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修订的几点建议

2011-08-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9期
关键词:专用设备收支会计制度

徐 晶

现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自1998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规范中小学校会计核算、服务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小学校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经滞后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了,有必要在一些方面进行修订。

一、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

(一)政府收支分类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收支的核算方面,尤其是支出核算方面,提出了深化的要求,要求在与政府总预算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经济分类核算,而功能分类的核算也因单位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细化要求,如教育部门,要求在强化经济分类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功能分类核算。作为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主要实体,广大中小学校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新要求——如何适应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

(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对中小学校会计核算的调整思路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部曾经发文,对事业单位有关会计核算进行了相应调整。事业单位应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事业单位应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同时,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项财政拨款支出的具体情况,并反映每个会计期末的财政拨款结余情况。

而对于执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由于《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的收入类中的一级科目“教育经费拨款”、“教育附加拨款”科目都属于财政补助收入,考虑到中小学校的特殊性,在《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将其都列为一级科目。但是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进行,这样的设置显得与收支分类改革中科目重复,并且分类混乱。

所以,建议在修订《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时,取消“教育经费拨款”(第401号科目)、“教育附加拨款”(第402号科目),重设“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并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下可同时再按具体项目设置项目账,进行双重复式核算。中小学校常用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为“2050202小学教育”、“2050203初中教育”、“2050204高中教育”、“2050802教师进修”、“2051003城市中小学校舍建设”等等。

“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如:工资福利支出,下设分设7款,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商品和服务支出下设分设30款,办公费、水费、物业管理费等等。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设14款:离休费、退休费、住房公积金等等。其他资本性支出,分设9款: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等等。还有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等项目还有款级科目。

在“项目支出”下可再按具体项目、资金来源设置项目账,进行双重复式核算。

在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上,应按政府收支分类代码进行设置,将常用的科目先设,为不常用的会计科目预留相应代码。

(三)对收支进行双重复式核算

会计核算进行调整后,财务软件应具备了双重复式支出核算功能。对任一笔经费支出,可以按单位性质、收支性质,进行细化的功能核算、经济核算,可以直接在基本账务反映每一项财政拨款支出的具体情况,并反映每个会计期末的财政拨款结余情况,减少登记“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的环节。

以某学校为例:学校收到财政拨××小学10万元,小学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学校电教室设备。此收入可记为: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小学教育(电教室设备设备购置项目)10万元。该学校购置一批电教室设备首付5万元。按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则记为:事业支出—项目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用设备购置(小学教育、电教室设备设备购置项目)5万元。

如果财务软件采纳了新政府收支分类,通过预置的相关分类及双重复式支出核算功能,中小学校将可以收支进行对比,分析,实现部门预算、决算与财政总决算的全面对接,从而实现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

二、按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改革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

(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在修订新的会计制度时,可以考虑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由财政部门汇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根据折旧年限计提折旧。

(二)按国家标准码,设置固定资产二级会计明细科目

关于固定资产的定义,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有所描述。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而随着固定资产管理细化和电算化的要求,这样的分类已不能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需要。由于主管部门要求的分类不同,可能两所学校的固定资产分类,从科目编码上就有能不同,各个单位对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对某些单位是专用设备,对另一些单位又属一般设备,如幻灯机,在学校为专用教学设备,在其他教育单位为一般办公设备。另外,单位自己分类明细,编码也多有重复,电脑与电脑微机就在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中重复出现。造成由于分类不同,不同单位之间固定资产无法进行对比,固定资产的清查、汇总也困难重重。

笔者认为,国家目前有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的国家标准,这就是固定资产分类的权威。按国家标准码进行分类应该适用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在实务中要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根据GB/T14885—2010摘编整理)作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的分类依据更为可行。因该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1)土地、房屋及构筑物(2)通用设备;(3)专用设备;(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档案;(6)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每大类的分类非常细致清楚,比人为分类更科学、合理。由其对容易造成差异的分类项进行了明细分类,对专用设备更是按行业类别分为医疗设备、文艺设备、体育设备、娱乐设备等等。另外,由于年终财政部组织的固定资产清查也是按国家标准进行分类的。所在按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进行分类,可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软件中自动导出清产核资数据,因日常就按此分类与代码做账,清查时就可事半功倍。

为加强会计的固定资产核算,在固定资产二级会计科目的设置中,也建议按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设立。这样口径一致,固定资产会计账可按固定资产实物账提供的固定资产录入单进行会计核算,并可随时与固定资产管理实账进行对账,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将未达到固定资产金额标准的教学主要资产,按大批同类物资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笔者认为,所谓的大批同类物资,是根据单位的性质和管理的需要,中小学校应将主要教学用工具列为大批同类物资管理。

如学校的图书大多都不足固定资产的单价标准,而财务规则又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分类,考虑到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具有“主要生产工具”的性质,无论单价多少,是否批量购买都应属于固定资产的范围。而中小学校的课桌椅,也属于主要教学用具,应按“大批同类物资”进行管理。

三、新增与国库支付、工资津贴等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在修订会计制度,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负债类科目下增设“211应付工资”、“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进行相关会计核算。

此外,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在修订《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时,可以考虑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改进财务报表结构,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为今后政府会计改革的全面推进积累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专用设备收支会计制度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栅极液压成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栅极液压成型专用设备液压系统的设计
工业设计在电子专用设备中的功能探析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