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当代“股市文学”

2011-08-15邵向阳

关键词:当代文学股市文学

邵向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试论中国当代“股市文学”

邵向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国当代股市文学随着中国股市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正是这种种新的文学形态的不断涌现日益丰富着当代文学的发展繁荣。股市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既不能离开特定经济形态的规约,又不能脱离文学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只有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当代股市文学的健康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股市文学;概念;存在形态;文本特征

伴随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反映股市中人或受股市影响人们的生活、情感等题材的文学作品也从无到有、从一元到多元,呈现出不断勃发之势,这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内涵,也体现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多样化选择。回顾这一历程,通过认真的梳理并对这一文学现象作一个阶段性的阐释,一方面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新媒体形式下当代文学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研究新形势下当代人的情感和心理形态也有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价值。

一、股市文学的概念阈定

股市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在当下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推动,不断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又借助于互联网的快捷化、自由化和大众化不断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的发展形态,丰富着当代文学的创作内涵,对于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和繁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股市文学的概念如何界定?股市文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独特的文本特征?这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还莫衷一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股市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学术界对它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它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另一方面,现阶段股市文学主要还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出现,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还缺少独特的文学特征。鉴于此,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创新,通过对现有股市文学作品的细致梳理和论证,分析其独特的文本内涵。通过对现有文本的梳理和总结,所谓股市文学应该是指:在特定经济形态的规约下,艺术地描绘股市人们的社会生态群落图,以表达股市对当代人们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影响,具有浓郁股市气息的文学。这一概念的阈定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文学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又互为影响。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形态多样化依旧存在: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情感等许多深层次背景,必然深刻地映印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从而影响到经济领域的种种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方面借鉴、吸收了国外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若干准则,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继承中有创新,引进中有发展,最终成就了中国经济的独特发展模式。股市文学作为描述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股市对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影响,也必然是在特定经济形态规约下的艺术表现。《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研究股市文学而抛弃作为外部环境的特定经济形态的规约,这种研究也只能是片面的、不深刻的。因此,特定经济形态作为外在因素是形成股市文学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独特之处在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的把握和反映,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供人们鉴赏的审美观照对象。股市文学作品就是通过描绘以股市为中心的社会生态圈的冷暖变化,对其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进行艺术的传达,并通过这一过程艺术地展现人们的社会生态群落图,从而构建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审美观照对象。

以上两方面的阐述,只是股市文学的概念范围以及外围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引述,来具体分析股市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文本特征。

二、股市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文本特征

当代中国股市文学就其存在形态来说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那些传统的以印刷技术为依托,以书籍、报刊等形式为物质载体,由正规出版机构公开发行并借助纸质媒介将文学作品作书面表现的文学类别,我们一般称之为“纸介文学”。这类文学形态在今天虽然受到了借助于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的文学形态的冲击和影响,但作为人们传统的最重要的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手段,它仍然具有自我独特的价值,也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和最首要的研究对象。现阶段股市文学在这一存在类别的形式主要有小说、报告文学等。

这类股市文学作品随着中国股市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而壮大。初期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这也是由中短篇小说的性质所决定,篇幅的短小正适合作家对现实股市生活的敏锐把握但其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股票市场的迷走神经》(钟道新《当代》1991年第6期)。这篇小说运用纪实性的手法,围绕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对充满格言警句的语言以及现代思维方式的强者形象等一系列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以小说的形式去反映中国大陆现今最刺激人们的神经也最令人不解的证券交易活动,这也恐怕是新时期股市小说的开篇之作。而作家毕淑敏的中篇小说《原始股》以其敏感而理性的笔触揭示了金钱利益对知识和权力的腐蚀,演绎出一段段令人惊心动魄的股市风云。随着作家素材积累的增多、思考的更加深入,长篇股市小说开始陆续出现,并呈现出勃发之势,丰富了股市文学的内涵,扩大了股市文学的表现深度,逐步把股市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品有《股市大炒家》(林坚,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股潮》(李其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股民日记》(沈乔生,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股城风流》(瓜子,海天出版社,1997)、《股海中的红男绿女》(应健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股神》(老莫,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大赢家:一个职业炒手的炒股笔记》(俞天白,作家出版社,1999)、《炒股手记:散户的悲喜人生》(俞天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等。这些作品大都通过讲述股市冷暖变化的万千姿态,塑造出当代文学崭新的股市人物形象系列,并借助从股市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关怀。

