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教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督导体会

2011-08-15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教态医药学风湿

刘 飞

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郑州 450003

高等中医教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督导体会

刘 飞

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郑州 450003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树立良好师表形象,高等中医教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督导体会从①内容要明、理,重点突出;②方法要灵、新,育中医思维;③设问启迪,教学互动;④语言要清、普 量节适宜;⑤仪表要端、然 诠释师表,详细论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好的五个方面。文后4点结语,使体会更加明晰。

高等中医教育;课堂教学;教学督导

本研究系河南中医学院刘读文教授40多年教学和近10年教学督导工作的体会,他说:“当前高校倡导的深层次教研活动—‘说课’[1],应该结合中医药学的特点和高校扩招以来的大班(百人左右的教学班)现状进行,课堂教学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施‘说课’目的的重要环节。”为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他认为应当把握好以下方面。

1 内容要明、理,重点突出

明,是指课堂教学内容要明确。

每一堂课讲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授课者清楚,亦要让听课者明了。所以,开始上课就要把内容向学生交代明白,这就是“内容要明”的意思。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这些内容进行,而且,重点要突出,难点要讲透,疑点要指出,不能“跑题”。

理,含义有二:一是指道理。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涉理尽量明之,尤其重点问题之理和难点之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18条原文,论风湿在表时的正确发汗方法,原文曰:“风湿相博,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这是一条重点原文,要求背诵并掌握风湿在表时的正确治法,更要理解风湿在表时,大汗不愈,微汗风湿俱去的道理。其理何在?风和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病邪,风为阳邪,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难以骤去。本条所论乃风湿相合,侵于肌表,若用大汗法,则“大汗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而微汗,可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通畅,风湿之邪则同时随微汗而解。所以,“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为避免高分低能的现状,课堂教学应与实际密切联系。以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为例,下面的几种做法亦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①指出治法的具体方剂和应用 如前所述,风湿在表时的正确治法是微汗,原文未提到具体方剂,此时可指出,如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等都是微汗治风湿在表的方剂。结合临床辨证,若寒湿在表,患者无汗身烦痛者,用麻黄加术汤;风湿表虚,患者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用防己黄芪汤等。②课堂演示法 在教学督导听课时(以下简称“听课”),常见教针灸、推拿课的老师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当模特儿,老师把刚讲的有关内容,在学生身上进行手法演示,效果颇佳。③典型病例法听课时常见不少老师把临床所治的典型病例结合所讲内容介绍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临床实践的信心,此法之效亦佳。有的教师没有临床经验怎么办?可引用期刊杂志等资料上的典型病例与所讲的理论联系,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非医学专业,或医学专业的公共课、基础课,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因课施教,参而变之可也。

2 方法要灵、新,育中医思维

灵,指方法灵活,灵验(效果好)。

高等中医教育开设有基础、临床等多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因课施教谓之灵。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施教,其效须佳。如在《金匮要略》课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三步教学法”,即简释篇名、概述内容、分析原文3步。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又如教气功课的老师,边讲边演示,然后让学生跟着练习,讲练结合,学了就会,这种教法非常适合该门课的教学,学生喜欢,甚是灵验。

新,主要指教具应先进。

在多年的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仍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与之相反,有不少老师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用多媒体教学。这样的教具新颖、直观,设计合理,文字、图像清晰,信息量较大,学生的注意力被计算机的鼠标箭头(或激光笔指示的亮点)紧紧的吸引,既没有粉尘的污染,又没有看不清的烦恼,这是较先进的教具,建议尽量采用。在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若根据需要再辅以少量板书,则更为理想。

育中医思维,是指在教育学生具有中医信念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其中医思维和中医思维能力。

当今,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3支力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这是国策。而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对中医学有着较强的冲击力,这是事实。而中医与西医的区分不只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本质是哲学与文化上的。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医若不按照自身的规律和文化(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中医文化中最重要的方面)特点及思维方式继承和发展,若不取西医之长补己之短,而是简单机械的搞中医“现代化”,有学者担心,到头来中医必定是以抛弃自己的文化为代价,后果严重。故有育中医思维之想。

坚定中医信念,熟悉中医思维特点和意义。只有坚定中医信念,学习才有信心和动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坚定中医信念呢?首先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中医的思维特点,并了解其主要意义。中医学以整体、取象比类等联想思维的认知方式认识自然、人体和疾病。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天人合一”),人体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发病与否的问题上,中医十分重视人的抗病能力,将之看作“正气”,把致病因素看作“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疾病实行辨证论治。这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的思维特点是中医学的灵魂。正是在这种整体思辨的思维方式指导下,中医把2003年的“非典”归属于温病的范畴,把引起它的“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看作“邪气”,对“非典”实施辨证论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此外,中医在应对H1N1流感、手足口病时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事实,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近年来在这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上,中医所凸显的在实践中的贡献和学术上的特色优势,进而认识到中医的价值和魅力,认识到中医学在未来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必将大有作为,中医不可或缺,无以替代,渴望学中医,从而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其中医思维,让其掌握中医理论,熟悉中医学的自然观,方法论,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思维能力和临床水平的优秀人才。还要教育学生善于学习西医的长处,取长补短,继承、发展中医,使中医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3 设问启迪,教、学互动

