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努力提升特区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1-08-15王京东
王京东
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努力提升特区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王京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把人才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他强调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总书记讲话中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讲话精神,是我们当前开展人才工作需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一、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的工作理念
所谓人才观,就是关于人才和人才工作系统化的思想和理论。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对于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思想理论,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之前,人才概念尚未明确,基本上沿用“知识分子”的提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之后,才第一次界定了以“学历和职称”为主要内容的专业人才概念;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并开始确立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有机统一的人才评判标准,即不论身份、职业、地域、行业,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够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总书记“七一”讲话,站在更加宏观的层面和崭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视野,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价值,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怎样认识人才、怎样集聚人才、怎样对待人才、怎样选用人才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大人才观”的思想理念,为人才识别、人才评价、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确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对于传统的、狭义的人才观,“大人才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外延和具体要求:首先,在人才地位的认识上,要求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要“高”,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依赖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同时,人才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最核心要素,人才优势就是第一优势,从根本上决定发展优势,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引领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切实转变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物质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把人才资源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创新社会管理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次,在人才内涵的理解上,要求人才工作的视野要“宽”,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长为人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都有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须破除狭隘的人才观念,树立“遍地是英雄、行行有状元”的观念,不断拓宽人才范畴的经度和纬度,坚持把人才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第三,在人才作用的发挥上,要求人才工作的机制要“活”,一定意义上讲,对人才地位的认识越高,推动人才发挥的作用将越大。必须树立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对人才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其长。第四,在人才工作的切入上,要求人才工作的眼线要“长”,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对人才成长和人才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打破目前只关注人才发展“进行时”的局限观念,延伸到人才发展“过去时、将来时”,从关注人才的片段、局部向全过程、全景式转变。同时,在人才工作的推动上,坚持横向与纵向联动有机结合,突破单个部门抓人才的机制困境,统筹利用各方资源,消除人才工作的“孤岛效应”,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形成全社会推动人才工作的合力。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的理念,具体还要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一是把握全面性,科学发现识别人才。总书记讲话提出,要“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用什么样的标准科学界定人才,这是做人才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能仅仅用一个标准或者某一方面的标准来认定、衡量某一类人才或所有人才,眼光更不能只盯着某一领域、某一层次的人才,而要善于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类组织去发现和识别不同的人才。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立足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为每个人的成长创造条件,广开进贤之路,及时发现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让各方面的人才不断涌现出来。二是坚持开放性,吸引集聚服务人才。总书记讲话提出,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一方面,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来广泛吸纳人才。既要注重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又要注重吸收国内优秀人才;既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要注重实用紧缺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必须善于统筹开发利用各方人才资源,坚持多方互动、上下联动,积极构建更为开放的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健全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用人单位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开放式人才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各个用人单位、各个组织吸引积聚人才和服务人才的积极性。三是尊重多样性,努力用好用活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大繁荣大发展,各个领域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同时,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化,价值实现的路径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充分尊重各行各业各层次人才的发展个性,为每个人发挥潜能和实现价值提供舞台,从而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既要重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作用,又要发挥中初级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既要注重发挥外来人才的激情,又要激发本地人才的活力;既要重视发挥创新创业人才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普通实用人才的推动作用;既要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又要发挥党政人才、社工人才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各类人才价值实现的最优化路径,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四是着眼成长性,不断培育造就人才。人才是可以不断发展成长的,是最具成长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此,既要总结归纳优秀人才、优秀团队的成才立业的经验和规律,研究如何将优秀人才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又要善于着眼人才未来可持续发展,大力培育和支持处于成长初期的人才,使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优质人才资源;既要注重抓好增量人才的培养,不断为人才队伍造就新鲜血液,又要注重抓好存量人才的培养,不断帮助人才进行知识、技能提升转型;既要注重抓好“显人才”的培养,又要注重抓好“潜人才”培养,特别是代表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未来的青年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人才成长和支持他们创业,大力推动和促进人才个体不断成长和人才队伍整体不断发展壮大,努力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活力迸发、储备丰裕、后继有人的人才队伍。
二、努力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再造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新优势
