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叙述手法的不确定性
——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

2011-08-15孟红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莎拉查尔斯后现代主义

孟红霞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基础教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叙述手法的不确定性
——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

孟红霞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基础教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后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惯例,采用虚构的情节、模糊的语言、未知的结局,把任何事情都变得不确定,揭示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的怀疑。人们对传统思想及文化产生怀疑,标榜自由,在貌似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反衬出人们内心的无奈,帮助读者在社会变革中构建新型的社会价值观念。

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不确定性

在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工业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的社会背景下萌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元小说的主要写作技巧,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定,将确切的历史事实和虚构的故事情节跨越时空地糅合在一起。为了强调作者的创作意向,作者将多种文本表现形式,如叙述文体及书信实用文体等有序地穿插在篇章当中,加上作者自身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文章当中,凸现了历史的虚构性和叙述的真实性,揭露了在“客观”、“真实”的历史文本中隐藏着作者虚构的、模糊化的现实意识形态,揭露了真实现实世界的残酷性。作者将人们在社会转型期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疯狂掠夺状态跃然纸上;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漠视传统伦理及传统秩序,极端个人主义泛滥,人性的堕落迷茫随处可见,人们对固有的信仰和信念产生疑问;为了追求财富,人们无暇停下脚步去思考人生的真正目的,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大众迷失在追逐名利的洪流当中。在这样社会变迁中,通过独特的视角,作者将两种矛盾对立的思想体现在作品中,反衬出在繁华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内心的凄凉和无奈。读者自觉融入故事当中,对当时客观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得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反思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基本道德观,从而努力寻求一种现代社会对价值观的重新构建与追求。

近年来,文学评论界将摄影技术中的视域移用到文学评论当中,给人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的新方法,加深了人们对整个作品的理解。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主要讲述的是处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各种全新的视域,审视维多利亚时期的爱情发展,强调了被漠视的传统美德和情义,突出反映了工业社会初期人们追逐金钱、物质的疯狂现实。在这样的状态下,纯洁的爱情发展变得不确定,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约翰·福尔斯在小说中,通过运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手法,把当时人性扭曲、信仰模糊等社会和自我异化等现象描述得淋漓尽致。“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哲学和社会现象,在形式上是脱节的、跨越时空或不可确定的,追寻一种运用反讽和突然插入的话语,显示一种由缺失和断裂形成的模糊意识形态,一种对于复合性的、明白无误的静寂的祈愿”。作者通过揭示小说本身的非现实性,指导人们静心去思考,寻找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论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角度出发,以爱情发展为基线,分析体会《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主要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

小说以主人公莎拉身穿黑衣,望向大海,“放眼西眺,烟波浩淼。日晒雨淋,伫立首翘。孑孑孤影,日驰天遥。胜景何在?天涯海角”为开端,莎拉在这里出现,作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难以理解场景,令人困惑,莎拉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何一人在此遥望?遥望什么?听了镇上人对莎拉的身世经历的描述和评价之后,读者意外地感到:这个安排正体现了作者新的写作原则,即给予主人公极大限度的自由,让她自主地展示自己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自己的未来。在这样的原则下,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份是平等的,作者只是作为见证者,负责记录他们的具体故事。主人公莎拉拥有的智慧和独立,与查尔斯保守和懦弱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莎拉的交往过程中,“她使他意识到自己被剥夺了某种珍贵的东西。他一向认为自己未来的道路无限广阔,而现在,这无限广阔的道路却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航程,只能通向一个已知的地点。她使他想到了这一切”。查尔斯开始模糊地认识到自己的枯燥现实生活和荒谬的生存世界。勇敢率真的莎拉在莱姆镇居民的含沙射影的讥讽中,执著追求着自己的生活,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在主人公莎拉和查尔斯身上始终体现着自由、反抗乃至反叛传统的精神。莎拉集自由、反叛于一身,崇尚独立、尊重自我,能够直接表达自己对于周遭事物的看法,在虚伪而疯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地处理着各种事物。她从精神和行为两方面影响了有着贵族身世的青年查尔斯。从传统的角度上分析,莎拉的确是导致“查尔斯悲剧”直接因素,但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来讲,她却是帮助查尔斯成功转型的主要力量。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小说中,莎拉处于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叛逆、追求自主命运的现代女子。她历经坎坷,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作者选用了更加可信的三个开放式的结局,一改以往传统小说的写作格式,耐人回味、引人反思。第一种结局出现在第44章:查尔斯为了继续自己贵族式的安逸生活,放弃和莎拉的纯真爱情,追求欧内斯蒂娜并与之结婚,育有七个儿女。可是在第60章里我们看到,觉醒的查尔斯和社会礼教、陈规旧习勇敢地作斗争,经过种种艰辛和灾难后,终于与莎拉重逢,他们的爱情得以维护,最终以喜剧结尾:他们的小女儿拉拉治的出现使一家得以团圆。在最后的第61章里第三种结局显现在读者面前:莎拉历经艰难,磨练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女性。一个新时代女性出现在查尔斯的面前,她为了维护自我精神的完美,不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庸,不愿意被家庭琐事牵绊,自然二人不可能再结合,查尔斯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感情的纠结。他孤独一人转身离去,淹没于生活洪流之中。

并行出现的三个不确定的结局,揭示了当时社会多元化意识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状态。不同的心理层面和道德准则制约着他们看待世界事物的方式和角度。每一种结局都具有可信度,因为不同的结局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下,人物对自身的不同认知和需求,从而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真实生活本身存在着各种解释,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人生道路即使从一开始就向着目标挺进,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它会出现不同的岔路口和迂回,而且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三重结局隐射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多元化意识形态,既相互补充又互为否定、互为瓦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多元性,任何一种单一的文本结局都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的人类生活。该小说的不确定结局,否定了传统文本意义的终结性,留给读者很大的空间去自由参与创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尾。

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写作手法相互呼应,互为条件,在这部作品中得以完美结合。福尔斯作品是众多具有平等意识的人物自主参与的“多角色”作品,其三种结局正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感知人类的自我觉醒的过程,他赋予作品中人物自由,让角色根据心灵本真、自由的原则去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第三种结局更加贴合现实生活,展现了人类生活道路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莎拉作为自己的主人,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查尔斯的努力最终宣告失败,他感受到极大的失落。他终于明白:放弃也是一种纯粹爱的方式,施予比爱更伟大。“生活并不是一个象征,不是一个猜不透的谜,生活不是执著追求某一个人,不能看作一招失算便满盘皆输,更不能立即轻生;生活应当学会在取舍之间权衡,……”值得庆幸的是查尔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开始新的生活。他明确了生活的方向,自主选择了人生道路,为维护自己的精神自由、争取自己的幸福而进行斗争。

当今社会,正处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处于多元化状态,博古通今,以史为镜,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借鉴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植于心,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进程。

[1]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52-153.

[2]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M]刘宪之,蔺延梓,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I0

A

1673-0046(2011)09-0201-02

猜你喜欢

莎拉查尔斯后现代主义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帮忙
女佣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