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2011-08-15刘丽萍
刘丽萍
(中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83)
20世纪初教会大学图书馆的兴办,“输入了西方先进的办馆理念和模式,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开始在我国出现,冲击了数千年的‘以藏为主’的传统思想”〔1〕。实际上,“纵观近现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教会大学图书馆在诸多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近现代图书馆运动中的多个“第一次”就是由教会大学图书馆开始的”。〔2〕图书馆开始注重服务民众、发挥藏书作用,各类型图书馆纷纷改变了图书馆的阅览规则,扩大了服务范围。这一划时代的改变由教会大学图书馆首先发起,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1 教会大学图书馆注重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
1.1 对社会开放开风气之先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一直高度重视图书的保存价值,很多藏书楼都是封闭或只向一小部分群体开放,广大民众很难接触到藏书楼中的珍藏。教会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之举,无疑有开创之功。教会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对外开放,如1910年5月诞生的文华公书林,在韦棣华女士的主持下,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面向普通市民完全开放,“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凡武汉地区、各机关、学校及一般民众均可使用,同时打破旧式贮之高阁的藏书楼观念,采取开架式供人阅览”。〔3〕这是中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向社会开放的文字记载,使教会大学图书馆起到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打破了旧式文献贮之高阁的藏书楼观念,对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影响深远。二是有条件地对外开放。有些教会大学图书馆对外借阅的限制条件不仅针对人,而且还对借出图书的价格作了限制。“如在华西协合大学,毕业生也可回原校图书馆借书,其借书数量和期限均与在校学生相同。来校友人或认识该校教职员的社会人士也可通过借书证来馆借书,但其价值不得过国币拾元,书籍归还或损失均由借书证持有者负责,而来宾得享在馆阅览之优待。”〔4〕
1.2 最早实行开架借阅制度
开架阅览是针对闭架阅览而言的,开架阅览给了读者较大选书自由,使读者可在阅览室内通过直接接触和翻阅图书来确定阅读对象,这在当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先进的。因为这种方式给了读者最大的信任和方便,与中国传统的藏书文化和习俗完全不同。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1915年在中国最早实行开架借阅制度,在读者服务的方式上,完全采用西式做法,开架阅览室以架分区,每区放置桌椅,以便读者检索和阅览。1921年时,图书馆因一直采用书架公开制使图书每有丢失,当时主管图书馆的黄维廉创行了名誉制,“凡入览者均须签字设誓,以明不欺”。〔5〕这种做法即是对读者的信任,也使读者受到约束,注重诚信。图书馆面向社会,实施开架借阅,使教会大学图书馆成为当时中国图书馆近代化的先锋,对封建藏书楼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1.3 采用宽大的流通政策
教会大学图书馆在对外流通服务上,以力求宽大为主,志在给读者更多的读书机会。图书馆通过采取措施来保证书籍借阅时间和书籍借阅数量,使其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宽大的流通政策使图书馆发挥了文化阵地的作用,吸引了大批读者。据材料记载,1931年时的协大图书馆“以百数十人之学生而每日借出馆外书籍之总数,当达万余以上;其余在馆阅读之参考书,尤不可胜计”。〔6〕各教会大学图书馆对读者的图书借阅数量和借阅时间的限制明显比较宽松,这在当时图书馆藏书有限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鼓励读者阅读和借阅的政策。而教会大学图书馆普通参考书、善本书和新杂志、报纸不外借,只允许在馆内阅览,而教师指定参考书则有条件外借,允许在闭馆前借走,在开馆前归还。这说明教会大学图书馆注重为教学服务,对不同类别的书刊采取不同的借阅规定,流通政策制定总体上是非常宽大的,有利于文献的充分利用。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观念:图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每个人都有利用它的权利。
2 教会大学图书馆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2.1 借阅规则体现了以满足读者需求的核心思想
