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社区学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2011-08-15刘明伟
刘明伟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构建农村社区学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刘明伟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的数量得到大幅度的发展、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进入发展阶段。而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必然向更高层次和更多类型延伸。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很发达,教育资源还没有极大丰富的国家来说,以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的向更高层次普及是很难完成的,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社区学院,是实现我国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好途径,也是高师院校创新发展之路和走向社会的重要渠道。
农村;社区学院;校地合作;高师院校;地方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发源于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民主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以日益增长的城市经济为依托,城市地区高等院校较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105万人。但另一方面须看到,在占近60%人口的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达县市纷纷崛起,但不完善的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教、成教体系及自学考试形式,已满足不了农村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旺盛需求,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高等教育必须也必然要走向农村,建立农村社区学院是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服务功能和实现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走向农村、服务农村教育,为农村培养人才、研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高等师范院校服务社会、特色办学的创新之举。走向农村,这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采取什么形式、通过什么途径的问题。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农村社区学院就是当前地方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高层次发展的好形式和好途径,也是践行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办学功能的实际行动。在创办农村社区学院问题上,办什么样的农村社区学院和如何办农村社区学院是首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要解决实际运营和操作问题,也要解决认识问题、观念问题。
一、建设农村社区学院的重要意义
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实施,需要高等院校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我国政府意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新农村建设初期,各级政府投入资金来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着手。2006年,我国政府修订了义务教育法,首先在农村地区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时,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扫盲、对农村的青少年的教育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展基础教育上,而向更高层次发展应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新的方向。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办农村社区学院,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2.我国农村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农村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过去,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很低,更谈不上高等教育了。然而,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稳步增长之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工作。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要进一步弥补教育资源短缺的不足,就需要各种教育力量(包括高等院校)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地对其进行补充。高等院校不仅要为农村培养、培训技术人员、干部以及各种劳动力,而且应该到农村去,建设农村社区学院,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直接服务、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
3.提升高校教学、科研的应用水平和应用价值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为主的院校)的研究和教学远离社会、脱离实际情况较为严重。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实际了解和研究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应用价值和质量,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我国高等院校师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高等院校办学形式封闭,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束缚了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生产出了许多遭致社会批判的“学术垃圾”。高等院校走向社会,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既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避免了坐而论道、脱离实际的“科研”——纸上谈兵。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可以为高等院校走向农村社会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使高校科研与农村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
4.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做好充分准备。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渐成趋势。随着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固守城市就业逐渐失去了优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发展政策也一再向农村倾斜,到农村就业越来越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客观上就业压力和政府的倡导支持下,走向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的趋向。走向农村,首先要了解农村,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想深入了解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为教学与科研打基础、为科学地指导学生农村就业而了解农村;学生要为将来农村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建设农村社区学院,为教师了解农村状况提供了便利,教师能更符合实际地指导学生走向农村。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学院,学生也能早日进入农村进行实践,深入了解农村实际状况,为日后到农村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5.发挥高师院校优势,实施农村教师培训工程,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9月10日,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说:“还有一难,就是培训难。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还是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应该说,这几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都积极地支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但是目前在农村地区教师培训还是比较突出的。首先是培训经费比较紧张,我们通俗说,就是‘上不起’,或者‘读不起’,因为培训需要经费,要有差旅费,要有住宿费,有些地方还是解决不了的。”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派出高校的教师,定期不定期到农村社区学院对地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为地方培养中小学师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质量,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小学教师现在也有一些培训,但总体来看能够接受培训的教师不够普遍,并且偶然性居多,广泛的、有计划的、可持续学习培训交流不是很多,这种情况在落后地区农村尤其普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进行可持续的培训,可以改变现在培训不足的状况,大幅度地节约培训成本,实现农村教师的终身化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质量,推动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农村社区学院的初步方案
建设农村社区学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来进行,要进行精心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1.责成有相关研究能力的科研机构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拟定建设方案,供学校选择。对一个新事物的实施,进行前期研究是必要的。这个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和资料上的整理,更要进一步深入农村进行详细的调查,到有经验的地区了解情况,借鉴经验。调查研究可以保证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实践的可行性。建设农村社区学院的研究,要安排有这方面科研实力和有这方面兴趣的专业人员进行,真正将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结合起来,制定出既符合科学理论,又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方案,以备学校领导决策参考。
