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时事编辑的人文关怀理念
2011-08-15林文斌
□林文斌
(三明日报社,福建 三明 365000)
增强时事编辑的人文关怀理念
□林文斌
(三明日报社,福建 三明 365000)
地市报办好时事版,增强时事版的人文关怀,可提高报纸对读者的亲和力,从而提升地市报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如何把新华社稿件在地市报上编发好,既做到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立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做到编排合理,体现人文关怀,吸引读者呢?笔者认为,时事编辑应树立“政策参谋、信息向导、生活顾问和视觉愉悦”四方面的人文关怀理念。
树立政策服务理念
在新华社的发稿中,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威发布、授权发布几乎每天都有。因此,时事编辑就要把那些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性,且与读者利益关联性大、关注度高的政策性稿件编发出来。
政策性稿件是指关于国内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稿件。具体说来,是指关于党中央、国务院及其部办委出台的各方面政策性的稿件。政策只有通过传达下去,才能发挥作用;人民群众只有了解政策,才能自觉执行政策。报纸是传达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媒体,是群众了解政策的主要媒体。报纸传达党和国家政策,满足广大群众获悉政策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时事版上。
直接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满足群众了解政策的要求,是时事版的主要功能。在具体操作中,时事编辑要有快速的分析判断能力,结合标题、版式到整个版面的组合编排,把关联性强的政策条文,化解为对读者有实用价值的时事新闻,再配以明晰的小标题,必要时还可以辅之相关的新闻链接,诸如背景、照片等等。如笔者在编辑《三明日报》时事版的时候,就针对性地开辟了“政策解读”、“权威发布”等栏目,集束刊发新华社当日播发的授权发布政策、法规等稿件,以进一步方便读者阅读,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这样,编辑的“政策参谋理念”就使得政务宣传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也让政策宣传能够较好地体现报纸的人文关怀。
树立信息传播理念
众所周知,报纸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播信息,并通过提供的各类信息为读者服务。而信息本身也具有多层次、多种类、多流向的特征。在海量信息的大背景下,读者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挑肥拣瘦”式的阅读,就是他们往往只选择自己最关心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当把握读者的这种阅读心理,凸显时事新闻的社会性,更多地编发关乎社会公平、关乎大众利益、关乎民众生存的时事新闻,力求做到“共同关注”。
比如,每年春运,无疑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关于春运的各种信息,也无疑是读者急需了解又十分有益的新闻。每年春节前后,许多人乘坐火车出行,铁路客运量急剧增加,买火车票难的现象随之出现。这期间,尽管铁路方面想尽办法,公安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一些票贩子仍采取印刷、挖补、涂改、伪造、骗票等手段制售假票,坑害急于乘车的人。对此,我们完全应该理解,也完全应该为之积极提供这方面的各类信息服务。《三明日报》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错,编辑部在每年的春运期间都积极安排相关稿件,并开设“聚焦春运”等栏目。
同时,精选好国际时事报道,不仅可以满足本地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还有利于引导本地企业关注国际风云和国际市场,从而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如对科技经济信息的摘登,必须考虑本地的行业特点、产业特色、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及其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树立生活顾问理念
为读者提供生活人文关怀新闻信息,就是告诉读者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处理一些问题。这类人文关怀的稿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读者看了这样的稿件,可以说就是学到了一门实用小技术。这样的稿件,读者当然愿意看。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时事新闻的实用性,既是新闻生存的需要,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更是新闻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时,既要着眼于对读者生活的具体指导作用,又要尽可能地放大和强化新闻价值中的人文关怀功能。要针对广大群众容易忽视的问题或容易上当的事来选稿。
编发一些介绍健康合理的生活常识和消费知识等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相关资讯。如回答读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有什么”等等,重点是要能为读者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直接帮助,彰显时事新闻的实用性,让广大读者感到“实用”和“实惠”。
开设知识性专栏,是提高地市党报人文关怀的重要一环,也是利用新华社播发的稿件增强地市党报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选择知识性稿件是为了满足读者求知的需要。新知识,广义的指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等,这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本身就是新闻;狭义的指,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等新闻中新名词的介绍。
基于这种思考,在禽流感疫情的爆发期,笔者在编辑《三明日报》时事版的时候,开辟专栏,并陆续刊发了一组新华社播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有多久?》、《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卫生部:不接触病死禽一般不会感染禽流感》等稿件,为读者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生活指导信息,充分体现了《三明日报》的人文关怀理念,取得了受众的好评。
树立视觉愉悦理念
如今人们读报,不仅仅为了获取信息,还要从中获得享受,一种阅读的享受,一种文化的享受,这就要求报纸以创新的方式提供信息的同时,还要提供版面的美感,满足人们“看报”追求视觉愉悦的需求。
为此,很多报纸已经打破了原有的许多条条框框。在原来圈内人士看似不可行的通栏、断栏、碰题等形式,如今有些已渐渐被认可,用这种“不一般”的版式艺术来吸引人的眼球。有的时事版面更是争相模仿网络的多媒体性,运用绚丽的色彩、超大的标题、巨幅的照片、板块式版式、加粗着色的线框等方式,增加直观信息,增强视觉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如2009年10月2日出版的《三明日报》,编者在考虑如何充分刊发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众多的稿件时,采取了反常规的做法,将A1版与A4版联通合并做成一个大版面,使用了建报以来最大的新闻照片,并在版式美化上大胆尝试新手法,取得预料效果,该版面在2010年的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评选中荣获版面类三等奖。
总之,通过对“零部件”进行最佳的“装配”,使整个版面亮点新闻“跳跃”,重点醒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效果体现在:丰富活跃了时事报道,促进了指导性、趣味性的和谐统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扩大宣传的整体效应;为突出编辑的人文关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1].胡德桂.时事版选稿标准管见.
[2].杨咏.试论增强时事新闻的服务性.
[3].曹俊华.改进地市报时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