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行为领域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2011-10-14廖新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廖新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基于职业行为领域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廖新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在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应用型人才这一高职教育的大目标下,高职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从各专业的相关职业行为领域出发,确定岗位群,分析每个岗位的任务,再来确定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论文通过分析高职商务英语的岗位群以及其相应的任务,总结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体系要求,提出了基于职业行为和岗位任务模块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原则、要求及其体系。

岗位任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需求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共招生3130000人。其中,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招生151935人,占全国高职高专招生人数的4.85%(比2008年多招13551人)。而在英语类专业中,商务英语专业招生77618人,占英语类专业人数的51.1%。以上数据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对于高职高专发展的定位,教育部高教司[2006]第16号文件明确表述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应该自动纳入这一发展模式框架之内。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对该专业课程设置不清楚、师资不足等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仓促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围绕社会需求,而是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来开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尽快使该专业形成一个完整、规范而且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教育,它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师。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应该沿袭学科本位的“唯学”型的课程模式,只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本质。

一、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

“课程”一词,由来已久。人们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学者认为,侠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门学科。而课程设置,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机构关于课程安排的方案,包括开设哪些课程、在哪个阶段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等,以便组织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对于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有学者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将其理解为:在做好职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工作实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经过近30年的探索,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已经趋于成熟,人们基本上认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三大模块,即基础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鉴于此,我们可以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定义为:根据高职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和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职教的特色,把该专业对学习者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解为课程,并进行合理的安排。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中的课程,它既包括英语语言学习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又包括从事商务一线活动所必备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还包括从业者必备的人文素养。这样,笔者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英语+专业”或是“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在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坚持面向岗位能力需求,在课程门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需求,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进行设置时,既要保留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和人文素养课程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要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所有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好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删减它们之间相互重复的内容,使整个课程体系更有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知识与能力构成

岗位群是指相关岗位形成或一些相同或性质相类似的岗位集合。从社会需求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将其服务领域分为主要工作岗位群和相关工作岗位群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外贸业务员(负责外贸流程全部操作)、单证员(负责外贸部分流程)、外贸跟单员(负责外贸部分流程)和商贸翻译员(负责商务方面的跨文化语言沟通)。后者主要包括商务秘书或商务助理、国际货代公司工作人员、商务信息处理人员以及宾馆饭店的管理服务人员等。这些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岗位群,对从业者有着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首先,他们从事于一些涉外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其次,他们应该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他们必须熟悉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程序,掌握国际交际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些进一步细分成如下表所示的知识与能力构成:

商务英语人才知识与能力构成

在以上综合知识与能力体系中,其商务知识与技能是主要的专业能力,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其核心能力,即具有拓展业务、洽谈业务、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执行操作能力。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方法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①系统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它应该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该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作为高职教育,其课程设置更应体现市场需求,依据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要求来进行设置,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②相对稳定与与时俱进的原则。作为一个专业,没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不可想象的,而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又会使其失去活力。社会经济总在不断变化发展,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在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都要顺应这些变化适时调整、不断完善、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科学的、适应时代的课程体系。

③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突出实践课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方面独立存在的实践课往往得不到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基本原理”课、“概论”课过多。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也不符合应用型、操作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应在保证一定的理论课课时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突出实训教学的安排。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①分析职业行动领域,按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来合理设置课程。通过分析商务岗位群的职业行动领域,我们可以将其主要工作任务分成不同的阶段。整个工作过程可粗略地分成合同的磋商阶段和合同的履约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具体的课程分解如下:

②根据行业需求,按能力模块来设置课程。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的需要,将课程分解成为语言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人文素养和素质拓展模块四大类型。根据不同的能力模块,突出重点来进行课程设置。针对语言类课程模块,突出商务英语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商务类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概论、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贸易业务实训;人文素养与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加强跨文化交际和商务礼仪。在每一大模块的下面再根据课程的特点细分出具体的课程类别。具体课程模块分解见下表: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由于各课程界限相对模糊,相同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避免对某一内容的重复学习,要加强各学科教学的沟通与协商,打破课程界限,搞好衔接。

课程设置问题,其实质就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是学校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力范围和素养基础的问题。依据高职院校的总体定位和办学条件,其课程设置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模式。这其中首先要搞好核心课程的提炼,将与岗位任务密切相关的语言能力和经贸操作能力的课程放在突出的地位,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素质养成课放在为之服务的位置上。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为其未来能力的拓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1]吴石梅.岗位群观照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向宁,徐明宇,韩鸽.非英语专业院系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0).

F718.5

A

1673-0046(2011)09-0022-02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