报告文学借助其介于文学和新闻之间的文体优势,从股市文学诞生之时就不断运用文学的手法迅速而及时地报道股市动态,忠实地记录股市的原生形态,对股市文学的发展贡献出了其独特的价值。较早的如作品《中国莫回头——90年代作证》(赵磊、单丽莎,知识出版社,1993)中的“股市风云”篇,以一系列真实的事例和统计数字全景式地报告了中国股市从酝酿、试验到兴起的全部过程,又分析思考了实行股份制的利弊和前景。而披露“中国股市疑案”的长篇《申华事变》(王学仁,花城出版社,1998)和另一部《走进股市》(俞天白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的集子所收近30篇作品,皆为精心写作的股市“战例”,主编者宣称该书是一部形象化的股市实战“指导教材”。这类作品从总体上看,通过对股市风云的展现,借助股市人物的塑造,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审视和剖析人的思想行为和人际关系,讲述中国人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文学表现观念的一次深刻的转移和开拓,是当今经济时代对文学的必然要求。这类股市文学作品借助于作家的个人修养、艺术积累和艺术构思,具有自己鲜明的文本特色。首先是鲜明的个人化风格。作家个人的修养决定了这类文学的严肃性和完整性,这种个性化体现在文本的语言、结构、表现方式等方面,也体现在文本创作过程的每个阶段: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其次,相对于其他的文学形态,这类作品都体现了作家深切的人文情怀。作者借助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曲折地传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对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

第二类是指那些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电脑、手机等新传播工具为载体而不断兴起的文学形态。我们现在一般把它们称为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具体形式如博文、短信等。这类超文本作品由于是在虚拟的空间上发表,既没有版面的限制,也没有各类严格的审查和修改程序,而且作者的身份具有隐匿性,所以使得任何具有写作水平和创作欲望的人们都可以进行创作,并发表出来。因此,借助于网络,无疑给更多的人接近或走向文学,并运用这一形式达到精神的自由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也从各方面促进了文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股市文学借助于网络的自由化、便捷化、大众化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通过对多种艺术样式如对联、诗词、散文、顺口溜等的戏仿,宣泄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这种从作者切身体验生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是股民的炒股心态的真实表露,从这点来说它又是最真的文学。而作者创作心态上的率性而为和任意而谈,使得这类股市文学更显非功利性,也更符合文学的本质,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戏仿性,戏仿可以说是这类股市文学最为显著的特征。这种股市文学的文本戏仿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上,如模仿古人诗词、对联、文章、顺口溜以及小品等,并套以新的内容,以期达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作用。而从更深层次上看,这类作品“不管是对诗词歌赋的仿拟,还是对经典作品的篡改,不管是耐人寻味的原创,还是略显粗俗的叫骂,无不体现广大股民的情感体验、酸甜苦辣,通过语言暴力激发、宣泄传达双方的情绪和欲望,以期颠覆权威和主流的价值观”。[1]14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股民们“含泪的微笑”。比如《水调歌头·股市》:

股市何其牛,把酒问高手。不知如今牛市,还能涨多久?我欲清仓离去,又恐大盘飞走,踏空也难受。高位不胜寒,是走还是留?泡沫论,唱大熊,成长论,高歌猛牛。股市涨跌动全球。月有阴晴圆缺,股有波浪涨跌,此乃万物律。但愿牛长久,举国共美酒。

作品通过模仿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股市风云的感受。而《韭菜悲歌》:“股民苦股民苦,涨跌赔赚都没谱。股民难股民难,一天到晚把心悬。高也套低也套,套上你就跑不掉。你也逃他也逃,我要想逃他回调”则真实地映照了股民悲怆的内心情感。

