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安全环境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探析
2011-08-15唐连凤李龙一
唐连凤,李龙一
(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吉林通化134002)
周边安全环境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问题探析
唐连凤,李龙一
(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吉林通化134002)
周边安全环境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直接、首要的外部因素,是中国所面临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安全理论的一般概述,辩证审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提出构筑长期稳定友善的周边安全环境,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理性选择。
周边安全环境;国家安全;理性选择
一、国家安全理论的一般概述
国家安全作为一种状态,或者说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行为,应该说古已有之。在中国,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追求安全的思想,但没有使用“安全”这个词。“易经”中有这样的说法:“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个思想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即“安不忘危”,“《书》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英国学者曼戈尔德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一书中指出:从词源上讲,“国家安全”是一个美国概念,尽管在第四任美国总统麦迪逊的著作中可找到有关的思想,但它的出现只是在近几十年的事。据他考证,“国家安全”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报纸专栏作家李普曼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提法才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成了取代诸如军事事务、外交事务、外交政策等较陈旧词汇的新提法。
国家安全出现以后,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给国家安全下定义,后来研究发现,给国家安全下定义太困难,其主要原因是不同国家、不同场合、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人们往往不得不对“国家安全”作出不同的解释。也就是说,“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概念太复杂了,任何一般的概念界定都难免以偏概全。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寻找到大家共识的“国家安全”的界定,即指国家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国家安全可能受到现实的威胁,也可能受到潜在的威胁。现实的威胁是威胁的现实。现实的威胁是威胁的现实,指近在眼前的客观存在;潜在的威胁则是指威胁的可能,是人对于威胁存在的主观判断,是一种较长远的东西。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安全与人的感觉是分不开的。因此,国家安全是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的统一。
国家安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维护安全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安全一是在以主权国家的根本单位的国家政治体系中,国家维护安全所维护的最根本的东西是国家主权,因为这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实现安全的最高价值所在;二是在可能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国家维护安全的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军事目标,没有军事安全,就没有其他层面的安全;三是经济安全,国家要为经济的发展制造安全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经济安全问题的突出主要与经济全球化有关。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必须保证自身的经济体系不出任何结构性的问题,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四是维护社会安全,维护一定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等要素。五是生态安全,涉及国家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对资源的占有。现在许多国家已经把生态安全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综合安全的基本要素之一。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安全,从客观上来说,既要看国家的国际环境,也要看国家的国内环境。国际环境包括国家的地缘、国力对比因素以及相关的国家的政策取相等。在主观上,国家是否安全要看相关国家是否信任、是否有恐惧感。一般来说,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客观上受到威胁,在主观上不可能没有反映,即使不害怕,对威胁的一方也会不再信任。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安全同时受到传统安全威胁(军事、外交等)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国家安全理论也发生巨大变化,从传统的军事安全、外交安全,向现在的综合安全转变,从同盟安全、均势安全,向现在的合作安全、共同安全转变。
二、辩证审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陆上边界长2.2万多公里,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海岸线有1.8万公里,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隔海相望。周边国家是对中国最有直接影响的地区。周边形势十分复杂。周边安全环境直接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一)周边安全环境有利的因素
一些作者提出了需要两个小波变换的信号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其中一个小波是另一个小波的Hilbert变换。例如,Kingsbury提出的复小波变换[2-3];Ozturk等人提出的波形编码[4]。此外,Freeman和Adelson在可控滤波器组的开发中采用的Hilbert变换[5]。与此相关的兴趣是来自于Beylkin和Torrésani的论文[6]。低通滤波器h(n)和~(n)充分确定两个正交小波基,但如何选择h和,使它们产生的两个小波基将形成一对Hilbert变换?这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总的来说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周边各国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与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划界问题并签署了相关条约。其中,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个国家签订了边界协定,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消除了北边的安全隐患。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全面对话伙伴关系,建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目前中国周边国家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的国家实力持续上升,在处理国际事务,尤其是地区事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减免周边贫穷国家债务、因自然灾害中国政府率先给予无私援助等),为周边国家树立了良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部分国家的信任和尊重。
(二)周边安全环境不利的因素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利因素既涉及传统安全威胁也涉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内容,概括起来如下:
1.美国战略调整,构筑围堵中国的“战略包围”。中美两国相距甚远,但美国凭借强大国力,将力量直接布建到中国周边,形成中国周边的一个无形邻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把中国看成它的潜在威胁和巨大挑战。美国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遏制中国。把“分化”、“西化”社会主义中国看成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为此,美国一方面通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进行力量渗透,进行中国西部边界包围;另一方面加紧对中国周边友好国家实施拉拢瓦解和分化。俄罗斯、巴基斯坦、越南、泰国等国,是美国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对象。尤其俄美关系明显升温,这将使中国在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尤其是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另外,美国支持“台独”分裂势力,将台湾事实上纳入美国主导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严重破坏了中国祖国统一大业;积极插手中国南沙群岛主权争端问题,暗中支持菲律宾、越南等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当事国,试图充当最后仲裁者,旨在遏制中国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
2.中印关系不和谐。中印关系不和谐集中体现在领土争端,为此,1962年中印爆发一场战争,以印度失败告终。焦点是中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一是中国政府主张的中印传统习惯线与印度坚持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争;二是实际控制线之争。目前,中印领土争端问题解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印度对华猜忌、防范的冷战思维仍然存在,1998年5月印度核试验成功,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加强与美日及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并与日本及一些东盟国家在南海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企图将军事势力从印度洋扩展到东亚。以上这些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现在印度是左右逢源,成为西方牵制中国的严重力量。还有,1959年3月西藏叛乱后,分裂分子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印度政府容留中国分裂分子,并纵容分裂分子的分裂行为,严重影响中印关系。北印度一直是达赖分裂势力活动的基地。
