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姻危机与自我建构的困境
——基于“剩女”现象的思考

2011-08-15◆石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剩女大龄困境

◆石 洁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

婚姻危机与自我建构的困境
——基于“剩女”现象的思考

◆石 洁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

“剩女”通常指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高学历、高收入的大龄女青年。她们面临的婚姻危机和自我建构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她们在家庭和事业、坚持自我与服从群体规范上的两难选择,我们应对她们多一些尊重和宽容。

“剩女”现象 社会文化 婚姻危机 自我建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国延续了数几千年的传统的婚姻观念,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事情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大龄女青年拥有高学历、高收入,但却在婚姻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她们中许多人不仅面临婚姻危机,也要面对自我建构的困境。

一、“剩女”的界定和婚姻危机的成因

“剩女”是教育部 2007年公布的 171个汉语新词之一,也被称为“3S女郎”——Single(单身)、Seventies(大多出生于上世纪 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她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有若干的女性知己。从字面上看,“剩”这个词有因质或量等原因不被看好,显得多余而被迫留下的意味。然而 2009年中国内地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了 119.45,男多女少和大龄未婚女青年主要出现在城市的现实表明“剩女”出现只是一种相对过剩,并不是因为自身条件差而无人问津。“剩女”面临的婚姻危机既有她们年龄、性格等自身原因,也源于社会文化、传统观念带来的制约和压力。

“剩女”面临的婚姻危机首先来源于年龄的劣势。《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 59.9%的男性和 62.4%的女性都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 25~27岁,有约三成男性希望找 20~24岁的女性。对于这些超过 27岁的所谓“剩女”,只有不到 8%的男性选择其为理想的结婚对象。除了年龄的因素外,“剩女”的婚姻危机还和她们的择偶标准有关。“剩女”的择偶标准可以概括为“有条件”、“有感觉”,即收入、地位等外在条件与自己相匹配,且能与她们沟通交流顺畅、有共同语言。然而在中国,“男高女低”的“择偶梯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择偶倾向。随着社会的公平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事业上做出了成绩,“男强女弱”的现象也逐渐发生了改变,能够达到“剩女”们择偶标准的男性并不多。对于许多成功的职业女性来说,她们并不愿意“屈嫁”给一个社会经济地位比自己弱的男性,也并不认同在家庭中“相夫教子”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传统观念。而社会转型时期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现代家庭展现出的脆弱和问题也使“剩女”在择偶时日趋谨慎。家庭和事业上的两难选择使对婚姻有所期待的“剩女”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

二、“剩女”自我建构困境的成因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媒体和参照群体是“剩女”获得社会对自己看法的主要来源,而媒体对“剩女”的娱乐化、标签化,“剩女”与参照群体相比显得“与众不同”导致“剩女”陷入了自我建构的困境。

媒体对“剩女”的报道和评论并非总是处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且在描述“剩女”时存在娱乐化的倾向。有人将“剩女”划分为不同级别,如 25~28周岁之间,为初级“剩女”,称为“剩斗士”;28~32周岁之间,为中级“剩女”,别号“必剩客”;32~35周岁之间,为高级“剩女”,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 35周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女”,当尊之为“齐天大剩”。如果说对“剩女”级别的划分还具有调侃意味,那么对于“剩女”未婚的原因媒体则大多具有刻板印象。《“剩女”要求太高难嫁出》、《“剩女”无房不嫁,“房男”奇货可居》、《让我受不了的几种“剩女”》这类报道则给“剩女”贴上了“挑剔、物质、恨嫁”的标签。媒体普遍认为,“世上本无剩女,挑剔的多了,也就剩下了”。解决“剩女”问题的方式,就是让女性迎合男性的择偶标准。由此可见,媒体对“剩女”的报道存在片面性和歪曲性,学者的研究也证明,“剩女”在媒体报道中形象完全负面的占 43.48%,中性的占 34.16%,而正面的形象仅占 22.36%。媒体给大龄未婚女青年贴上“剩女”的标签,把她们单身的原因归结于她们“挑剔、强势、爱无能”等性格因素实际是一种污名,它使“剩女”拥有一种感觉到丢脸的“受损身份”,人们对“剩女”或怜悯,或拯救,或否定,这也给“剩女”和她们的家庭带来了压力。

“剩女”与参照群体相比显得“与众不同”也使“剩女”陷入自我建构困境。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通过参照群体获得的,参照群体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尽管人们希望自己富有个性、与众不同,但人们在潜意识里都会遵循群体的标准。作为“剩女”参照群体的同学、同事大多已经结婚生子,“剩女”的单身就显得另类,她们不愿接受自己令人不快的与众不同,也不愿放弃自己对婚姻家庭的理想、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选择,还是与社会和参照群体保持一致,“剩女”在面临婚姻危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的要求与自我实现的冲突。

三、结语

“剩女”是转型时期出现的现象,它有特殊的意义。就个人而言,“剩女”未嫁反映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追求生活质量、个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反映出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扩大的社会差异和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时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物质之间的冲突。就社会而言,“剩女”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险增加、社会交往空间减少、人与人之间因缺乏信任导致的情感异化。尽管女性的社会价值得到了肯定,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但社会对女性仍然不够宽容,女性的社会角色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剩女”的婚姻危机和自我建构的困境是个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对“剩女”单身的原因区别看待。有些女性认可自己做“剩女”的状态,我们应尊重她们的选择,给她们宽容的空间而不是对她们横加指责;对于那些被迫“剩下”的女性来说,我们应鼓励她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调整心态,积极主动面对婚恋问题。婚姻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每个人都是丰富和独特的,主流的幸福观不能代替个人的选择。对于女性而言,通过努力赢得平等与尊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1]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7.

[2]倪晓峰.中国大陆婚姻状况变迁及婚姻挤压问题分析[J].南方人口,2008,(1).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 (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2008.

[4]左雪松,夏道玉.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引发的社会学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8,(9).

[5]刘丽超.被曲解的“剩女”——都市类晚报下“剩女”形象建构[J].东南传播,2010,(9).

[6]沈晖.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 [J].中国青年研究,2010(5).

本文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剩女大龄困境
困境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大龄海蟾蜍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大龄新妈瘦身也easy
对当前PPP模式困境的几点思考
“剩女”感到多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