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

2011-08-15吴德军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大西北现代文含义

吴德军

高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

吴德军

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型,但出题方式却常有不同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综合了近年来考试试题中的八种题型,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答题策略和方法。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 题型

湖北省高考现代文于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所占分值18分。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得分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低,这些素质通过复习要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理解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则是非常有用的。

现代文阅读题型虽然经常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概括起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八种题型:

一、选择题

解题方法有:(1)圈定答题范围。(2)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注意选择晤常用的几种陷阱: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时间、曲解原意、指代不明、逻辑错误。(3)综合比较试题中的选项,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二、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

(一)试题形式:

1.文章围绕什么展开,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特点、艺术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角度:

1.梳理思路:a看标题:标题可以体现文章的线索,主体内容及思想主旨;b抓线索:时间变化、物线、情线;c分层次:注意行文转变的标志性句子;注意内容上表意层次的变化,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

例题:《时间怎样行走》(2008年重庆高考题第16题)、《瓷器的意味》(2009年重庆高考题第16题)

2.文章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常见的结构有对比、抑扬、虚实相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层层深入等。

三、文中重要词语理解

(一)命题特点: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二)答题方略: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

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高考回放】例1、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

【语段信息】①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温馨提示】正确解答该题,必须把握文章的思路,这样才可以快速锁定答案的范围。该题提问点在第1段,但答案检索区间在第10段。第10段中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这里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

【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例如 《阳光古道苍凉美》(2008年全国高考题第3题):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答案:(1)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3)古人对生离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命题特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二)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的作用。

3、赏析句子的特色。

(三)答题角度

1.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回到原文相应位置,根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特点,确定答题区间,联系具体语境,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对此命题,做法有两种:

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如,《总想为你唱支歌》。

试题举例:(08年全国)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这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的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长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答案】(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第一句话是一个含蓄句,“长大”和“长不大”运用了对比和双关,结合前面句中的提示,破解出“长大”的深层含义,句意也就明确了。第二句话则是形象句,“玲珑剔透”“禁不起摔打”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南方的环境比拟为精致而又脆弱的瓷器、玉器之类的艺术品;联系上文看,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拿南方衬托大西北,明确了这些,就能把作者借形象所表达的意义阐释出来。

二是将抽象储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如:《歌德之勺》第19题。

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2.分析句子的作用

分析句子的作用,即依据句子本身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比如,一句话在开头,一般就可能是以下作用:开篇点题,照应标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一句话在中间有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句话在文章最后部分,作用可能是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等。如:《上善若水》: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顿生感悟。

(3)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表达有何作用?3分

答:篇首点题,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赏析句子的特色。

即赏析句子在艺术上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一般可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对仗、排比、反问、整散结合)、语言风格(典雅、清新、鲜活、平易、幽默、含蓄、口语化)等等多用度赏析,赏析时,要注意先指明手法或特点,再分析效果。如:《雪野里的精灵》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题目要求的“赏析”,是个比较笼统的词,我们可以从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指明角度,分析效果。

五、分析段落的作用

原则上从内容与结构两角度分析。

1.内容上先概括段落大意(写了什么?)

2.根据所处位置联系上下文思考

a.开头段:总领全文、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前后对比、蓄势铺垫(引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b.过渡段:承上启下、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c.结尾段:呼应全文、卒章显志、深化主题、意味深长。

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拉拢彼此间的距离,形成一种亲切交谈(对话)的氛围,便于书法感情。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表达方式

①景物描写的方法:a.实写与虚写

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c.白描与工笔

②对景物、环境的具体描写和刻画:

a.感观:所见、所闻、所感

b.观察角度:远近、上下、高低、俯仰

c.描写效果:动静、绘声绘色、今昔对比、以乐衬哀、点面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主题

(三)表现手法

常见几种手法:象征、抑扬、对比、衬托、渲染、虚实、以小见大、引用等。

(四)修辞手法

常见八种修辞格: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七、分析标题的作用

解题思路:此类题目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如果标题使用了修辞、技巧等,须首先分析;二是,从线索作用、内容作用、主题作用等方面回答。

八、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一)命题解析

1.概括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鉴赏分析刻画描写或塑造形象的表达技巧

3.根据形象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二)题型分析

1.从小说看,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某某人物形象,再结合文中相关描写加以分析。

3.某某(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次要形象出现在作品中总是为表现主要形象和作品主旨服务的,其作用多是起线索作用或衬托作用。

特别要注意小说中“我”的作用:a.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b.“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大西北现代文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大西北的秋色
大西北儿女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大西北,神奇美丽的地方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大西北 中国梦
虚荣的真正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