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市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刍议
2011-08-15何丽萍
何丽萍
(六盘水日报社,贵州六盘水 553001)
提高地市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刍议
何丽萍
(六盘水日报社,贵州六盘水 553001)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总书记的这番话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而重要的时代命题: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要求。
注重典型报道直面热点难点有效引导舆论
典型是样本,一个生动鲜明的典型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它能以今日之事例引出昨日之背景,从而导出明日之意义,使报道呈现出很强的宏观性和纵深性,从而彰显典型特殊的导向作用,如《六盘水日报》报道的《献身乡村教育直至生命终点》引导各行各业的人们要爱岗敬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终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斗争,这个时期突发事件多,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这是舆论引导的重点和难点,关注热点难点、注重典型报道并进行深入研究、理性分析,找出化解矛盾、消除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且加以正确引导是我们在工作中应把握好的大局。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看病难、再就业难等问题;另一方面是重大突发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贵州瓮安事件、新疆打砸事件等。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如果舆论引导不当,都会加深社会矛盾,引起社会的不稳定,需要我们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为群众释疑解惑,消除恐慌心理,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到较好的引导效果。
作为主流媒体,要在复杂现象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通过评论在引导舆论上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既释疑解惑,又对各种错误、模糊认识给予纠正和澄清,使读者能够遵循党报的引领思路来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党报的主流媒体在面对热点难点问题时绝不能片面报道,从而失去话语权和主动权,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添乱,给改革发展大局带来大麻烦,但并不是说就此回避,采取消极的态度,而是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讴歌美好的积极向上的,鞭挞丑恶消极的,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早说话”,就是要争取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先机,在坚持真实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发布,用事实尽早将传言消灭在萌芽状态,让老百姓知道事件真相;“敢说话”,就是要敢于触及矛盾,不能因为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而隐瞒事实真相,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心,如发生在贵州的瓮安事件,《六盘水日报》紧跟党中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作了评论报道,有效地引导了舆论;“会说话”,就是要讲究媒体宣传的艺术性,没有不能报道的事件,关键是如何报道,要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不能随心所欲。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深入贯彻落实“三贴近”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的又一要求。新形势下,地市党报能否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更好地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体现其能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舆论引导要了解群众、尊重群众、为群众服务,这是遵循群众路线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的要求,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决定的,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媒体也就必然要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说话,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六盘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落后,又是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回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区,贫富差距较大,民情状况有一定的特殊性,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也应有民族性,要区别对待,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做到“三贴近”。围绕民生问题,《六盘水日报》展开了一系列报道,并努力增强报道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报在受众中的舆论引导力,如记者深入农村采写报道的《红芸豆凉都乘火车“嫁”往俄罗斯》、《阿嘎农民工喜领拖欠工资》等都从多层面反映了关乎民生的问题,切实体现了“三贴近”原则,新闻工作者如果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访不深入,就不能紧扣时代的脉搏,难以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不可能采写出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好新闻,当然也就不能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以及弱势群体在民生问题上的疾苦,只有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根本性的民生问题,社会基础才更加牢固,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宏伟目标。我们要把新闻宣传的立足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群众身上,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以生动、鲜活的报道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在报道市民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使舆论引导工作入情入理。要深入一线抓鲜活素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多报道群众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多运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新闻评论着力营造舆论氛围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可见,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升在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甘为公仆的奉献精神,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要有踏实苦干、精益求精、严格把关、严守纪律的良好作风,培养新闻的敏锐性,他们的报道必须要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反映人民的心声,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他们代表的都是党报的形象,如果缺乏职业道德,不但会造成个人名誉的损失,还会使群众对党报产生不信任感,极大地影响了党报的威信和声望。其次,新闻工作者还应该不断提高采编业务水平,《六盘水日报》和其他地市党报一样,在以前,从业者手捧的是“铁饭碗”,彼此之间没有竞争,故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造成了“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尴尬境地;而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党报新闻队伍素质也大大提高了。
另外,要加强新闻评论功能并提高言论质量,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党报有着它特有的传统优势,运用得当就会事半功倍,作为党报,心然要体现党的政治主张,对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要旗帜鲜明的作出回答,在碰到热点难点及典型案例时,《六盘水日报》都会在一版重要位置发表有针对性的新闻评论,这些评论文章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目的在于解疑释惑,引导群众解放思想。加强言论,一方面注重言论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写作艺术水平,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力。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也是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要改变言论四平八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代之以言之有物,要做好引导而不是训导的新闻评论,体现权威性,展示公信力。目前我们还缺乏新闻精品意识,有很多报道工作性强、针对性差,时效性强,实效性却很差,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和深层次的感染力,要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