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11-08-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9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权力

周 红

一、审计风险简述

所谓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制定了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96年就公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其中就对审计风险作出了: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的定义。而《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虽然上述定义不尽相同但审计风险却大致有两方面构成:一是来自审计人员的主观错误,认为财务报表没有错误而实际上却是不合格的;二是审计人员不接受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也就造成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各项措施也实施不到位加上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及时的发现审计中的风险。另外即使当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以及在关键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不一定就能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这种修正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2.法律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相对完善的法制社会,依法行政,依法处罚,也一直就是我党的要求,但是这种前提就是必须制定完善的各项法律,使之有法可依。在审计工作中,法律就是其工作开展的依据,如果法律存在漏洞,也就加剧了审计的风险。从近年来的诉讼案件中可以发现,由于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其“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案件的关注点,也同时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这些不仅增加此类诉讼案件的数量,也更加大了审计工作人员未来面临的风险系数以及工作难度。

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在许多企业普遍采用,不仅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但是在带来财务管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1.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中涌出的问题也是多层面的,加上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职业,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同样是较高的。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技术较弱、责任心差、职业道德低的话,其带来的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是值得商榷的,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风险系数扩大化。

2.审计技术因素的影响

在当代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成本以及审计风险有着使之保持均衡状态的观点,也因此允许审计程序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促使审计人员须达到审计效率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往往采取把审计的关注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并抽取部分业务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与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可能存在一定偏离,也就带来一定审计风险。

3.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因素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在自身的财务管理中,其内部控制管理和审计之间往往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虽然对财务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部分企业却没有针对这一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也就影响到了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加剧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审计工作的具体特征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审计风险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从业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系数,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核,并在后期工作中加强各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审计工作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开展,保障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优化审计方法

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支持,这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其他方法,来全面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执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审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准则就是审计人员工作的原则和依据,而在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各种不同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而此时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及时被审计人员发现,也难以进行处理,因此应不断的研究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及时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审计人员做到有法可依,以更好的降低审计的风险。

4.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能够只顾经济问题,而要针对重大案件审计难度加大这个焦点问题,敢于揭露出造成“难度”大里面的权力问题。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就必须切实重视和监督对于审计出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特别是权力人的处理问题。如果审计出的案件只是停留在曝光上,而没有下文,不但对不起辛勤工作的审计工作者,而且审计在百姓中的公信力也会下降。要使审计切实能够发挥对于权力人的监督,就必须审计一起,对责任人和权力人处理一起,这样才能够把对于权力的监督落实到位。

[1]王君南,陈微波.《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山东人民出版时.2004.6.

[2]吕学静,张寿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

[3]许天祥.《如何做好内部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权力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