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2011-08-15黄炳坤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心理

黄炳坤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黄炳坤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又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障碍,这给高校的就业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找出成因,采取措施来对大学生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调适和疏导,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使之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社会竞争,保障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调适

正当我国大学教育向大众化稳步推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时候,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蔓延。2009年,世界经济急速下滑,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63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还没有就业的400多万人,超过100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这使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不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问题,不敢就业、不能就业、不会就业和不愿就业的现象非常突出,并由此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正确引导毕业生调适心理,对于增加高校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效率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问题:

1.盲目自信的心理

不能正确地认识主观与客观的现实,错误地拔高自己的实际能力,目空一切,盲目自信。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目标定得很高,满脑瓜子挤满了“淘金”梦,应聘时一心一意向高薪挑战,结果屡屡受挫。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2.自卑畏怯的心理

有的大学生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3.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宁可不要户口。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4.患得患失的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大学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5.严重依赖心理

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群体主要来自于独生子女或是家庭经济、社会条件较好的学生群体之中。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一个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就业择业中考虑什么样的单位适合自己时,往往不是凭自身理性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或师兄师姐之言来进行取舍,跟着感觉走,没有任何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去主动寻找和争取就业岗位,一味期望家庭成员利用各种力量为其提供现成的、优越的工作岗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从而使得就业进程滞后。

6.固执狭隘的心理

即在职业选择时缺乏变通,不顾社会的需要,不顾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只看到专业的独特性,人为地“画地为牢”,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7.怀才不遇的心理

由于自视过高,而在现实的择业过程中却处处碰壁,于是产生怀才不遇之感,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抱怨世上无伯乐。整天怨天尤人,只会使身心愈加疲惫。如果永远怀才不遇,只能空怀“壮志”,嗟悔不已。因此,走出此误区的方法只能是学会正视自己。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毕业生心理压力来源多种多样,除了市场需求造成直接的、现实的压力之外,毕业生对社会与自我的认识不够,以及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造成了心态的偏差,也是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1.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

国家近年开始从制造型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型过渡,雇佣人员模式也因此发生相应转变,对雇佣人员的学历要求逐年提高。同时,由于高校连年扩招、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等原因,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猛增势头,增速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2.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高校专业的设置应当是以社会需求为基本指导目标的,而社会的需求是处在绝对变化和相对稳定的状态中的。社会需求反映在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变化上的这一过程,在时间上往往会显示出一定滞后性。而目前许多高校往往是在看到其他高校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专业设置之后“随风而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这样一来就必然造成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跟不上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甚至严重地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了国家和社会巨大的人才和资源浪费。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和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非常强,同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其能力和素质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于是大学生适应市场的压力普遍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比较少,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往往脱离现实,不顾实际条件,择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少毕业生仍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要求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害怕承担风险。这种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认知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是不少大学生择业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诱因。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适的路径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及时给予大学生以就业指导,改变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缓解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这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配合来解决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就业过程。

1.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评价自己,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求职择业前,首先应认清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了解职业特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扬长避短,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正确定位,科学地进行人职匹配。大学生只有在择业过程中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科学地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大学生要树立终生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3.敢于竞争,不怕挫折

竞争无处不在。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制度的深入改革,增强竞争意识,敢于竞争。要从实际出发,依靠真才实学,并准备经受挫折。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大学生在就业时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一定不要消极退缩。只要有毅力,不怕失败,坚定信心,掌握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做好充分准备,就会被录用。

4.强化大学生求职技能的训练

求职择业技巧对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影响极大。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除了传授大学生就业必须的诸多专业知识外,还应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如人际沟通技能、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挫折训练、时间管理技能、压力调适方法等等。通过这种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可以帮助毕业生认识自已的个性特点,确定择业目标,以便在不同形势下选择比较适合自已的工作。另外,通过毕业实习、日常见习、参加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就业与职业的实际状况,从而完成就业前的必要训练,保持在就业中的主动性。

5.强化创业意识,走自立之路

我国的就业问题在短期不可能根本解决。大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渠道就是创业。学校要为学生灌输创业理念,使学生毕业前做好自我创业的思想准备。要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需要,使成就动机转化为创业动机,使外在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要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使大学生把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人生抱负的途径;要培养和坚定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创业信念,使之有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创业理想。创业很少能一帆风顺,必须面对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不可能实现创业理想的。

[1]杨宜勇,池振合.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9,(1).

[2]李申亮,易德花,孙振辉.《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心理压力问题》的调研报告[J].科技信息,2009,(36).

[3]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2.

[4]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

[5]杨巧云.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50.

[6]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14.

[7]陈 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N].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8]胡锦涛.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就业[EB/OL].http://www.china.com.cn/17da/2007-10/15/content_9055744.htm,2007-10-15.

[9]人保部.一季度应届大学生签约率为20%到30%[EB/OL].http://news.163.com/09/0423/16/57JKQ4ES000120GU.html,2009-04-23.

G44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152X(2011)03-0063-02

2011-06-14

黄炳坤(1983-),男,福建永春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教师。

吕 进)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