3.朝鲜半岛危机四伏。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分割的状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结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的结束,又使得这种分割状态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朝核问题的出现,引发了该地区的军备竞赛,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矛盾激化。2010年3月发生的天安号事件(韩美军事演习的潜艇)、11月的南北朝鲜关于西海域延坪岛炮击事件、12月的美韩军事演习把朝鲜与韩国几乎推向战争的边缘。近几年,美韩经常在韩国西海域进行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这些对我国国家安全利益构成威胁,破坏了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4.中日关系困难重重。中日政治关系落后,反动。一是日本对战争不反省;二是中日关于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三是近年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右倾保守思想增强。四是解除了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主体业务的冻结,放宽其参加维和的五项原则,准许自卫队在“反恐”战争中提供协助。五是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六是美日同盟加强,围绕夺岛战争进行军事演习。种种迹象表明,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危险增大,必将对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5.中国南沙群岛主权争端问题严重。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目前,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另外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从而形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中国台湾及大陆等六国七方的主权争夺态势。现在美国试图插手此事,加上东盟国家受“中国威胁论”影响,中国多年精心构筑的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6.台湾问题尤为严重。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有所改善,但台独势力仍然存在,主张独立的民进党受到大约三分之一的台湾选民支持,分裂势力成为影响台湾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美国一直把台湾看成美国太平洋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是支持台独的背后老板,经常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谋求自己利益。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实现,中国不仅面临非常大的安全压力,而且在祖国统一大业的主导权和最后保障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
7.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不能低估。“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与国外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相结合,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恐怖高危地带,经常在我国周边地区进行恐怖活动,严重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定安全环境。
三、构筑长期稳定友善的周边安全环境,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理性选择
结合上文分析,我们认为构筑长期稳定友善的周边安全环境,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怎样才能构筑长期稳定友善的周边安全环境,打消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不友好、不信任心里,更好的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呢?
(一)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做实做深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工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目前,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日本确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东盟国家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中国――东盟框架下,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在“上海五国”机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实践证明,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定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中。
(二)奉行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长期坚持“韬光养悔,有所作为”的方针
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意志、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对于中国的国家实力,邓小平曾说过,既是大国又是小国。这个判断没有过时。奉行积极防御的安全战略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要求。中国是农耕经济,孕育的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华民族从性格上是热爱和平的。至今,我们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个海外军事基地。我们仍然坚持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开第一枪的承诺。中国发展军事力量主要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伊拉克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的今天,建立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我们的积极防御安全战略,让周边国家放心,即使我们强大了,我们不会侵略他们的。同时继续坚持“韬光养悔,有所作为”的方针。“韬光养悔,有所作为”的核心是有雄心壮志,善于藏拙,埋头苦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避免张扬,避免把目标引向自己,避免引火烧身。在关系国家主权、安全以及经济发展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坚持斗争,有所作为,而在我们力所不及又不直接涉及我国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的国家问题上有所不为。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中国不能采取咄咄逼人、积极进取的战略,那将会使我们周边的国家深感忧虑和担心,也会给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宣传“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
(三)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缓解或解决与周边国家边界纠纷或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
如前所述,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存在边界纠纷或领土主权争端,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周边安全环境。这也是构筑长期稳定友善的周边安全环境,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为了推动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政府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促进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和和平协商、合情合理的解决边界纠纷的思路,向周边国家充分展示了我们诚意和友善。
(四)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国与国之间互信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共赢,而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效果。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冷战以后,中国与周边邻国普遍重视发展经济,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加上中国与邻国经济互补性强,使中国与邻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基础的邻里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五)发展中美关系,密切两国利益,有助于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尽管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战略利益上存在根本冲突,但发展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对外关系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的实力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中美之间存在经济利益互需;另一方面美国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的总导演。因此,发展中美关系可以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消除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戒心”,缓和与他们的关系,有助于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孙晋平.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理论[J].国际关系学报,2000(4).
[3]孟祥青.关于21世纪初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京),2001(6).
[4]李隽.改善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2010(7).
[5]姜仁良,江微微.中国周边环境透视及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6]王银星.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9).
D822
A
1008—7974(2011)05—0028—04
2011—02—25
唐连凤(1964-),女,吉林省集安市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教授。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