教会大学图书馆注重读者服务,将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其工作的重心,这一点在教会大学图书馆的借阅规则中充分体现出来:
第一,对一些不外借书刊,采取一定灵活措施。各教会大学图书馆均有一些特别规定。如教师指定的教学参考书往往需求量比较大,为免所需图书滞在某个学生之手,图书馆往往将这部分参考书放到阅览室内不准外借,以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利用图书。但同时,各教会大学图书馆也作了比较灵活的处理办法,对教师指定的参考书都允许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外借,采取这种方法的有华西协合大学、圣约翰大学、福建协和大学等。这样不仅不影响其他读者阅读,而且也使书刊得到充分利用,发挥了图书应有价值。
第二,对师生的借阅书籍数量的规定,一般都根据读者需要作一定调整。这是一种采用分层次服务来区分重点读者和一般读者的方法。如“《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规程》中的借书规则规定:教员借书以五册为限,研究生借书以三册为限,其借期均以一月为限。而学生、职员、读书会会员及毕业同学借书均以二册为限,其借期以二星期为限”。〔7〕这说明学校图书馆在服务上是将教员、研究生作为重点读者来对待,他们的借书数量和借期均超过了其他类型读者。而学生、职员、读书会会员及已毕业同学作为一般读者,在借书数量和期限上仅及前者的一半。但读者在特殊时期或有特殊要求时,可享受特殊的服务。如该馆在图书借阅的特别规定:“作毕业论文学生如愿借出较多之书籍,须先由导师或院长用书面证明交由馆员办理;若教员有特别之讲演或论文欲须借用各种书籍,须先与本馆馆长商定方能取用。”〔8〕
第三,在服务时间的规定上,也体现了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如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开放时间是每日从上午七时五十分至晚十时,即使是寒暑假也不关闭。其他一些教会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也很长,除了周日上午外,几乎每天都开馆。如金陵大学图书馆“开放时间除假期外,自晨八时迄夜十时无片刻之停,其时间之长,为国内各图书馆第一”。〔9〕这种主动服务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只有在教会图书馆中才能看到。
2.2 采用多种服务方式,考虑了不同读者需要
教会大学图书馆通常都会采用多种服务方式,让各种情况下的读者都能获得阅读需求的满足。除基本的借阅外,所开展的服务包括如下几类:
预约和续借:很多教会大学图书馆都开展预约借书,并允许读者续借。但一般会规定较短的续借期限,而且要求所续借的图书一定是没有被其他读者预约的。如“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续借服务时要求,读者如果要延长借期,可向管理员取特种借书单,经该系教授签字许可后,方可延长期限。”〔10〕
开展馆际互借:馆际互借是在欧美最早实施的一种满足读者需求、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服务方式,教会大学图书馆将其引入到了我国并加以实施。如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两校就实行了馆际互借,使两校学生受益,扩大了图书可借阅的范围。这种服务方式虽然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地域、观念的影响,使这种服务一般都在一个城市内开展,而且还有一些限制条件。如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条例中规定:“凡关教员个人授课参考或学生论文研究急需之书,确为本馆所无而确知某馆藏有可以借出者,得请求本馆备函代借,所有往返一切用费均由请求借书人担负,但每人同时借书概以两本为限(中文书以一函为一本)。学生请求代借者,须向出纳处领取馆际借书条,填注签名,并请指定借该书之教员签名,交出纳处直接借取”〔11〕有些教会大学图书馆由于本身所在城市就是收藏最丰富者,故在开展馆际互借的同时,也向其他馆开放并出借。
设立分馆和巡回书库:为使读者就近阅读和节省读者时间,教会大学图书馆照搬欧美的做法,就是在总馆之外在设立多个分馆。如“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为解决总馆距其他学系较远而造成读者阅读不便的问题,在1938年时在生物室设立理学院图书分馆,又在新修大医院设立医牙学院图书分馆,在城市内联合医院设医学图书分馆,在专门眼耳鼻喉医院设立图书分馆,极大地方便了各系医生和高年级医学生就地阅读”。〔12〕圣约翰大学图书馆则因总馆地方狭小,“故将书籍分藏各院,计有医学院分馆、科学系分馆、神学院分馆、中学分馆、工程学院分馆5所”。〔13〕武昌“文华公书林”还将这种服务扩展到更大的区域,该馆除为本校大学、中学服务外,也为当地其他学校、机关及个人服务。“为开展工作,不仅在市内长街等处设分馆3所,还在1914年时特别创办了巡回书库,选择一些优良读物,在一些离公书林较远的学校和单位设点,就近流通,送书上门,而且每隔数周图书便更换一次,还在各校互调,使之具有利用图书的均等机会”。〔14〕
