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1-08-15赵国玺
赵国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人群发病率可达0.3%,常发生于老年人及儿童,如不及时处理,可进行性加重,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若发生嵌顿及绞窄,甚至会危及生命。腹股沟疝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方法较为繁杂,术后切口剧烈疼痛,卧床时间长,恢复慢,术后复发率高;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弥补了传统手术方法的多项不足,是近年来极力推荐的腹股沟疝修补新技术[1]。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4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50.3岁;斜疝31例,直疝9例;2例双侧,其余为单侧;病程3个月 ~34年。
1.2 手术方法 均在常规硬膜外麻或局麻下手术。切口选择为在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与之平行,上在内环上方约2 cm,下端至耻骨棘上缘。切开皮肤后逐层切开至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沿腹外斜肌腱膜内面上下钝性剥离,充分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向下达耻骨及陷窝韧带,外侧达腹股沟韧带,内侧达联合腱与腹外斜肌腱膜交汇处,上达内环以上,游离精索,找到疝囊,分离腹横筋膜,游离疝囊至颈部,打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探查以明确为腹股沟直疝及有无合并斜疝。将疝囊缝合关闭,如疝囊较大,则部分结扎以形成小疝囊。根据疝环大小选择合适伞形填充塞,将已关闭的近端疝囊自疝环顶回腹膜腔,使伞形填充塞的液端周缘自然顶在疝环口较坚实的组织上,用不可吸收线将伞形填充塞的底边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
2 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最短30 min,最长70 min,平均42 min。全组患者术后2~24 d内均可下床活动,切口疼痛轻微,绝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无需止痛。本组发生皮下积血4例,阴囊积液9例,尿潴留2例。全部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现补片排异的反应。术后出院时间2~8 d。随诊的40例患者中,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切口并发症,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腹股沟直疝是好发于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其治疗需行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传统的Bassini和Mcvay等手术是将两种不同的组织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达10% ~15%[2],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符合解剖生理、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取代传统成人疝修补术的趋势。
传统的疝修补术存在以下缺陷:①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引起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而以往的疝修补术未建立在修复腹横筋膜的基础上,因而效果较差。②由于先天性局部组织缺陷,修补时张力过高,非同类组织强行缝合后互不相融和,胶原纤维代谢异常及合成障碍等原因,传统疝修补方法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复发率高。③在处理复发疝患者时,常较难找到用于再修补的组织。④由于组织的退变,易造成修补失败和复发,尤其是远期的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主要是:①用填充物填压,填充物受到腹腔压力时,可使压力迅速扩散到各个方向,起到缓冲作用。②聚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几分钟内在体内纤维蛋白的凝胶作用下与组织黏合固定使腹股沟后壁形成坚固的屏障而得到持久的加强,且无张力存在,有效防止了疝的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增加感染的发生率,本组40例患者,患者均无创口感染发生。主要还是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止血和以聚丙烯为原材料制成的修补材料与组织良好的相容性[3,5]。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简化了手术步骤,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马颂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34.
[2]马颂章.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834-835.
[3]高之阳.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部外科,1999,12(6):249-250.
[4]曲瑞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58例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16:143-144.
[5]马国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例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0,19:102.
[6]杨宝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4):4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