侧重于分析语言所负载的思想内容,而是分析语言的运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做语言例析。通过语感训练,学生习得和积淀语言分寸感、语言和谐感和语言情味感。所谓分寸感,指对语言合乎规范、合乎逻辑、合乎情境的感受能力;所谓和谐感,指对书面材料(文章)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组合上的搭配相宜和表达上的生动流畅的感受能力;所谓情味感,指对文情、文质、文势、语味的感受能力。

2.将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语言是思想的结晶。作为学习语言凭借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思想性很强的典范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语文教材的思想感情内涵极为丰富,语文教学可以相当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非常有力地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深入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系统的理论灌输,它与语言训练密切结合,同步进行。在语感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道理,从而接受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内容,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离不开思维,语文学科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的思维训练,它与语言训练密切结合,同步进行。我们在进行语感分析,让学生辨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运用的妙处时,应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将语感训练与审美陶冶结合

一套语文教材,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对学生进行审美陶冶,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陶冶也有别于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的审美陶冶,它是与语言训练密切结合,同步进行的。我们在进行语感训练时,要对学生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5.将语感训练与语言知识传授结合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法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章学知识等)虽然不是构建语言能力主要基础,但它是构建语言能力必要的辅助手段。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可以赋予语言能力更多的理性。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言知识教学,要遵从“精要、好懂、管用”的原则,除直接传授必要的概念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与语感分析相结合。要使学生不仅能辨认文章中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格、什么论证方法等,还能在具体语境中,领悟运用句式、修辞格、论证方法的妙处,这就把静态的语言知识学“活”了,也真正发挥了语言知识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

三、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结构

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应该有一套体现自身特点的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即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四、语文教学的课型

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可设置以下七种课型。

1.语言教读品味课

选择语言典范、语感因素强的重点篇章,指导学生品读、体味。这种课型,虽然以学生自读活动为主,但它有“教读”性质,也就是说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之外,还要做示范的语感分析,向学生传授品味语言的方法等。

2.语言自读涵咏课

选择语言比较典范而难度不大的篇章,组织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凭借“教读”所得,自己体味,自己涵咏,自己做语感分析,自己写语感随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心得、讨论疑难问题。

3.语言鉴赏陶冶课

选择语言典范的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采取多种形式(如听录音、看录像、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组织评论发言等),让学生鉴赏语言、培养语感。

4.书面语言实践课

除了课本所列的作文训练,还可与课外活动结合,另行设计适应社会需要的书面语言应用训练。

5.口头语言实践课

除了课本所列的听说训练,还可与“活动课”结合,另行设计创设情境的口语交际训练。

6.语言基础训练课

包括课本所列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及相关的技能训练。

7.语言能力测评课

包括平时的单项测评和阶段性的综合测评。测评偏重于对语言能力的考查。

五、实行语感教学,进行语感训练

1.美读感染法

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朗读文章。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

2.比较揣摩法

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

3.语境创设法

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

4.切己体察法

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体会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都必须基于对语言的学习。

[1]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2]倪宝元主编.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7]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8]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李晓文,王莹编著.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1]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2000.

[1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重塑”.上海教育,2001,(14).

猜你喜欢

语言学习语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让英语教学闪现创新智慧的灵光
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英语拼写能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