二是借助于网络的大众化特点,这类股市文学又有鲜明的草根性、民间性特征。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上发表作品,没有版面的限制和编辑的审查,而且作者的身份又有隐匿性,可以说任何具有写作欲望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文字发表上去,这一方面推动了更多的人去走进股市文学。另一方面,传播的自由化也使得这类作品更贴近股民的生活和情感,没有矫揉造作,这又是最真的文学。

三是文学创作方式上的互动化、零碎化。透过网络使得这类作品的传播快捷化,任何人都可以透过屏幕来阅读,而文本编辑的自由化特征又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我的情感体验来进行个人化的修改,从而再传播,任何阅读者或创作者都只是这个文本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环,任何读者都有创作的可能,这也就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化交流。

第三类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表演类文学,它包括传统的戏剧类文学、影视文学和说唱文学。这类文学的特点是和其他艺术因素相结合,共同构建供人们欣赏的审美观照对象。一般来说,表演类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作用在于为戏剧、电影或电视剧、曲艺的表演提供文学底本或演出(拍摄)记录”,[[2]108所以又被称为剧本或台本。这类文学作品近年来随着影视剧创作的繁荣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直面人生,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深厚人文关怀的作品。根据作家李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坐庄》是我国第一部描写股市黑幕的电视剧,而且也是第一部从正面描写股市操盘手的电视剧。作为国内第一部描写股市“庄家”的电视剧,《坐庄》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对证券业的内幕进行了挖掘,深刻地揭示了当今证券业内出现的非法操作、非法洗钱和违法竞争等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丑恶行径。作品不是对炒股事件流于表面的叙述,更没有简单地罗列侦察与反侦察的表面过程,而是注重揭示人物命运的内在思辨和深刻剖析。用艺术的形式“执行”着证券界多年未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批判和教育操盘手,培养投资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而由大饼创作,李伟建、武宾表演的相声《疯狂股迷》更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讽刺了在浮躁的投资环境之下某些盲目炒股的股迷,运用夸张的表演,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炒股给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道理。

以上只是对股市文学存在形态的认识,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文学作品的形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对其任何的分类都只是相对的,文学发展到今天,各种体裁之间往往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三、股市文学的未来展望

股市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初成气候,它们把关注股市、经济与关怀人情、人文结合起来,雅俗共赏,体现了当代作家对一个初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所进行的探索。从另一方面来说,股市文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在某些作品中有的“俗”气过重而“雅”趣不足,而且借助传播媒介的自由、开放、匿名等特性,股民在网络上没有真实身份的包袱,毫无顾忌,脏话连篇,容易形成低俗的风气。对于这些,我们也应当有所警惕。文学的发展得益于各方面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条件的制约,促进文学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完善、创新各方面的条件因素,形成推动文学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

中国当代股市文学从产生至今,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如何促进股市文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如何推动股市文学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文学创作的客体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是文学表现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实现股市文学的健康发展,必须首先要促进股市文学的依托——当代中国股市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股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断推进股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必然成为股市文学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股市的健康发展,股市文学的健康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

第二,文学的发展虽然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文学创作作为一个复杂的活动,其又有着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从现阶段来看,一方面我们要适时地总结、梳理以往股市文学发展的经验,找出促进其发展的有益规律,通过这种梳理和总结,找出股市文学发展的方向和方法,借助于正确的方向的指引和方法的运用,从而为股市文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股市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适时地借鉴、吸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有益经验,并不断总结提高。另外,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吸收,所以,股市文学还要不断吸收、借鉴外国文学的发展经验,在继承中有创新,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股市文学作品。

[1] 陈立生,陈红俊.股市新民间文学刍议[J].青年记者,2009(8).

[2] 胡有清.文艺学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1-01-18

邵向阳(1984-),女,河南驻马店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1672-2035(2011)02-0102-03

I206.7

B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股市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我们需要文学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股市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