2.与省市县各级政府联系,争取得到各级政府经费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对地方院校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运作过程中的经费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国家政府的战略性决策,各级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建设农村社区学院,选择发展农村的项目内容,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和向更高层次发展,比较容易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同,容易得到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但要真正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同,需要我们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主动向各级政府展示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争取得到认同,作为一项典范性工作来做,才能取得政策、经费上的支持。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来说,发挥学校的高等教育资源,用较少的经费投入,做一项服务于当地建设的大事,是学校服务“民生”的一件大事,再加上学校能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先机,在当地领先创办农村社区学院,争取到政府的支持还是有较多可能的。
3.建立基地,进行实验运作。学校作出选择后,要尽快确立试验基地,确定人员安排和经费数量,并进行挂牌运作。农村社区学院可以是一所融当地教师培训、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高校教师研究农村为一体的基地。目前在全国运作的还不是很多,在许多省市还属于空白点。地方院校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力量,抢占先机,填补地方农村教育发展中的此项空白,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有力的支撑,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增添新的实践的内容,为创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全面规划实施。负责规划农村社区学院的机构要实事求是地拿出详细的工作计划,把地方的需要和高等院校的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把社区学院运作起来,而不能流于形式。农村社区学院运行后,就要与地方相关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学习的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把培训项目、内容、形式按近期、中期、长期列出计划,学校根据这些计划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以合理的师资、时间的安排,实现农村教师培训学习的可持续、高层次和有效性。教育部管培俊司长说:“(农村教师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整体的素质亟待提高。从学历层次看,从统计数据看,全国还有30多万教师是学历不合格。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农村比城市低28.9%,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农村比城市低38%,这都是差距比较大的。另外,农村教师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大多数是后学历,所谓后学历是指在工作以后,在岗位上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学历。这中间有一部分是学用脱节的,学非所用。”(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 54155/57487/6243800.html)所以在对农村教师进行非学历的教师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利用高等院校网络学院的优势,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学历提高的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合格率。
教育改革促使教师不断学习。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新课改的落实,从教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客观上要求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教师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被淘汰。教师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一方面通过接受学历教育来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作实践来实现,还有就是在现代社会中较为重要的——经常的、可持续的培训。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可以发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优势,促进农村教师的发展,是实现农村教师经常的、可持续的培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形式和途径。农村社区学院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经济落后地区尤甚。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对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系统、持续的培训存在较多的困难,经费上很难保障。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农村——远离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培训学习的费用和时间花费较多,造成农村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层次不高。培训、学习的缺乏致使他们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当地现有的教育教学设备,可以在当地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经费投入少,培训学习的费用也可大大降低。同时,也可保持培训的经常性、可持续性和高层次性。既能使农村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最新、最前沿的动向,及时更新教师观念,也能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最终实现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5.实现学校教育工作与农村教师教育的“双赢”。农村社区学院建立后,把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师范类学生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形成高校教师培训基础教育的教师,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指导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交互式运行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提高的“双赢”。如果能将高师院校教师对农村教师培训、高校教师深入农村进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就能够实现特色办学和教育创新。
三、建设农村社区学院的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之处
1.高等教育与农村的有机结合。将高等教育与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还不够丰富的高等资源向农村拓展和延伸,用高等学校的优势全面支持农村建设,这在我国还处于理论探讨当中,真正实践、应用还不太广泛。农村社区学院的建设,将是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全方位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农村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山西省还没有出现。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探索农村高等教育的发展新路,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创举,也是推进农村发展的有效的形式。
2.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双赢”。高等学校历来被称作象牙之塔,与社会接触很少,与农村的直接接触更是少得可怜。传统的高等学校与农村的结合,大多也只是通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或学生毕业前实习来实现,并且时间也很短,范围也很窄,实践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建设农村社区学院不仅使学生走向农村,而且也使我们的教师走向农村、了解和研究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直接的教育服务,最终实现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双赢”。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新途径。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但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农村社区学院的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可以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加快改善农村教育的步伐,提高农村教师、农村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最终推动新农村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可能遇到的问题
1.经费问题。尽管建设农村社区学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想轻易取得政府的认同并得到支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这是农村社区学院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但这个问题,只要真正努力去做,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取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还是可能的。
2.观念问题。建设农村社区学院,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就是农村社区学院这一概念,对许多人也是陌生的。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有一些不认同,甚至反对也是可能的,只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科学论证是正确的,终究会赢得大家的认同,观念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3.实施方案的成熟问题。农村社区学院是一个新的事物,无现成经验可循。建设农村社区学院,没有现成的可供实施的方案,只有在不断调查研究中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新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学院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0-12-14
刘明伟(1972-),男,山西灵丘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
1672-2035(2011)02-0147-03
G40-05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