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医改

2011-08-15宋向前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宋向前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浅谈新医改

宋向前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新医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中酝酿3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全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下简称新医改)。

1 充分认识新医改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1 新医改是一项维护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千家万户的幸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利益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新医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1.2 新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错综复杂,政策性强,改革中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会涉及到诸多问题,如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彻底改变目前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历史欠账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才力和物力的投入;公立医院的改革,涉及到政府补偿、管办分离、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等许多方面,关系到医院和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难度很大。

1.3 医改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

医改历来是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医改的探索、争议就一直不曾间断过。回顾30余年漫漫医改路,可以说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总结起来有5个阶段。1978~1984年为第一阶段,本阶段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渡时期,主要对医疗机构内部做了些调整,并没有涉及体制上的变革,所以说这个阶段只是医改的孕育期;1985~1992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市场化逐步进入到医疗机构,本阶段的医改更多的是模仿了其他领域的改革,对卫生事业发展自身特性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属改革的初级阶段;1993~2000年为第三阶段,伴随着医疗机构市场化的是非争议,这个阶段的改革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2001~2005年为第四阶段,本阶段是各种趋势交叉最多的一个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在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医院产权改革是本阶段最为明晰的脉络;2006年至今为第五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从反思争论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这又让医改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成立以后,各方积极分析准备,医改的具体方案也在一次次协调和调研中得到了细化。由于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环境、背景不同,故医改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评价体系都不同。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以往医改工作的继承和延续,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改工作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

2 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医改

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通俗地讲,就是要让老百姓“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

2.1 稳步实施“五项重点改革”

到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应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2 牢牢把握好“三项原则”

一是要牢牢把握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广覆盖,就是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在制度上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让所有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多层次,就是在广覆盖的同时,考虑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城乡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可持续,就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综合考虑政府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二是要牢牢把握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原则。坚持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物保障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全民医保“安全网”的基础性框架。三是要牢牢把握政府主导与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运用政府和市场2个手段,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充分体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医改进程中除了注重抓基层工作、抓基础性工作、抓基本制度建设外,还应注重推进基础建设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与解决眼前问题相结合,全面解决基层问题与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

2.3 着力破解“五对矛盾”

在医改推进中,要注意科学谋划、着力解决“五对矛盾”,即医疗保障工作中的“大病统筹”与“低水平、广覆盖、普受益”的矛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与目前普遍存在的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矛盾;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与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低下的矛盾;在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的广泛需求和地方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市场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与公立医院公益性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

2.4 公立医疗机构要积极做医改的“排头兵”

公立医疗机构是目前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是主要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故应积极支持、参与医改工作。在经营模式上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实现“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的转变。同时要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由多收多得向优劳优得转变,将医务人员的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新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基本思路。从解决眼前、现实、具体问题入手完成年度改革目标任务,逐步实现“三年目标”,最终实现“总体目标”。也就是说正着看问题、倒着抓问题可能是很好的推进模式。

R193

A

1671-1246(2011)02-0144-02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