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堂:学习资源的分类、建设与重构
2011-08-15
电大的老师,有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学过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开始工作后,常常靠自己慢慢地学习、体会远程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老师们在电大的发展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电大后,开始慢慢学习远程教育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资源建设方法,等等。从2008年开始,在严冰校长的倡议下,中央电大教学资源管理处开始举办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建设研修系列活动,很多地方电大都在当地电大系统召开了课程建设研修班。这个研修班就是为处于这一阶段的老师提供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否则,老师们很难将远程教育的理论、媒体应用方法等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总结阶段,在这一阶段,各学科背景的老师开始总结远程教学以及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第三个阶段,也是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老师要把自己学到的远程教育的理论在自己负责的专业课程中应用出来,建设出一些适应学习需求、学生喜欢的资源。
关于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我在此想说六个字,即分类,建设,重构。
一是分类。学习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近的还有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以及它们进一步的分类如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和动画等等的概念。这些概念大家都在使用,但在每一个语境中大家所讲的含义都有差异。我认为,国家开放大学今后必须厘清这些概念,要能区分清楚、自圆其说,建立一个概念分类体系,这是今后资源建设的一个基础。
二是建设。建设不等于设计,而是一个过程,包括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同时,建设不光包括自己建设,还应包括引进外部资源特别是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当然,引进优质资源,比如说国家精品课程,并不一定是把国家精品课程完完整整地拿过来应用,而可能是只引用其中的精华。另外,建设过程一定是和钱(经费投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资源建设必须要考虑经济性问题和使用效果问题。资源建设阶段牵涉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如自建还是引进、整合还是共享、有没有财力、有没有环境、是做研究还是做应用,等等很多问题都需要考虑。
三是重构。建设、整合、拆分(切分),是我们在谈及资源时常用的一些概念。在此特别提出“重构”这个概念。今天的远程教育,可应用的媒体、可建设的资源类型非常复杂,但最基础的媒体资源类型可能就那么几种,即: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和动画。这些最基础的媒体资源被建设出来之后,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就会形成不同的资源。以电大系统来说,现在就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电视教材、IP课件、CAI课件、网络课程、案例库、FAQ等,我们正在研究开发的还有手机资源、短信资源、彩信资源、微博资源,以及在IPAD、IPHONE等媒体上进行传播的资源,等等。以文字资源为例,它主要是靠印刷媒体来传播的,但90后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看书,他们每天拿的、用的可能都是电子设备,比如电脑、IPAD、PDA、手机,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将这些已有的文字资源转换成数字资源,这种转化过程会有很多的要求,比如将印刷媒体转换成网络课程中的材料(电子书)时,可能就需要增加很多新的东西,否则可能就没人看。这些新增加的东西,可以是插入的动画、视频、音频,也可以是字形大小能够随意调节、学生能够随意画线、做笔记、对自己进行录音等等的功能,所有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涉及资源的重构问题,即重新构造。再比如,过去电大系统的电视课程,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对应,按50分钟录制的,之后这些电视课程被转成了录像课程,后来又刻成了光盘,到网络时代,要想把这些资源放到网络上传播,就需要将它们切分成类似于5~10分钟这样的小片段,这样学生才可能去看;同样,这些资源也不能直接在IPAD、手机等等媒体上使用,也需要在技术上进行一些转换。也就是说,只有对那些已有的素材性资源进行重构,才可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重构的成本比建设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我认为,应该把我们很多的资源进行再加工,放在不同的媒体上,供学生自主地选择,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