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书馆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2011-08-15陈界
陈 界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 北京 100039)
1 图书馆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图书馆建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随着图书馆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自从图书馆产生以后,图书馆建筑也就随之产生了。它的发展经历了大约4000年的漫长岁月,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
1.1 古代封闭式的藏书楼时代
它只是储存图书的地方,其功能就是收藏图书,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并不向社会广大民众开放,只供少数社会上层人物使用。它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功能都比较简单,这个时代大约经历3000余年。
1.2 近代三位一体的半开放时代
它除了要有收藏图书的书库以外,还要有供人们阅览图书的阅览室和出借图书的借书处。它的功能是既要能藏书,又要能阅览图书和出借图书,既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又有向人们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教育人们的功能。在结构上已经变得比较复杂了,书库、阅览室、借书处各不相同,而且有很大区别。但是它对读者仍有一定的限制,实行的是闭架借阅,读者不能进入书库,不能直接选取所需要的图书。服务的方式是被动坐等读者上门。这个时代在国外相对较早,我国要晚于国外。
1.3 现代多元化的全开架式时代
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出现了一个大飞跃,“读者至上”、“读者第一”、“读者就是上帝”、“一切为了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方便”的思想,以及大图书馆观、全球图书馆观、电子化图书馆观及网络化图书馆等的思想已被人们普遍认识并受到青睐,成了这个时代图书馆界的主流。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学习研究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休闲、娱乐、消遣的场所的思想普遍受到了关注。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被广泛地应用,图书馆理论与技术方法上一系列变革,图书馆的职能、馆藏文献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和目录组织与形式、服务的方式方法的变化,以及图书馆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等等,需要图书馆建筑的功能更加多样化、结构也更加复杂化、其布局既复杂又合理化。传统的图书馆建筑及设备极不适应这些变化的需要,要满足这些变化的需要,就必须促使图书馆建筑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虽然这个时代还不是很长,但它所发生的变化是前两个时代无法比拟的。
2 医学图书馆建筑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2.1 医学图书馆及其建筑产生很晚,而综合性图书馆建筑产生则较早
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图书馆最早出现在约4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出现也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了。而国外最早的医学图书馆是1763年建立的费城帕赛瓦尔医院图书馆,至今还不到300年的历史。我国医学图书馆的产生就更晚,最早出现的医学图书馆是澳门的一个诊所于1820年建立的中医药图书馆,至今还不到200年。当然,医学图书馆的馆舍也是如此。在医学图书馆出现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其规模小,不可能有专门为其设计和建造的独立馆舍,一般都是其他建筑改作医学图书馆馆舍之用。专门为医学图书馆设计和建造的馆舍,在美国是19世纪的事,在我国是20世纪前期的事。
2.2 没有经过藏书楼时代
当医学图书馆产生的时候,综合性图书馆已经历了藏书楼的时代并已进入传统的藏、阅、借三分离的半开放时代,其建筑在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适应近代藏、阅、借相区别的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而医学图书馆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为医务人员和病人服务的,所以它的建筑在结构、布局上一定要满足藏书、阅览、借还图书三大功能的需要,致使三个区域产生明显的区别。所以医学图书馆直接步入了近代藏、阅、借分开的半开放的传统的图书馆建筑的时代。差不多在其他类型的图书馆进入现代化全开架的时代的同时,医学图书馆也迈入了全开架式的现代化图书馆时代。这个时代在我国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医学科研机构和医院的图书馆,但其馆舍专门设计独立建筑者仍是寥若晨星。真正普遍地进入这个时代的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建造的医学图书馆建筑。自那以后,我国所建造的现代化医学图书馆与传统的医学图书馆比较出现了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标志是:开放式管理及现代科技设备的应用。在建筑结构方面,采用了新型的模数式结构: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这种结构具有大开间,布局灵活的特点,又根据需要,采用轻质灵活隔断,更能适应医学图书馆多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建造中采用了综合布线系统,解决了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医学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给医学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所带来的难题。这些使得现代化的医学图书馆建筑自传统的医学图书馆建筑阶段之后产生了质的飞跃。
