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1-08-15陈新光范国荣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9期
关键词:闸北区区级园区

陈新光、范国荣

(1上海市闸北区统计局、2上海沪东造船集团公司,上海 200070)

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新光1、范国荣2

(1上海市闸北区统计局、2上海沪东造船集团公司,上海 200070)

近年来,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加快优化、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园区布局初步成型的特点。针对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效应不足、园区空壳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抓住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机遇进行先行先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配套、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研发动力支撑、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配套等。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新一轮的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双轮驱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闸北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闸北区成为代表上海作为国家确定的全国37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闸北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的战略举措。这为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行业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创新思维、智慧才华和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加之增值的交易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并通过产业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面:即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网络文化服务、旅游和休闲娱乐服务、经纪代理和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服务业为文化产业外围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相关层。

二、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园区布局初步成型的特点。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一五”期间,随着旧区改造力度加大和产业结构调整,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普查结果显示:2008年,在闸北经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共有2185家,从业人员28352人,全年营业收入233.72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区级税收1.9亿元,占区级税收比重为5.63%。到2010年,该产业实现区级税收2.59亿元,比2008年增长26.6%,占同年区级税收的比重达8.59%。

2.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在市北高新科技园区、上大高科技园区等形成了涉及网络信息服务、数字游戏、媒体资讯策划等一批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或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门类,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

2010年闸北区实现区级税收超过千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有: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伊莱克斯(中国)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其中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闸北文化创意的旗舰企业,是闸北区排名前10位税收大户之一。实现区级税收超过百万元的企业有43家,共实现区级税收1.40亿元,占全部文化创意产业区级税收的54.5%。

4.创意园区布局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闸北区已初步形成创意园区布局体系。在城区的南、中、北部都相继建成特色创意园区。其具有代表性的有:四行仓库创意园区、名仕街创意园区、合金工厂创意园区、上海交大新慧谷创意园区等。其中,闸北四行仓库创意园区是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创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三、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闸北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呈快速发展态势,并形成了一定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闸北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培育和扶持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四少”:知名文化企业、核心文化企业、新型业态文化企业和科技型文化企业少。目前,在闸北的传统文化知名市属企业仅有上海马戏城一家,直接制约了闸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辐射带动效应不足。闸北区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度,包括对其创新发展的认识还不统一,还没有把其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加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也还没能和其他传统二产、三产行业融为一体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这就使其在本地难以形成大气候,从而文化要素及创意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偏弱,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3.园区空壳化、同质化现象严重。闸北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力度不够大,加上缺乏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得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出现空壳化、同质化现象。同时,传统的园区规划也难以适应当前文化创意发展的趋势,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缺乏主体化、特色化,有的甚至迁出本区,直接影响了闸北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发展和产值增量释放。

4.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在成长初期迫切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海各中心城区的“十二五”规划都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制定了扶持其的相关政策。相比而言,闸北区对此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资金投入都存在明显差距。

四、推进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推动闸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提出几点建议。

1.抓住试点机遇进行先行先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在闸北五年的试点中,文化创意产业应有所作为,要有“吃螃蟹”的勇于创新精神,敢于在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先试。目前,上海市工商局已推出支持闸北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14条措施。今后,也将会有若干个市府职能部门陆续推出支持闸北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措施。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前瞻性思考,争取国家和市级层面的支持,力求找到突破点,全力以赴先行先试。

2.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配套。一是要制定闸北区中长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的分规划,“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应对本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文化资源保护及其有效整合利用等,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切实纳入规划的总体战略之中。二是要从法制规范的角度,理清产业型和公益型文化企业的界限,纠正旧体制下文化发展的制度缺陷。要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指导下,解决好文化创意企业的市场定位、文化部门的产权归属、文化职能部门的隶属等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协同区商委等部门,制定《闸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南》,引导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落户闸北。

3.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研发动力支撑。科学技术和知识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中投入产出效益高、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多是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的门类,比如数字化出版、音乐制品、网络游戏、新媒体等。闸北区要充分吸收和利用世博会展示运用的科技文化创新成果,特别是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密切相关的科技文化手段和样式,探索其生产推广的可能性及路径。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以提升技术吸收能力为目标,实现自主创新的主体转换。

4.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建议在区发改委、规划局、商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围绕闸北“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功能定位,以市政府授牌给闸北的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基础,对闸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总体布局和规划。其中,南部苏河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体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特点,主要吸引海内外知名设计企业、主流媒体、研发企业和信息咨询企业落户;中部应协同市和区有关部门对已有的文化创意园区及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政策和资金引导下进行“强强组合”和“腾笼换鸟”,并通过互联网和主流媒体的宣传来扩大影响,努力使闸北中部地区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最有活力的集聚区;北部应争取区发改委、商务委、规划局等部门支持,做好市北高新科技园区东扩地区的文化创意园区规划,使“北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亮点。

5.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配套。一是充分认识苏河湾地区对闸北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依托上海聚焦苏河湾建设的规划,着力发展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进一步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及其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二是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机制和交易机制。通过建立文化基金,发挥其对本区各类资金从事文化产业投融资及担保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注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国有文化投资机构的实力,加大资金向文化产业核心领域、新兴文化业态以及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资力度。完善本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社会化投融资机制。三是要用好国家和上海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强调市场化配置资源,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准入领域或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及股份制改造。支持落户在闸北区的重点文化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并购和融资等。

10.3969/j.issn.1674-8905.2011.09.017

(编辑:周群艳)

猜你喜欢

闸北区区级园区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闸静
穿越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