举办各种活动: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最早对社会开放的文华公书林。在韦棣华的组织和策划下,该馆举办了各种文化展览、民众阅读指导、公开演讲会、读书会、故事会和音乐会等活动,以吸引读者上门读书。而燕京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和演讲活动也颇具特色,如1934年的《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68期上登出了这样一则布告:“本馆收藏图书原以供本校师生参考之用,惟有明了借书手续及目录使用法、各种书籍之类别,方可取携便利。兹恐新来同学尚有不明了之处,定于下星期一起在馆内第二阅览室特开演讲,并可详细答问,凡教职员及旧同学有愿参见讨论者均极欢迎。”〔15〕还列出了讲演题目,内容包括:借书手续及目录使用法、西文参考书种类、中国工具书之介绍及其与各学系之关系、杂志书目总目及引得书籍之介、关于字典词章及书信对联等应酬书籍之介绍、关于地名及人名及时间问题之工具书、中国重要类书之介绍。可见,在燕大图书馆所开展的活动中,有非常强的学术性,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获取相关知识。而“金大图书馆自1925年以来,每学期都对新生演讲图书馆的用法,历述该馆中西文目录使用法与书码的意义,中西文藏书的特点,主要参考书的内容性质,以及借书方法等,讲演完后马上领学生参观,使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听讲者踊跃前来,效果极佳”。〔16〕
2.3 建筑设备舒适美观,方便读者
各教会大学图书馆很注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读者前来利用馆藏文献。为此,各馆想尽办法在设施设备上下工夫,如燕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在设计之时就提出要有饮水设备喷水龙头,阅览室的桌椅要舒适实用,每个座位有桌灯,使读者读书时互不干扰。而且在图书馆单辟研究座位,作论文的同学可以申请,领到铁柜可以将研究用书锁在座上的书柜内,这种做法无疑极大地方便读者。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十分注重完善阅览室设施设备,为方便读者阅览,从欧美购入多种设施设备并不断添加,除书架桌椅外,还有陈列橱、日报架、杂志架杂志柜、目录柜、出纳柜、字典架、用品柜、打字机、订书具、地图架、各种电灯火炉及救火具等,十分齐全。〔17〕很多教会大学图书馆在设施设备添置时想得非常周全,主动为读者排忧解难,如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充分考虑了读者需求,不仅设置了桌椅板凳、书架、目录箱扶书架、取书机、字典柜等必备设备,还人性化地购置了伞架、帽架等辅助设施并以科学、美观、实用为选择标准,使读者备感安适之乐。这些悉心配备布置,均体现了教会大学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
3 教会大学图书馆主张民主开放式的服务管理
3.1 在图书采购上,由图书馆专家和读者共同参考
在教会大学中一直提倡学术自由,力求于校内传播民主、科学、平等的精神。在图书馆图书采购管理上的体现是让文献的需求者参与文献的订购,广泛听取各科教师和图书馆专家意见,并以此作为图书采购的依据。它使图书馆图书购置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了藏用脱节和资金浪费。如“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也充分听取本校教师的意见,由各专业的教授选择,交图书馆审查,看有否相同,然后交本校书店代办。只有中文书及普通参考书,才由图书馆选择采购。杂志预定与购书相同”。〔18〕燕京大学图书馆则成立了图书馆中文书籍审购委员会,并聘请一些非常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参与图书选购,如著名学者顾颉刚就曾担任过图书馆中文书籍审购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有教师和学生向图书馆推荐所购图书。华中大学也是通过图书委员会来决定和总办图书订购事宜,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决策,可以使购书失误降到最低,保证了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质量,也满足了教学与读者需要。
3.2 听取读者建议,改进图书馆服务工作
教会大学图书馆倡导服务精神,非常重视来自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如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就曾在《协大周刊》上刊登过图书馆意见调查表,内容包括:“图书馆必须改良的本校图书馆意见调查表,图书馆应有的罚则、对维持图书馆秩序的意见三大方面”。〔19〕对图书馆的意见也刊载在《协大周刊》上,对图书馆购书时采取“单本政策”(重要参考书多以一本为限)表示不满,反映“风行书刊,在此条件限制下,大有供不应求之概。”〔20〕由此可见校园民主气氛和学生们强烈的阅读愿望。齐鲁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规则的第五章附则中,单列一条,欢迎大家对图书馆的正当建议、批评,并指出可交与办公室。〔21〕这种民主的做法使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为图书馆的发展出谋划策,而图书馆也可通过读者意见的收集,找出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