3 医学图书馆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1820年我国出现第一个医学图书馆以来,至今已有200余年。一般来说有了医学图书馆就有医学图书馆馆舍,因此,我国医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也应有200余年。尽管起初它并不是专门为医学图书馆设计和建造的馆舍,其条件很差,但它毕竟为医学图书馆提供了一个藏书、阅览、借书的场所,以后逐步发展,达到今天的境地。总结近200年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3.1 缓慢发展阶段(1820年-1949年)
医学图书馆产生以后,一方面必须要一个场所和必要的设备才能开展医学文献资料的搜集、加工、整理、保管和提供服务,没有馆舍和必要的设备,工作就没法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它出现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其规模很小,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花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专门为医学图书馆设计建造一个馆舍,只好借用其他的房子作为馆舍,解决存放图书、阅览图书、借还图书的问题。就医院图书馆而言,它是医学出现以后,医学文献增多,医务人员和病人需要查阅这些文献的情况下才产生的。直到1949年我国的医院已达2803所,但由于多种原因,有图书馆的医院仍是少数,多数医院没有图书馆,也就不可能有馆舍了。有的医院虽然有图书馆,但规模很小,馆舍一般只有几十平方米,多者百余平方米,而且设备条件比较简陋。这个时期卫生行政机关图书馆发展要好于医院图书馆,据1934年出版的《全国文化机关一览表》中介绍,1912年民国政府内务部设卫生署,在其下设有图书室,到1934年该室已有中文、西文、日文等图书4640种,馆舍近100平方米,工作人员3名。19世纪以后,清朝政府开始兴办医学院校,到1949年,全国已有高等医学院校22所,一般有自己的图书馆,其馆舍小的只有几十平方米,大的也只有1000平方米左右,如1914年建立的湘雅医学院、1917年建立的协和医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其馆舍都比较小,而且多数也不是专门设计的独立馆舍。即使有的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建造了自己的馆舍也是在当时的建筑思想指导下,主要是为了实用,美观特别是环境的优美和舒适还未提上日程。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这个时期藏阅借三分开是明显的。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已建立了多家医学研究机构。这些医学研究机构的出现,是促进我国医学科研图书馆产生的必要条件,如1925年中华医学会图书馆等就是一个例子,这些图书馆馆舍的情况与前面所说的医院图书馆相类似,但比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规模一般都要小。
3.2 较大发展阶段(1950年-197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项事业都再现了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医药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大批的医院、医学科研机构、高等医学院校不断地诞生。县级以上的医院从1950年的2803所增加到1980年的9902所,30年中增长了3.5倍。医药卫生科研机构从1950年的3所增加到1975年的282所,25年中增长了94倍。高等医学院校从1950年的22所增加到1975年的88所,25年中增长了3倍。这对我国医学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地市级以上的较大医院、医学科研机构、高等医学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室),有些县级的医院也建立了图书室,有自己的馆舍。这些医学图书馆的馆舍除了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舍和几个国家级的综合医学科研机构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舍较大外,其余规模都较小。小型馆多实行开架管理和半开架管理,也有实行闭架管理的,但在结构上很难达到藏阅借分开,只有较大型图书馆才能达到。大多数的医学图书馆由于没有自己的馆舍,是将其他的建筑用作馆舍的,一般都不太适合使用,有的经过改造尚可,但很多没有改造,只能凑合用。由于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都还较落后,因此人们对医学图书馆的馆舍和设备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能解决藏阅借问题就行了,至于其他方面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但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医院、医学科研机构、医学院校三大系统的医学图书馆系统已经初露端倪。
3.3 大发展阶段(1977年-1999年)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也不例外。医药卫生事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医学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各系统医学图书馆新的馆舍,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新馆舍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3.3.1 规模比较大。据有关资料表明:从1980年-1995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所建的84所新图书馆馆舍中,1000-2999平方米的有13所,3000-4999平方米的有40所,5000-9999平方米的有26所,10000-11000平方米的有3所。医院图书馆的馆舍这个时期也实现了大发展。有资料表明,到1991年我国军内的15所师级医院图书馆馆舍面积已达到每所平均512平方米,这比前一个阶段扩大了一倍多。
