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11-08-15刘伲娜张津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7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美容课程体系

刘伲娜,张津平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4)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代医学美容教育始于1993年。2006年,卫生部下发文件规定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更多从事健康服务方面的工作,不具有处方权。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要作出相应调整。

2006年以前,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助理医师或医师。2006年以后,各院校都调整了培养目标,但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情况,很多院校仍照搬2006年以前的课程体系。在美容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不彻底,严重制约了高职美容教育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未形成一个理想的范本,各学校仍处于探索阶段。

2 课程改革的思路

2.1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岗位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美容行业作为后起之秀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之后的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中国行业咨询网的《2009-2012年中国美容市场预测与产业投资咨询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美容服务业实现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行业年平均发展速度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但是,相对于美容经济的高速增长,美容人才严重匮乏。

美容行业被人为地分为两大领域,即医疗美容领域和生活美容领域,从严格意义上讲,凡是作用于人体的物品或技术等都离不开医学的指导,两者之间有共同的基础。医疗美容方向学生主要就业于医院、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可从事的职业有:医疗美容技师(激光等物理美容技术、纹饰技术、皮肤治疗技术、注射美容技术等)、医疗美容咨询师(前台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生活美容方向学生主要就业于专业美容连锁机构、化妆品公司、婚纱影楼等领域,可从事的职业有:美容师(皮肤保健技术、中医美容技术、芳香美容等)、形象设计师(整体造型设计、发型设计、服饰设计、化妆师等)、美容讲师(承担美容师培训及行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等)以及一些待开发的职业,如医疗美容仪器销售与技术支持人员、化妆品销售人员等。

2.2 结合工作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往往重“医理”而轻“技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轨道。在课程设置之前,首先要对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将其与本科生、中职生和社会短期培训生区别开来。如果说中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短期培训旨在培养面向服务一线需要的单纯型技能人才,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则旨在培养面向一线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认定,可从3 方面来理解:一是基础素质,主要指人文、计算机、外语等基本素质。二是专业基本能力,即满足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转岗和未来发展必需的。三是专业拓展能力,即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咨询师和美容顾问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销售技巧;美容店店长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转岗需求,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面向医疗美容行业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注射、纹饰等美容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常见皮肤问题的处理能力,能胜任医疗美容技术工作岗位,能胜任医疗美容咨询师工作岗位,获得医疗美容咨询师证书;具有运用美容皮肤科知识、化妆品知识和中医美容知识进行皮肤诊断及选择化妆品的能力,并能够熟练进行皮肤护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美容机构管理能力,能胜任美容师工作岗位;具有整体形象设计能力,能胜任化妆师、形象设计师工作,并获得化妆师证书。明确培养目标后,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就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2.3 课程标准的制定

2.3.1 分方向构建课程体系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使毕业生成为符合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应遵循实用性、创新性原则,结合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删除不实用的课程,开设新课程,并适当增加实践课比例。课程设置、实施和教学工作中均有相关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对开设课程的科目、时数进行相应调整,使之更符合岗位能力需求。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主要是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方向,两者对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3个平台,即思想政治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和岗位模块课程教育平台。前3个学期修完思想政治与公共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素质课程后,于第四学期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流,为学生职业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2.3.2 整合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需求特点,删除重复、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及时补充最新知识和技能,并对现存内容进行整合。如适当减少临床课比例,不再开设美容心理学课程,将选修课美容咨询与沟通改为必修课,并增加课时数,相关心理学知识在美容咨询与沟通中讲授,避免重复,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服务性工作,涉及一定销售技巧,为此,根据需要增设公共礼仪和化妆品营销课程。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适度增加美容相关内容,如在解剖和生理学中增加淋巴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美容相关知识的比重,在美容药物学中增加减肥药、美白药、去疤药等知识,在医疗美容技术中及时补充E 光、射频美容等最新美容知识。

2.3.3 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自2006年始,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能考取医师资格证,即不具有处方权。受传统观念制约,各院校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时,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调整,导致部分课程教学无法满足岗位需求。我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引导各专业课程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如美容皮肤病讲解,过去侧重于各种常见病的药物治疗方面,而现在侧重于各种常见病的日常护理、物理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仅做了解;在美容整形外科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不能进行手术操作,故由过去注重对手术方法的重点讲解,转变为对术前诊断、术后护理、各种术式适应证及优缺点的重点介绍。

2.3.4 优化课程结构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既要重视专业课程,也要重视通识课程(全球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培养、职业素养与思维培养等所涉及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整合[1]。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改变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观念,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如将美容护肤技术和化妆技术等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在实践教学中,邀请企业人员带教,教学以书本为依据又不完全局限于书本,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及时向学生传授最新美容技能及行业资讯,力争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1]王洪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10(9):63~6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美容课程体系
透视环保美容热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美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