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2011-08-15宋秀芹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9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单位

宋秀芹

一、事业单位分类财务管理

根据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来划分,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大类。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主要以公益服务为主,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多以盈利为主,实行企业自我管理。我们这里研究的是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所耗费无偿性公众资源过程和结果的经济管理活动。包括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预算评价分析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和资金分配,即用好管好有限的经费,提高资金使用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最小、,取得社会效益最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

1.内部自控不严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机构不健全,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没有专人任职。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专业,业务交叉,人员兼职现象严重,责权不明确。审核监督流于形式。甚至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上级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不力。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做假文章,账实不符、虚报业绩。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

2.部门预算不规范

许多单位领导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抱着多报多核的错误思想,对项目支出缺少严格的论证,只凭主观臆断,随意性较大,项目的实际支出和预算内容脱节。在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如支出审核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模糊,用项目支出来顶替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专款没有专用。

3.金融秩序混乱

(1)专项资金管理不善,在上级单位拨付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2)财务记账收支不明确。有的单位将凡是不能准确分清资金性质时,一律挂在往来账上,记做暂存款或其他应付款,而当真的发生此笔业务应冲转该项资金时,却又改为支出。

(3)资金分配不科学,在财务资金分配上,没有严格的论证,多数时候领导说了算,脱离实际客观需要。

4.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水平普遍偏低,年龄老化。有许多账务人员连会计证都没有,只是领导临时任命。有些财务人员只会会计核算,只保证各项收支平衡,无法进行资金使用前的预测、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后的评沽。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1.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不少事业单位缺少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财审职务不分开,会计监督不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准确或失真的会计信息无法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加强财会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内部各种管理制度,要明确内部各单位和部门的职能和承担的责任。在财务机构内部,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权,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准确核算,严格审核、复核制度,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状况。

2.科学财务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首先应建立各级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从预测、决策到执行、监督、考核,按各级责任层次划分的责任制,做到权责明确,管理到位。

(1)提高认识,设立高效机构。管理制度的有效运作都需要管理层的支持,管理高层要认识到位,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不能走形式。扎实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设置职能管理部门,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和选拔机制,提高整体业务水平,保证预算管理机构精干有效。

(2)保证预算编制时间,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现在又要关注未来;既要满足单位实际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国家财力;既要讲求单位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既要照顾单位本身实际情况,又要考虑系统、行业整体状况。因此,财务预算的编制前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项目论证、目标预测、协调平衡等多个步骤。传统的“基数预算法”主要缺点是无法将所编制的预算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系统协调,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造成预算数额与实际需求出入较大。全面推广“零基预算法”,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差距,执行复式预算管理方法,将预算年度经费收支按性质进行分类,汇编成多个收支对照表,专项预算收入来源保证专项预算支出,保持两者相对平衡,加大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3.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对财会人员要求进一步提高。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提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素质足以胜任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打造复合型人才。

4.注重财务分析质量提高决策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用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统计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估。通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干预,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统计资料,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决策准确性。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一种经济形式,国家常年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对其进行经费管理。因此必须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管好、用好国家所拨经费,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1]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金融经济,2008.20.

[2]董晓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财经界学术》,2007年12期.

[3]张静,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