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研究生个性发展

2011-08-15韩乐民乔万敏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发展

韩乐民,乔万敏

(鲁东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教育学】

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研究生个性发展

韩乐民,乔万敏

(鲁东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研究二者的内涵及特征,进而分析研究生创新教育和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培养途径,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乃至构建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创新教育;个性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国家正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生个性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育发展本质的内在要求。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研究生个性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研究生创新教育是研究生个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结果。传统的教育把人的个性发展和教育割裂开来,而创新教育则要大力弘扬人的个性,注意挖掘和培养人的潜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发展。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

当今人们经常引用的“创新”一词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后,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创新问题研究也逐步深入,创新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创新包括了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的一系列活动。从现代意义上讲,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与突破,是大胆批判和破除对前人的迷信的过程。

创新教育是随着社会创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以培育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发展本国的创新教育,力图提高本国国民的创新素质,我国同样也十分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并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在我国的创新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以激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它具体包括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特征

1.研究生创新教育重视情感因素的发挥。注重研究生情感因素的发挥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往往偏重于对研究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很少在教育过程中调动研究生的情感因素。教育不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二者情感活动的过程,教育目的的策划、教育过程的持续、教育结果的产生都蕴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强烈的情感因素。研究生创新教育不仅仅重视对研究生智力和知识的开发,同时也高度重视培养研究生具有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个人情感。

2.研究生创新教育重视个性因素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1]。爱因斯坦指出的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即是人的个性,阐述了个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生创新教育要充分允许和鼓励研究生张扬个性、具有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不同的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创新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而是充满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研究生创新教育要大胆鼓励研究生发展个性化创造思维,特别是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研究生个性化的观点和思维进行充分的认可,同时也要引导研究生正确对待在个性化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3.研究生创新教育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研究生创新教育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导师和授课教师要培育研究生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研究生学会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鼓励研究生对科学探索到底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使研究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恒心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以此不断增强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一)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内涵

个性的含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个性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拥有的独特性的特征以及由于这种个人独特性而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的特征的总和,个性不仅仅是个体差异性,更是每个人由于这种差异性而发挥个体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特征,它是个别差异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

个性发展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培育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养成自尊、自立、自信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意识,并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勇于创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研究生个性发展就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研究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自我的闪光点,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养成开拓进取、坚强乐观的精神,促进研究生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生个性发展的特征

1.自主性。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真正把学习变为个人的自主行为的过程。个性只有在个人自主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弘扬,学习作为一种人的自觉活动,是学生自我实现发展的需要。[2]研究生个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学习个人化,研究生只有将学习视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才能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

2.全面性。研究生个性发展意味着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研究生个性发展并不是仅仅发挥研究生闪光点的一面,而是不断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素质具有全面性,研究生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全面素质才能使个性优化。必须注意的是,研究生个性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并不是意味着各种素质必须要齐头并进的提高,研究生个性发展是一种和谐的发展,它是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在符合研究生个性化的某些方面突出发展的一种状态,是个体特异性发展与全面性发展的统一。

3.实践性。研究生个性发展是在社会化实践中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不断影响逐步表现出来的。研究生个性发展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不断影响逐步表现出来的,研究生个性发展无不打着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因此,研究生要格外注重社会实践对自身个性发展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社会化过程的表现,同时,研究生的个性化也必须要在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研究生个性发展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发展。

三、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型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在本质上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寻求学术真理的阶段。[3]研究生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以导师和授课教师为中心、忽视研究生个人感受的教学模式和仅仅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师和授课教师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使研究生具有不断探索学术真理的勇气与决心。要注意弘扬研究生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导师应充分依据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特征等因素指导研究生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设计选题和社会实践等。与此同时,导师还要引导研究生摈弃只是片面学习本专业的知识的思想,逐步加大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学习,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具有的丰富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和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创新课程内容,建立新型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和研究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新型课程体系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内容要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宽广的知识视野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知识视野的培养,美国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年通常不属任何院系,全部学习由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组成的普通教育课程。[4]我们的课程设置虽可不必照抄照搬美国的模式,但是可以充分借鉴其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大基础性学科和交叉性学科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第二,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要引进研究生学科的前沿知识,适时增加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发展的规律,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第三,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注重对研究生进行因材施教。课程必须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难、易、分科、综合皆要留有余地,供学生灵活选择,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类课程必须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能充分地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立足本地、本校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是以教育者为主体,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研究生个性的提高,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就要从建立生动活泼、高效求实的教学方法入手,要充分尊重研究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和授课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将研究题目预先交给研究生,研究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得出自己的观点方法进而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式辩论,进行“争鸣式”交流,导师和授课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这样既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又能使研究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从而不断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

研究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研究生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学习动机、意志努力等个性特点基础之上的,研究生自主学习要有目标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方法意识和总结意识六个意识,教育者和学校乃至社会大环境要不断创造条件以呵护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生探究式学习要立足于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不断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导师和教育者要鼓励研究生通过设计课题、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网上查询等亲身实践,获取对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的直接感受,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获取对科学发展一般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在整合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新,从而不断培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水平。

(三)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张扬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过于重视发挥导师的作用和权威,忽视了研究生自身的个性爱好和主体性地位,导师与研究生在某些方面的交流并不融洽,二者甚至有时成为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导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和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和课题任务。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不仅仅是情深似海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导师不仅要教会研究生如何做学问,还应该教导研究生如何做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要时常进行交流与谈心,共同协商做好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力地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和自身个性的发展。

(四)注重社会实践环节的训练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给全国青年提出了三点期望,其中包括“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5]。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正确与否也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研究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本身也是研究生创新和个性发展的过程。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特点到学校、企业、社区、乡镇挂职锻炼,也可以到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习,还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活动等。学校要积极支持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建立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开展实践活动创设一定的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丰富研究生的人生阅历,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其人际沟通与交流,使研究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和研究生个性的发展。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3] 刘宝存.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4] 肖幼安.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2.

[5]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 OL].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1851436.htm.

On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HAN Le-min,QIAO Wan-mi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China)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post-graduates,and their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internal requirement for their innovative education.The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two aspects and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approaches fo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individuality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ele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post-graduates,even for the structuring of innovative nation

post-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ve education;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ty

1672-2035(2011)04-0143-03

G643

A

2011-05-10

韩乐民(1986-),男,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研究生。

乔万敏(1952-),男,山东龙口人,鲁东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冯自变】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发展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V eraW an g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导师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