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考散文阅读的备考策略
2011-08-15杨永娣
杨永娣
漫谈高考散文阅读的备考策略
杨永娣
散文阅读由于篇幅短小,文字精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可操作性强,所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有鉴于此,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必须重视散文阅读的备考训练,本文论述了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语文高考 散文阅读 复习备考
散文阅读,由于篇幅短小,文字精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可操作性强,所以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高考复习中,散文阅读应该引起广大备考师生的重视。那么散文阅读的复习怎样才能做好呢?通过近几年高考复习的亲身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依据散文的特征,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
现代文阅读考试有一个命题原则,叫作主题辐射。一切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内容的、结构的,还是有关语言的、形象的,或者是有关表现手法的,都是从彰显文章主旨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是从着眼于表现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和好处的角度而设计的问题。所以,阅读时就应该首先把握整体,抓住主旨,然后高屋建瓴地解决枝节问题。
1.把握整体文意
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决定了散文内容的广阔和丰富性,全文好像只是一些片段、一些场面或景物组合。因此在鉴赏散文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如2008年北京卷现代文阅读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本题抓住文章在写景上大量运用色彩描写词语的特点,考查学生对情、景关系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所以,只有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来回答问题,才不至于下笔千里离题万里。
2.概括主题思想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又加大了考生把握散文主题的难度。考场上有的学生读完文章后,往往不知所云。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因此命题者命题时,总会结合主旨来命题,我们如若成功的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就不难找出答案来。如2009年湖南卷现代文阅读 《云南看云》第16题“‘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什么?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题虽然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关涉的却是文章主题。人们在看过摄影后之所以会突然“庄重严肃”起来,是对民族和人生的认识从此开始,所以是总领,可见主题对文章的关键语句起着限制作用。
3.梳理文章脉络
要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关键在于掌握文章思路,而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就应该从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散文的材料是依赖线索展示的,思想是随线索发展的,事理是循线索演绎的,所以,我们如果抓住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意脉。如1998年全国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以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二、结合平时阅读,把握手法,找准鉴赏入口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如烘托对比、欲扬先抑、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所以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但学生一遇到这种题型,总是感到无从下手。复习时应该怎么办呢?
1.掌握散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而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如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8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现特色。本题考查鉴赏描写手法的表现特色,答题区间在文本的第三段。回答本题,可以从描写对象、描写角度、描写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写的是麦收;看见的是鲜红的收割机,听见的是机器的吼声,闻到的是麦秸香;长短句结合,叠词穿插其中。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掌握散文中运用表达技巧的效果
散文阅读是一种鉴赏性阅读,不仅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还要明确怎么样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这就需要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如2007年全国卷散文阅读材料《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由于考生缺乏修辞知识的积累,虽然在文中找到了诸如“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死去的自己”此类句子,却错误地认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表现手法”为何物。所以,在加强阅读训练的同时注重总结归纳阅读规律、答题模式、表达技巧等基础知识。所以解答该题,第一步,要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拟人和想象。第二步,要回答手法的作用: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第三步,结合文本得出结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3.品味散文语言的妙用
散文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为叙述方便分为两点,分析如下:
(1)鉴赏散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体味语句的妙处时,不能孤立地看,而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如2006年广东卷散文阅读材料《夕照透入书房》第15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分析。”本题表面上看是词语的理解,实际上主要考查了动词的表现力的鉴赏。这种解释既要先回答该词语的本义,又要充分考虑词语所在的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该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2)鉴赏散文语言的不同风格
散文语言的不同风格是指平实、华丽、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辛辣、愤激等明显带有作者风格特征的语言形式。如2005年福建卷冯骥才的《日历》第17题:“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完成这类题目,要分两步走。一是定位,即围绕题干要求确定答题的观点;二是展开,即围绕观点展开分析。参考答案: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研究考点要求,摸索命题思路,寻求答题捷径
1.关注题目中“提示性”语言
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正确答题,往往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如2008年天津卷《碧云寺的秋天》第18题:“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本题题目中问文中第三段结尾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结构”一词,它的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理解了文中的脉络,上下文的关系。正确答案为两个要点,一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要答出“引发了下文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2.摸清命题者命题意图
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地命题意图,考生只有读懂题面,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如2006年湖南卷《在山阴道上》第16题:“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干中的关键暗示有三处:“引述”“用意”“思想感情”。第一问中的“用意”就是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引用《好的故事》,就是为了说明“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第二问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本题的两个得分点,引用鲁迅《好的故事》的用意,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说明鲁迅所向往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坚信祖国未来更美好的中心来展开。
四、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规律
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分三个层级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不同能力层级有不同的命题方法,明辨试题考查的能力层级,遵循这一类试题的答题规律,是正确的答题思路。
1.分析综合题。
这类试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不管哪个方面,答题时要先“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分析“就是把文本整体进行拆解,将一个个信息独立出来,”综合“就是将一个个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新组合在一起。
2.鉴赏评价题。
这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鉴赏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因此鉴赏评价要以对阅读材料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只有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理解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才有可能准确到位。
3.探究题。
这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见解。同时,探究是在对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的探讨。
五、研究答题准确率的方法,归纳答题技巧
1.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语言准确到位,表述规范,简明扼要。
2.主观题的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概括几个要点时,要尽量分条回答,一是不能遗漏题目要求中的要点,二是不能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如不限定字数可尽可能多陈述能拿分的点。
3.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或是模糊的。
4.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如果问题不是明确要求考生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题旨,予以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
云南省丽江玉龙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