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开设德育实践课的理论辨析

2011-08-15温双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教学大纲理论课

温双艳

(山西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6)

职业院校开设德育实践课的理论辨析

温双艳

(山西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6)

德育实践课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举措,在德育理论课基础上开展德育实践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引起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文章就德育实践课的本质探寻、现状分析、价值辨析和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德育实践课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辨析和必要的路径探析。

德育;实践课;本质;价值;路径

一、德育实践课的本质探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就实现了他的中国化,并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摆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上的。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和谐教育”;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的理想,希望所有人受到完善的教育,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促进人的自然天性,即自由、理性和善良的全面发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应以善良意志、理性、自由及人的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宗旨。这些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均包含了德育教育的目的。该文谈及的德育指狭义的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德育实践课亦指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课是实现德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德育理论课固然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或许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有所体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这样一个案例,“五个六年级男生本是去帮一个老奶奶浇水,负责照料老奶奶的白菜的,但在路上他们遇上了一个他们知道视力不好、靠拐杖探行的老大爷。他们把桶里的水倒在马路上,然后躲在灌木丛。当那位老大爷终于走进水里后,他们哈哈大笑……笑完后,他们又去把桶打满水,给老奶奶浇白菜去了。”

案例中的五个六年级的男生在道德认知方面负责照料老奶奶的白菜,但在道德情感方面没有与视力不好、靠拐杖探行的老大爷产生共鸣,没有帮助老大爷过马路的道德行为,却有帮助老奶奶照料白菜的道德行为。由此可见,学校开展德育的时效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我们可以再次印证德育实践课或实践活动是实现德育目的的更为有效的途径。当然,这里也不否认学校德育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产生的道德教育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德育实践课的有效开展,道德要求是无法内化为个体的品德的。

二、职业院校开设德育实践课的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开设的实效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曾执教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均以德育理论课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德育实践课或实践活动的开设或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德育课作为国家级课程,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德育教学大纲,但在现实的德育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职业院校不重视德育教学大纲,无视国家级课程教学大纲执行的强制性,仍然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研究德育教学大纲即进行讲解,延续经验型的老路子,没有对德育教学大纲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德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德育课的教学原则、方法等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也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些原则和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领会和运用。

以上关于德育教学大纲贯彻中存在的问题必然影响德育理论课开展的有效性。作为德育实践课开展的理论依据的德育理论课在开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德育实践课的高效开展。

以上谈及德育理论课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德育实践课的有效开展,另外,德育实践课在一些职业院校存在不开设和开设不足的现象。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德育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安排,应有可操作的德育实践教学大纲,指导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有效开展。基层教师更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学习和运用伦理学一般的道德教育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德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提高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职业院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尤其在道德教育方面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德育实践课开设的价值辨析

德育实践课和德育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是理论与实践一般关系的具体化。依据国家教学大纲、依据伦理学最一般原理的深入浅出的德育理论的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活动是德育实践课的坚实的基础。我们有必要搞好德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基层行政单位、基层职业院校、基层教研人员、基层教师进行常态化的培训、教研和观摩,起到必要的引领作用。

德育实践课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德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和引导实践,但是,德育理论课的开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指导和引导了学生在校或将来走向社会的道德行为呢。如同前述案例中谈到的五个六年级男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关系一样,如果仅就道德认知谈体会,学生都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但是,当真实的情景出现或出现两难情境时,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不一定会有正确的道德情感,即便有正确的道德情感,也未必会有正确的道德行为。

基于以上分析,职业院校中德育实践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是德育理论从认知走向情感体验,最终产生习惯性的正确价值判断的道德行为的关键环节。

四、职业院校开设德育实践课的路径探讨

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的开设必须以扎实有效的德育理论课的开设为前提,必须加大德育实践课开设的课时比例,必须结合职业院校文化的开展拓宽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或实践活动的开设或开展。

扎实有效的德育理论课的开设作为德育实践课开设的理论前提。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需要职业院校在贯彻执行国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扎实有效地教学,加大国家级、省级、校级德育教研力度,提高德育理论课开展的实效性。

加大德育实践课开设的课时比例。国家级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切实推行德育实践课的开设。职业院校也应坚决贯彻执行,使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能足量按时开设,使德育理论知识在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德育实践课的开设产生必要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判断的道德行为的产生。

结合职业院校文化的开展拓宽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或实践活动的开设或开展。职业院校德育教研室、职业院校党团组织等具有营造和引领职业院校主流文化的职能部门,应成立德育大教研,在大教研活动中制定基于职业院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职业院校文化,在这样的职业院校文化中,制定符合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目的、职业院校德育常态化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职业院校职能部门为文化而进行文化活动的盲目性,可以切实针对德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也可以节省资源,产生全局性的、针对性的、高效的职业院校德育理论知识引导下的德育实践课开设的实效性,必然引领职业院校主流文化,促成职业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营造良性的职业院校文化,从而形成职业院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职业院校德育实践课的开设并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内容、教育目的内容,更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问题。

[1]谭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25.

G712

A

1673-0046(2011)09-0153-02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教学大纲理论课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远和近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