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中的常见体育文化活动

2011-08-15徐道林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寒食蹴鞠秋千

徐道林

古诗词中的常见体育文化活动

徐道林

古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登高赋诗,感物抒怀。在古典诗词中,常写到许多体育运动,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品味文化人生。这类作品,往往既有情感的细腻描摹,又有场面活动的精彩叙述。

诗词 体育 文化

古人最是讲究养生之道,常将娱乐与运动结合,进而形成了种种高雅的文化运动,并将各种文化运动融入诗词之中,运动也成了一个人终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踏 青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寒食、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又称“春游、游春、探春”等。唐代诗人元稹《寒食日》:“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碧水青山无限思,莫将心道是涪州。”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青年男女在踏青时,常常发生一些爱情故事。相传唐诗人崔护未中进士时,清明独自去长安城南春游。他偶然到一个花木丛翠的人家寻水喝,一位美丽的姑娘端来水后,脉脉含情地斜靠在院中的桃树上。崔护喝完水便匆匆离去。第二年同一天,他又去城南那位姑娘家,但门已上锁。崔护随手在门板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根据这个优美的故事编成戏曲《金碗钗》,至今仍是西安戏院中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和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而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中关于这一习俗的记载则将一副清明踏青图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蹴 鞠亦作“蹴毱”“蹴踘”“蹵踘”“蹵鞠”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黄帝,初以练武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处(项处)后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呕血。”三国时蹴鞠也很盛行,《会稽典录》曹操说:“三国鼎峙,互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唐朝仲无颜在《气毬赋》中说,“广场春霁,寒食景研,交争竞逐,驰突喧阗”。唐代韦应物 《寒食后北楼作》诗:“遥闻击鼓声,蹴踘军中乐。”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可见踢球习俗有多么普及。张祜《观泗州李常侍打球》“日出树烟红,开场画鼓雄。骤骑鞍上月,轻拨镫前风。斗转时乘势,旁捎乍迸空。等来低背手,争得旋分騣。远射门斜入,深排马迥通。遥知三殿下,长恨出征东。”诗句活画出了运动员纵横驰骋、争球、运球的骄健神姿和远距离斜角射门得分的高超技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道:“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在《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放风筝自古有清明放风筝习俗——“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有“杨柳青,放风筝”。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亦或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唐代诗人高骈《风筝》诗中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北京竹枝词》:“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传统风筝以竹木为骨架,制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纸裱糊。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描写了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荡秋千初叫“千秋”,后因避忌讳,改为“秋千”。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寒食、清明节时一项重要的节庆习俗。据《开元天宝遗事》一书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立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唐诗有许多关于这一习俗的描述。诗人柳中庸《寒食戏赠》:“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王维有《寒食城东即事》诗:“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王建《秋千词》:“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双手向空如鸟翼。”大诗人杜甫的《清明》诗中亦有“万里秋千习惯同”。宋代的荡秋千活动仍是妇女在寒食节的游戏。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日寒食,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陆游诗也说:“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干蹴鞠趁清明”。明、清时代也很喜爱荡秋千活动。清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有一首《秋千架》:“半仙之戏,无处无之。仕女春图,此为第一。近有二女对舞者。日影垂杨舞半仙,御凤图画两婵娟;飘红曳绿浑闲亭,蹴损湘钩剧可怜。”

舞 剑唐代的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剑器舞属于健舞之类。司空图《剑器》诗说:“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足证这是一种女子穿着军装的舞蹈,舞起来,有一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淋漓顿挫的节奏。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诗句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公孙大娘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象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羿射九日、骖龙翔舞、雷霆收怒、江海凝光。唐诗与史籍记载皆表明,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杜甫诗序说,玄宗时,高手云集的宫廷乐舞机构梨园、教坊、宜春院的“内人”(指宜春院中常为皇帝表演,技艺最高的乐舞艺人)和宫外供奉(类似宫廷以外的“特约演员”)中,只有公孙大娘的“剑器”“独出冠时”公孙大娘不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剑器舞’,除杜甫诗序中提及的‘西河剑器’、‘剑器浑脱’外,还有‘裴将军满堂势’、‘邻里曲’等。

赛龙舟唐代诗人刘禹锡《竞渡曲》“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本篇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此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龙舟飞驶,鼓击春雷,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河南省新蔡县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寒食蹴鞠秋千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荡秋千”的由来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浅谈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迷你秋千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荡起秋千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