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问题的研究
2011-08-15高炬
高 炬
依照Anylogic当中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信息的反馈机制以及系统的理论进行引入,利用状态的变量与速度的变量来对系统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描述,由微观的角度上构建系统的结构,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相应的模拟和分析,以对系统性以及整体性的强调作为基本观点,所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作对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因而该理论也适用于对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管理与控制。
一、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基本组成
通常情况下,对于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归集与划分,主要依据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如此一来,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到物流成本的主要去向。所以,依照作业来对物流成本进行归集,可以将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换份成为5个部分:第一,运输及运输过程当中货物损失的成本;第二,储存成本、风险成本以及库存所占资金成本;第三,缺货成本;第四,供货成本;第五,货物入库、出库过程的装卸及搬运成本。
二、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对生产企业而言,其物流系统包含运输、装卸、入库、存储、出库等各种动态的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当中,如运输量及库存量这一类系统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一种状态变量,与此同时,像销售量以及进货量等速度性的变量,这些变量都涉及到及其相关的动态的物流成本,因而,与这些动态变量相关的物流成本也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成本,而利用系统动力学所构建的结构与功能的模拟模型,则能够有效解决结构与功能以及行为之间的这些关系。
其次,从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来看,各种能够对物流成本活动形成影响的因素之间是存在效益的背反现象的,如包装成本降低可能引起运输及装卸成本的提升,这种条件下,很可能造成物流成本的提升。而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所引入的反馈理论,则适宜对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这种效益背反现象进行分析与处理,进而使其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更全面、更科学。
另外,从线性关系上来分析,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属于非线性的系统,系统当中各个变量之间是存在时滞的。就拿库存来讲,生产企业库存的多少与在制品、产成品以及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即为非线性关系,且各个变量之间所存在的时滞一般是以周、月或者是年来进行计量的。这也就直接造成物流成本的发生实际上是存在时滞的。而这种非线性的关系又是一般数学方法无法有效研究的。所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来进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能够解决数学方法中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使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更为科学、有效。
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数学方法而言,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更适宜对生产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研究、管理与控制,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可以依照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当中各个因素的关系构建出相应的可以反映出非线性、多重反馈以及存在时滞的动态的成本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仿真方式对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对不同因素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进行整理总结,进而实现对物流成本这一动态成本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提升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效益。
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模型的构建
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依据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模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要在生产企业内部建立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型,需要对系统的边界、各种变量以及具体的计算函数等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顺,进而利用所确定的函数方程进行成本的计算与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找到成本管理的重点与具体措施。
首先,从系统变量上来看,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变量主要包含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以及常量。其中,状态变量是指包含库存量、运输量及供货量在内的基础数据;速度变量是依照状态变量来确定的,其主要包含流入率、流出率、入库量及出库量等;辅助变量是对状态变量与速率变量进行调节的一种变量;而常量自不必多说,主要就是指物流成本中那些不随着动态变化而改变的量。从各种变量的关系上来看,需要结合相关的函数公式来进行分析。在物流成本当中,相应的关系主要由以下公式来体现:
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出入库成本+资金占用成本+货物损失成本+风险成本
运输成本=运输量×运输费率
储存成本=储存量×单位储存成本率
缺货成本=缺货量×缺货成本率
出入口成本=出入库量×出入库成本率
货物损失成本=运输量×货损率×单位订货成本
资金占用成本=库存量×利息率
风险成本=实际库存量×风险成本率
以上公式当中,运输量受到运输需求率的影响;运输费率由运输量、货物的满载率以及运输的距离来决定;库存量则受入库及出库量影响;出库量又跟订货率相关;缺货量与期望库存及实际库存有关;入库量主要由订货速率与货损率决定,出库量则由订单的处理速率决定;而缺货的成本率、出入库的成本率是两个常量。
通过对边界、变量、函数以及逻辑关系的确立,基本可以构建出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型,可以通过对各种变量的分析及计算,找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不足与亟待改善的地方,进而通过模型的相关分析结果,找到解决方案与措施,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不难看出,这种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数学计算方式,要更全面、更贴切、更准确、更科学。
四、结论
对生产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在其经营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重,而物流系统当中所存在的效益背反现象决定了使用数学的线性分析法无法有效地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因而,采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起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模型,能够有效提升物流成本效益,进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全面提升。
[1]斯美特物流成本的控制[J].北京物资流通,2008,(01).
[2]金浩杰.中小企业物流费用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12).
[3]吴国辉.基于Anylogic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1,(05).
[4]王慧芳.浅析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