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讯意境与美学语言的运用

2011-08-15韩玉江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5期
关键词:绥化北大荒通讯

□滕 岩 韩玉江

(绥化日报社,黑龙江 绥化 152000)

通讯意境与美学语言的运用

□滕 岩 韩玉江

(绥化日报社,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欣赏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就新闻通讯而言,意境是作者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提炼与升华,在思想、立意、情感上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最终实现精神层面的享受。一篇好的通讯,必定意境深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与联想,从而达到“言已尽,而意未穷”的艺术效果。

那么,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呢?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达到新闻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

穆青曾说,新闻报道要注重文采。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内容是客观准确健康的,语言的表现形式也要新颖,要追求美感,其中特别是新闻通讯,其语言要兼有电影艺术的画面美、小说艺术美、散文艺术的意境美,它大多以白描、工笔作画,穿插运用引语、对话、烘托、渲染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真实的场景、感人的气氛、活脱的场面。

语言优美并不是堆砌辞藻。有的稿件分解着读,可能每一句都很平常,而前后贯通,却会给人深深的感动。我们以第16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为例,探讨一下这篇生动传神、感人的人物通讯精品是如何运用语言美学营造意境的。

文章是这样开头的:“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便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整整一天,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就是万丈悬崖。”几句生动的描写和简洁的叙述,把一个乡邮员朴实无华的形象和甘于奉献的精神铺陈在读者眼前。篇中还巧妙运用排比句式:“这就是那个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的人吗?这就是那个20年中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年华的人吗?”短短三个句子,把主人公纯洁无瑕的心灵和乐于奉献青春为大山深谷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渲染出来,令我们动容。

这篇通讯还大力运用引语,使文章真实、丰满、可信。如主人公的话:“我有3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江边。”主人公老父亲的话:“你只有为政府和乡亲们把这件事做好了,做到底,才是我的好儿子。”主人公妻子的话:“进门门里没人,出门门外没人。”这种贴近生活的群众语言,实实在在,可信、可爱、可敬,烘托出主人公的形象,读后印象清晰、深刻,散发着朴实无华的语言美。

淳朴的评议勾勒出人性之美和奉献者的光辉,而你从中看不到一个类似“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评判式的语言,而是从平实的对话,生动的描述和真实的内心刻画展示给读者传神的形象,仿佛有一个镜头带你追随主人公的身影,一步一步走进他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一同体验他的人生。

通讯中恰当地运用名言、诗词名句、名联、歌词的语言精华,也是一种丰富新闻语言,营造多姿多彩语言意境的一个好办法,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而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黑龙江省著名新闻工作者贾宏图的大型纪实通讯《辉煌的热土——北大荒纪行》,文中就多处运用名言名句,给人以大气磅礴之势。如,“曾羁绊在这片荒原上的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发出这样的谓叹:‘不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又如“到北大荒访问,我想见的第一个人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我播通了他的电话,传来彩铃声:美丽北大荒,寒外鱼米乡/富饶北大荒,中华大粮仓/啊,北大荒,我的骄傲/啊,北大荒,我的希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光荣的旗帜迎风扬!好,就让我们踏着这《中华大粮仓》的旋律,一起走进了令人神往的北大荒吧!”再如,“请记住这个日子吧,1958年4月13日。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建军史上、中国垦荒史上最雄壮的一幕: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背着行李,走向没有路没有村落的荒原,他们边走边唱起了一支自己的歌: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不是当年整装上舰艇,不是当年横戈渡长江/儿女离队要北上,响应号召远征北大荒/用拿枪的手把起锄头,强迫土地交出粮食/让血染的军装,受到机油和泥土的赞赏……”还有,“在离开建三江的路上,我们的车上一直回旋着这样的歌声:你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绿色的土地/风给你梳妆,雨给你洗礼,科学给你奇迹/你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金色的土地/绿色米都,金浪连天际,从此天下不缺米……”这些名言和歌词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生动地展示了建设北大荒历史进程和现实北大荒的丰采,深刻地提示了主题,完成了对北大荒形象魅力的再现和升华。

综上所述,语言的美学在新闻通讯中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群众语言的平实美、生动描写的动态美和启迪性语言哲理美,正是这些各具形态的语言之美,成就了一个个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而又丰富感人的新闻通讯。

猜你喜欢

绥化北大荒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面对新题型 如何去求解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群众办事不求人 交警服务送上门——绥化交警支队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纪实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