设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回答的一种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法。该法能启迪思维,激发其听课兴趣,使之变被动为主动,达教、学互动,提高教学实效之目的。

设问应在问什么和怎样问上下功夫,要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加深了对所提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如《针灸学》中足太阳膀胱经的“至阴”穴,灸之,矫正胎位的效果很好,应该让学生掌握。但是,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002年第1版)只说“胎位不正用灸法”[2]。怎样灸?关键的操作方法教材未叙述,对于没有这方面临床实践的人(如一般大夫和学生)来说都很茫然。听课时听到授课老师对此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胎位不正怀孕第几周施灸?二是怎样灸?让学生先行思考后,她把答案清楚的写在黑板上:施灸的时间是(怀孕)30~32周开始,用温和灸法,每天1~2次,最多灸7 d,若灸7 d无效,不再灸,产前勿灸。同时对施灸时孕妇的体位以及禁忌症均作了详述。这样的设问重点突出,解读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边听边想,认真记录,其效甚好。

又如《金匮要略》中治虚热肺痿的麦门冬汤[3](麦门冬、半夏、人参、粳米、甘草、大枣)用于治疗慢性咽炎(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者)效果很好;治虚寒肺痿的甘草干姜汤[4](炙甘草、炮姜)用治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佳,为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讲解原文的基础设问:慢性咽炎表现哪些脉症可用麦门冬汤治疗?原方突出的配伍特点是什么?甘草干姜汤治过敏性鼻炎体现何种治法?过敏性鼻炎出现什么症候时才用甘草干姜汤治疗?在学生充分思考、回答后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慢性咽炎,咽喉干燥、痰粘难咳,伴有口干欲得凉润,舌红少苔,脉象虚数时用麦门冬汤治疗;麦门冬与半夏的剂量比为7∶1,润而不燥是其配伍特点。甘草干姜汤治过敏性鼻炎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治法;当过敏性鼻炎出现流清水涕、频吐稀淡、口淡不渴、大便稀薄、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肺与中焦阳虚者,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以温中养肺。

4 语言要清、普,量节适宜

清,指讲课语言要清楚。戏曲界有人说过:唱戏吐字不清,等于软刀杀人。讲课者语言不清,学生学犹未学,误人子弟。听过豫剧大师常香玉戏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它不仅表演好,唱腔美,而且,吐字特清。教师讲课,只有字字清楚,句句入耳,才能确保授课效果。

普,指教学要用普通话。这样,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都能听得懂,避免了难懂的方言土语。丰富的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流畅的普通话,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

量节适宜,指讲课时要控制好音量、语速,而且要有节奏。一堂课只发高音,对学生是一种不良刺激,自己也累,只发低音,学生听不到你在说什么,会瞌睡。故讲课的声音要有高有底,高低适宜;语速快,学生记不住,慢,传达的信息量少,难以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若讲课不分节奏,如文无逗,其效非良。所以,课堂教学的量节要适宜。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多体悟、常总结,一定会运用到适宜的程度。

5 仪态要端、然,诠释师表

仪态端、然,指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态自然、灵活。

回眸电视里国家领导人应邀出访的镜头,他们端庄的仪表,略略大方的文明举止,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形象。而教师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态自然、灵活,是在教态方面诠释师表形象。国医大师李振华曾主讲我们的《中医内科学》,对他端庄整齐的仪表,举止文雅,灵活自然的教态,仍记忆犹新。

听课时发现,个别教师的教态比较呆板,如坐着讲,操控计算机鼠标,终无站立;有的两手扶着讲桌,从不移动,整堂课就一个姿势……,讲课虽不是戏曲表演,但是,呆板的教态会使课堂气氛失去活性,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故教师应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态自然、灵活。

6 结语

本研究可概括为以下4点。

6.1 中医思维教育是关键

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热爱中医药学,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在此前提下,教育学生要用中医思维的方法学习(研究)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担当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重任。

6.2 教师应不断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应经常深入研究教材特点,仔细分析“学情”,因课,因“学情”施教,并用启发互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教学,同时辅以新的教具,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6.3 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宜从严

教师的素质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①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并定期组织“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每节课的教学都能达到明、理 重点突出,让学生“学会”;②要求教师不但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语言要清晰,量节适宜;③教师授课都应做到:仪表端庄,教态自然灵活。

6.4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现代医学知识

不可否认现代医学对中医药学的冲击力,但它对中医药学的发展的确又有可借鉴之处,在学好中医药学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取长补短,大有裨益。

此外,高校设教学督导团,督教相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值得提倡。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 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6):60-61.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5.

[3]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2-93.

G451

C

2095-0616(2011)21-145-02

2011-07-13)

猜你喜欢

教态医药学风湿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当场止痛的风湿宝 寻找合作团队和个人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中医药学名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