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体会

2011-08-15李丽娜贡郡利刘补尚郝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标测室速室早

李丽娜 贡郡利 刘补尚 郝冰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体会

李丽娜 贡郡利 刘补尚 郝冰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2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 21例为右室流出道室早,7例为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左室后间隔起源)。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结果 消融成功 25例,好转 1例,失败 2例,成功率89%。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电生理学;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类型多样,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可见于健康人,也可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而当其发作过于频繁,或发生时间过于提前(如R on T),或形成持续性室速时,就会引发患者胸闷、头晕等症状,甚至产生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危及生命。因此室性心律失常备受人们的重视。对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日益成为最佳治疗方案[1、2]。本文总结了 2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中,男 15例,女 13例,年龄 16~54岁,平均(40±13)岁。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程为 0.5~5年。28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心悸、头晕等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有明显药物依赖性。入院后常规行生化、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彩超等检查。其中 2例合并高血压病,余 26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患者术前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均在10000次以上(24 h)。

1.2 方法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期以上。根据发作时体表心电图的室早或室速形态,大致判断起源点的位置。表现为右束枝传导阻滞图形(RBBB)者起源于左室;左束枝传导阻滞图形(LBBB)者起源于右室。II、III、AVF导联以R波为主则起源于流出道,以S波为主者起源于心室膈面或心尖部。左室后间隔特发性室速表现为右束枝传导阻滞图形伴心电轴左偏。对于右室流出道室早,经右股静脉送入标测消融导管至右室流出道,行起搏标测,起搏时心电图至少11个导联与自然发作的室早图形相同,并结合激动顺序标测,即靶点部位的V波较体表心电图室早的 QRS波提前 20 ms以上。对于左室特发性室速(左室后间隔起源)患者,经主动脉逆行途径送入消融电极至左室间隔面,以心动过速时最早的浦肯野纤维电位即 P电位为消融靶点,P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0ms以上。标测后于心律失常发作时消融,选择温控消融导管,功率 15~30W,预设温度55℃~60℃,试放电 10 s,若室早消失、室速终止,则判定消融成功;否则视为无效,须重新标测[3]。消融后需进行药物检验。

2 结果

消融术即刻成功 25例,成功率 89%。好转 1例,室早较术前明显减少,但复查动态心电图仍 >1000次。失败 2例,1例右室流出道室早,术中于右室流出道反复标测消融不成功,结合心电图特点,考虑可能起源于左冠窦附近,但患者拒绝继续治疗。1例为起源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速,靶点标测不理想,且术中出现PR间期明显延长,遂终止手术。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适应证为频发室早,呈二联律或三联律,或室性心动过速,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3]。本组病例消融成功 25例,成功率 89%。未出现并发症,说明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应予提倡。引发患者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恶化血液动力学,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都有行射频消融术的必要性,以恢复其正常窦性心律,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如缺血性心脏病或 ARVC,也可考虑射频消融,但因病因的存在,可能仅改善病情,而无法达到如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根治效果。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早、室速是安全、有效的,技术已日臻成熟。对一些已产生不良后果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要争取尽早行射频消融治疗,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挽救生命。

[1] 梁锦军,黄从新,杨波,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评价.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5,9(5):337-340.

[2] Kriltayaphong R,Sriratansathavom C,Bhuripanyok,et sl One-year outcome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 lation of symp tomatic ventricular arrhythm ia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Am JCadiol, 2002,89:1269-1274.

[3] 胡大一,马长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The experienc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

LILi-na,GONGJun-li, LIU Bu-shang,et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Changchun130051,China

Objective Toobserve theeffect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ation of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Methods Of 28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21 cases were right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VCs,7 cases 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origined left ventricular septal).Pace mapping or pacing and activation sequencemapping method were used to mapping ablation.Results Ablation of 25 cases were Successful,1 case improved,2 cases failure,the total success ratewere 89%.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s a safe,effectivemeasure.

Electrophysiology;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Radiofrequency ablation

130051长春中心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标测室速室早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终点的探讨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Ripple标测技术及其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