3.3.2 普遍实行开架借阅。实行开架借阅,就是要藏书、阅览、借书三者结合起来,这在图书馆的建筑结构上就必须做到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统一,打破了藏书、阅览、借书三者严格区分的传统的图书馆建筑的模式,使馆舍变得适用、灵活、舒适、美观。
3.3.3 适用与美观并重。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由于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由以前只讲实用不讲美观的思想转为既要注意实用,也要注意美观,讲求室内外环境的优美。到了90年代已经形成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图书馆建筑思想,这个时期不少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和少数国家的医学科研机构图书馆已经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3.3.4 现代化程度比较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所建的医学图书馆建筑,从其建筑结构、布局、功能等主要方面都要求为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使用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就使得图书馆建筑从设计到施工更加复杂。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使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如解放军医学图书馆1990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面积达13000平方米的全开架式现代化的医学图书馆就是一例。
3.4 辉煌灿烂的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的发展迈入了一个高歌猛进、大放异彩、飞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时期医学图书馆建筑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3.4.1 规模空前宏大。这个时期医学图书馆事业空前发展,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建筑规模更是前所未有。由于教育的大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员工也增长较快,而图书馆的规模必须与学生、教师、员工的人数相适应。20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图书馆已不适应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需要了,所以这个时期在高等医学院校普遍盖起了新的大型现代化的图书馆,其规模之大实属空前。据对21所高等医学院校所盖的图书馆的了解,在10000-19000平方米的有9所,21000-42000平方米有14所,如长沙医学院2005年建成的图书馆馆舍达32000平方米,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医院图书馆。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2007年建成近40000平方米,其规模是自治区内任何其他类的图书馆不能相比的。医院图书馆馆舍在这几年也扩大了不小,上世纪80-90年代医院所建的图书馆馆舍,大型医院最多是1000平方米以内,21世纪以后建造的大型医院图书馆馆舍不少已超过了1000平方米,个别的还超过了2000平方米,医学科研机构图书馆也跟了上去,如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在1990年建成的近13000平方米的馆舍的后边,于2007年又扩建了约7000平方米馆舍,使馆舍面积达到了20000平方米。
3.4.2 造型美观、气势宏伟、环境优美舒适。新世纪所建造的医学图书馆,一般造型壮观、气势磅礴、室内外环境幽静舒适。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舍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正面高大的圆柱从底层直达顶端,大玻璃墙面,宽阔高大的门厅,装饰讲究,室内外环境舒适雅静,而且辅助设施齐全,功能多样,人文精神和学术气氛也格外浓厚。这里既是人们学习研究的理想场所,也是人们在紧张学习研究后进行消遣、休闲、娱乐的最佳地方。如2004年建成的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医学图书馆建筑,被认为是该校的一大景观,艺术精品,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人们不仅从这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还可以进行艺术欣赏。
3.4.2 现代化程度更高。21世纪所建造的医学图书馆与20世纪80-90年代所建的医学图书馆相比,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在结构上普遍采用模数式的结构,做到了三个统一,在施工中布设各种管道线路设施等都采用了最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材料也更加讲究,数值、网络化和各种自动化系统更加齐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经济、高效。其传统的图书馆家俱如书架、阅览桌椅等等更加讲求一致、美观、耐用,体现人性化。
1.湛佑祥.医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刘锦秀.全军20所师级医院图书情报工作调查分析.医学图书馆通讯,1992(2):9-11
3.邹时炎.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来稿时间: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