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院静脉滴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1-08-15褚洪英
褚洪英
近几年来,随着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的增多,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ADR达到69万例,有学者调查统计显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静脉滴注最高(62.7%),当今国际上倡导吸收给药,控制注射途径给药。
下面是山东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2010年统计静脉滴注ADR的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系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统计上报的ADR报告表,统计静脉注射药物引发ADR 76例,采用Excel软件,依照报告中程序:性别,年龄,涉及的药物,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从本院76例ADR分析可以看出ADR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2.1性别 女40例,占52.63%。男36例,占47.36%。女性的不良反应比例高于男性,是由于女性对于药物的敏感性高,并且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对药物反应具有特殊性。
2.2年龄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例最高,老年人由于患有多种疾病,肝肾功能减退,普遍合并用药品种增多,增加了ADR的发生率。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9%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5.85%。婴幼儿因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代谢速度慢,排泄功能差,ADR发生率高。
2.3个体差异 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也不同,例如金陵药业生产脉络宁,在治疗脑膜瘤术后,医嘱:脉络宁20 ml,倍他司汀氯化钠500 ml,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后患者出现的头晕、恶心、腹胀、而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浑身发抖的ADR、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输液侧肢体麻木的ADR。
2.4在76例静脉滴注ADR中还发现抗感染药物所占上报的ADR 35.52%,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11例。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硫脒头孢哌酮舒巴坦共7例,青霉素类:青霉素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共4例,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3例,克林霉素类的克林霉素磷酸脂3例、硝基咪唑类的替硝唑2例。
2.5在所报的76例静脉注射ADR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占19.73%,黄芪8例,清开灵4例、细辛脑3例,中成药发生ADR比2008年增加2.7%。
3 讨论
药品使用中发生的ADR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特别是静脉用药引发的ADR。静脉用药的药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引发ADR的因素,甚至严重危害的患者的生命。
3.1在静脉滴注的ADR中发现女性患者发生ADR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患者的机体敏感性,女性特定生理特点有关[1]。
从ADR发生的年龄来看,60岁以上的人群发生ADR的几率更高,考虑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的减退,对多数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延长,同时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老年患者用药监护,尽量做到个体化用药。
3.2抗生素的滥用及不合理应用也是ADR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增高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而对于一些顽固的疾病,需要更贵,更多的药物,这就增加了患者的医药费,同时也给治疗造成了严重后果,以至于有些严重感染到了无药可医的可怕后果。2010年国家新规定要求抗生素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其中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
3.3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使得其制备工艺较单纯药品的制备更难掌控。经过提取、灭菌后,仍混有蛋白质、鞣质、胶质、淀粉等多种杂质,提取过程中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某些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形成引起不良反应的新物质。所含的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作为过敏原,导致过敏反应,此外临床上中药及中药注射剂用量大,浓度高、疗程长、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标准为有待提高,生产工艺不稳定,易发生不良反应,如穿琥宁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葛根素一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4 措施
从本院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中,作者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4.1ADR的收集 由各科护士长担任ADR检测成员,通过治疗和护理的角度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获得的第一手ADR资料。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的ADR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4.2ADR报告填写 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询问用药,记录ADR的发生,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干预、因果判断及预后等。
4.3在门诊药房窗口,进行 ADR知识的宣传,培养ADR意识,做到及时发现,正确ADR处理,在患者退药和药物咨询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反馈检测ADR的信息并及时反映给临床,使他们了解用药知识,预防ADR再次发生。
4.4提高专业素质,增加患者、医护人员的交流、沟通以便及时发现新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大力宣传ADR知识,大力普及安全用药常识。
[1]闫素英,褚燕琦,等.28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4).
[2]纪立伟.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51.
[3]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