总书记“七一”讲话用五个“必须坚持”进一步阐明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就是要遵循人才成长和人才发展的规律性,建立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实现人才工作科学化,关键就在于以“大人才观”的理念作为指导,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谋划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发展。近年来,深圳通过推进实施“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等,不断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和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初步形成了特区人才工作的城市品牌,下一步,我们要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重点就是着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着力在创新完善人才工作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深圳固有的市场优势,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凸显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市场调节促进、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三方良性互动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优化机制。加大人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建设,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竞争、便利自由,面向国际开放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人才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人才培养开发、发现识别、流动配置机制,探索建立业内、社会和市场多方认可的人才评价模式,积极推动人才评价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市场环境。鼓励用人单位向市场购买人才派遣、猎头、培训等服务;健全完善人才价格与价值适应的工资薪酬机制,让人才价值和能力通过市场得到充分体现;依托市场完善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渠道,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的市场环境。
(二)着力在创新完善人才开发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重点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柔性引才和人才流动方式,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的招才引智办法,加大引进海外和国内高层次人才力度,发挥高端引领作用,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培训开发力度,拓宽培训培养渠道,帮助中初级人才成长为高层次人才,推动高层次人才自主升级。二是重点抓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中央“千人计划”、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为引领,深入推进实施“孔雀计划”,突出服务重点产业、突出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突出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细化完善跟进配套措施,形成鲜明的政策引才导向,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三是重点抓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年轻城市、青年人才积聚较多的优势,重点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组织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各领域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和扶持实施计划,健全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生气勃勃的青年英才和后备人才,不断提升深圳未来人才竞争力。
(三)着力在创新完善人才合作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产学研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开放的教学科研团队,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以加强市校合作为纽带,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与高校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合作开发培养体系。二是加强区域性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珠江三角洲人才工作联盟人才发展合作,大力推动区域内城市人才交流合作一体化发展,在人才市场建设、人才培养、人才专业资格互认、人才评价测评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结合对口支援共建、产业(园区)转移和项目合作开发,积极推动政府层面与省、国家部委以及国内外先进城市开展人才培养交流战略合作。三是加强国际性人才交流合作。以国家在前海设立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建设“人才特区”,研究制定符合深圳实际和国际惯例的人才引进流动、创业扶持、财税金融、权益保护等特殊政策,待条件成熟后向全市推广。探索在发达国家城市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设立“创新创业中心”,承担人才及团队引进、科技合作、企业孵化、开拓市场等功能,搭建国际人才和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逐步推进国际人才交流合作。
(四)着力在创新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不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的观念,积极主动为人才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用真心真情持续感染和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激情活力。对体制外的人才,通过组织开展上门送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他们身边;对体制内的人才工作相关单位部门,通过积极帮助协调具体问题为他们做好服务。通过服务人才、联系人才、引导人才,实现感化人才、激励人才和凝聚人才。二是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方式。破除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把服务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针对人才工作生活和发展成长的实际需要,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配套和创业扶持服务。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个性化“一站式”贴心服务。大力推进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人才服务社会化多元化发展。三是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强市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及时充实各级人才工作力量,经常组织开展全市人才工作队伍专题培训,将人才工作者培养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对人才成长和人才工作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着力在创新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度,逐级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查考核,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切实提高“抓人才不只是组织部门的事,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各个组织都有责任抓人才”的意识。二是健全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落实人才工作日常协调制度,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和“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和人才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建立联合调研制度,高效解决单一行业人才面临的需要跨部门解决的问题;积极推进人才活动场所资源共享利用,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效能。三是研究建立人才工作联动机制。跳出“就人才抓人才”的思维局限,研究探索将人才工作的考核与干部工作、组织工作考核相结合,建立工作联动推进机制;探索研究建立市、区、街道人才服务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工作网络,着力营造“统筹联动、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格局。
(六)着力在创新完善人才氛围营造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工作立法,加大人才知识产权等权益保护力度,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城市法治环境和公开、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鼓励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城市人文精神,让深圳成为“人人皆可成才”的创新创业沃土。二是注重体现人才社会地位和价值。充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突显人才、宣传人才,将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创造激情,充分激发全民成才志向,调动每个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同频共振、人人竞相成才的生动局面和人人爱才、惜才、育才、护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三是注重打造城市品牌。大力宣传深圳宜居宜业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内涵,突出宣传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城市、移民城市、创新城市、市场经济发达城市的独特魅力,不断锻造深圳作为国际人才“宜聚之都”的城市品格,努力打造特区人才工作“孔雀品牌”。
(作者: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深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