3.3 鼓励师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接收学生勤工俭学
教会大学模仿西方办学体制,接受了欧洲近代大学的自治传统,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很多教会大学图书馆都会慎重考虑教师提出的要购买的图书,只要经费允许,一般会尽量满足,使藏与用比较好地结合。如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在早期也吸收工读学生对中文图书进行图书编目,负责管理点查事项。后来升任馆长的金云铭先生在入福建协和大学学习时,就曾兼任该校图书馆助理员。但最典型的是‘金陵大学图书馆,在当时设学生助理人,并安排大学工读学生任中学分馆主任,中学工读学生佐助’。〔22〕这些都是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实例。学生参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热爱图书馆,图书馆也可通过接收学生勤工俭学,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阅读需求,不断改进图书馆服务工作。
总之,教会大学图书馆模仿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参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图书馆的开放办馆思想,冲击了中国几千年陈规陋习和落后观念。教会大学通过宽松的借阅政策和“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不断扩大读者范围,加大了图书馆文献流通数量,增加了阅览人数,提高了藏书利用率。教会大学图书馆采用服务管理方式,体现了基督教教育所宣扬的“民主、平等、博爱”精神,在读者服务方面的许多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图书馆界服务理念的变革与进化。
1.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851
2.陈剑光,翟云仙.教会大学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2):134
3.路林.韦棣华与文华公书林及文华图专.河南图书馆季刊,1982(4):9-10
4.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一览(规程与概况).1941一1942:82-84
5.黄维廉.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概况.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印,1932:2-3.来源: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6.协大今日之图书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十五周年纪念册,1931:55
7.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一览(规程与概况).1941一1942:82
8.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一览(规程与概况).1941-1942:84一85
9.本校图书馆过去一年之回顾.金陵周刊,1928(5):36
10.图书馆概况(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档案馆,全宗号:5一l一168:70
11.北平私立燕京大学一览.1936~1937:57.来源: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一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12.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一览(规程与概况).1941一1942:90
13.胡道静.上海图书馆史.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年抽印本.上海:上海通志馆出版,1935:65-70
14.张安明,刘祖芬.江汉县华林-华中大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6
15.布告.燕京大学图书馆报.1934(68)
16.刘国钧.金陵大学图书馆概况.金陵大学图书馆编印,1934:11
17.济南私立大学齐鲁图书馆概况.本校印刷事务所印,1936:2
18.协大今日之图书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十五周年纪念册,1931:522
19.本校图书馆意见调查表.协大周刊,1942.18(5):3
20.对图书馆的意见.协大周刊,1947(21):26
21.济南私立齐鲁大学图书馆概况.本校印刷事务所印,1936:10
22.黄维廉著.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概况.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印,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