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悲剧看中国古代女性人物形象——《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2011-08-15蔡正雄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杜十娘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蔡正雄

透过悲剧看中国古代女性人物形象
——《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蔡正雄

本文以《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三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异同及悲剧命运,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寻其悲剧产生的根源,从而剖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形象 悲剧命运 生存状态

《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三篇作品,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和小说的经典名篇,其中都塑造了光辉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其深刻的现实性。

一、三位女性人物的共同之处

1.都是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光辉形象,都有悲剧命运,都为此进行了彻底坚决的反抗。

《诗经·氓》是一首弃妇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女主人公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觉悟过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胆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讲述了刘兰芝、焦仲卿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故事,突出焦刘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作为女性的刘兰芝尤为可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虽是个名妓,但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并为此怀抱百宝箱愤然投江。

2.三位女性都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她们都聪颖美丽,勤劳善良,才貌双全。

《氓》塑造了聪慧美丽,勤劳善良,热情纯真的女主人公形象。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主人公纯真热情;“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用新鲜润泽的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女子任劳任怨,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在 《孔雀东南飞》中这样描述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还提到她的美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虽然文章对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并无直接描述,但作者不惜笔墨的渲染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既有大家闺秀涵养又有小家碧玉淳朴的妇女形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这样描绘杜十娘的:“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文君;唇似樱桃,核减白家樊素。”作者将杜十娘与卓文君相比,可见杜十娘不仅花容月貌,而且聪慧过人,才艺出众。

3.三位女性在性格上都具有外柔内刚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氓》的女主人公总述自己的婚姻生活,在婚前婚后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恋爱婚姻生活中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中悟出教训;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留恋,“仅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

刘兰芝在婆婆的百般刁难和挑剔之下被遗弃时,没有哭诉自己的冤屈,而是不卑不亢地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临别婆家的夜晚,她的一番精心装扮的细节表现了她超乎寻常的冷静和镇定。

而杜十娘在得知自己被无情出卖给孙富的时候,“脂粉香泽,用以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行动的想象源于人物心理性格上的趋同,难能可贵的杜十娘虽然出身卑微,沦落风尘,却依然不缺名门闺秀的大度涵养。

二、不同的生活经历及性格差异

《氓》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而作为商人的氓,表面上抱布换丝,实际上来求婚,面带敦厚,还找了一个可爱的借口,却赢得了姑娘的芳心。她没有多少生活阅历,被假象给蒙骗,痴情地陷入相思之中。婚后多年贫苦的生活,辛勤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却是“至于暴矣,士贰其行”。她却发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种长歌当哭般的呼号,表现了她对以往爱情的沉重痛惜与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与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被弃后,经过痛苦的抉择,表现了她的清醒和刚烈。

刘兰芝是一个小康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子,从小诵书学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刘兰芝是小家碧玉。刘兰芝温顺、勤俭、朴质,尽管“昼夜勤作息,伶聘萦苦辛”,还是无怨无悔,忍辱负重。“大人故嫌迟”她尽力忍受,强压着满腔的悲愤之情在婆母怒不可竭时,上堂拜别,尽管对丈夫难以割舍,她仍是默默承担一切。

杜十娘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下层市民妇女形象,是一个被侮辱和损害的对象,十三岁就开始接客,至于与李甲认识,已过去七个春秋,这其间“不知历过了多少个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她性格沉稳,极有心计,善于谋事,她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积攒多年的财宝悄悄地寄存在众姐妹家中,又不露痕迹的安排众姐妹临别送行,把日后赖以生存的财物转移上船,且不让李甲得知。由此可见杜十娘处事周密更胜一筹。

由于两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性格也不大相同,杜十娘超越了刘兰芝的柔弱无奈,更多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

杜十娘是反抗封建礼教使自己不能做人而死的。当她看到自己情之所系者并非真爱自己时,慷慨陈词,愤然离去;刘兰芝则是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度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而死的,当他们最终的幻想破灭之后悄然而去。杜十娘的死是无可着落的死;刘兰芝的死是无可奈何的死。杜十娘的死是血泪的控诉;刘兰芝的死是无声的反抗。可以说,杜十娘比刘兰芝的抗争更进一步,更高一层。

三、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在我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能找到大量的女性悲剧性形象,她们有的被抛弃,有的是思妇,有的在封建家长专制下,得不到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有穷苦人家的女儿,从小到大,都受到压迫。还有那些进了宫的女人……千千万万。究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男权结构,女性成为无独立地位的“附属品“。

就女性自身而言,因为长期在文化的统治与奴役之下,从小便被灌输着所谓的“三从四德”、“女诫”等,导致自身主体意识的缺乏,无论为父之女,为夫之妻,还是为子之母,一生都不得不依附在男性之下生存,无独立之姓氏,在婚姻与爱情上更是任何自主权。因此,这便决定了女性对于命运没有丝毫的反抗力,只能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别人的身上,无论是对于爱情与婚姻都是执着其至有些盲目的孤注一掷。封建礼教的存在,必定决定了这样的牺牲是不得所偿的,一旦 “无后”,一旦“色衰”,一旦男人变心,就不可挽回地将女人推入到无底的深渊。

正是如此,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才会不断的出现《氓》中的女子,刘兰芝,杜十娘这样的妇女。她们的命运操纵在家长、主子的手中,被摆布,被迫害。封建专制制度总是用权利和精神的枷锁禁锢着女性的天性,也促使觉醒的女性不断地抗争自己的命运。《氓》中的女子,杜十娘与刘兰芝以无所畏惧的反抗精神树立了叛逆妇女形象的楷模。

《氓》中女子不幸的婚恋遭遇,一方面说明了女子受着夫权的压迫。仅仅因为女子年老色衰,不再拥有青春的面貌,而被任意的遗弃。作为丈夫的“氓”根本不念及女子多年的辛苦持家和二人曾经美好的感情,显得是多么的卑鄙与无耻。在另一方面,女子也承受着来自族权和礼教的带给她的不幸,在被“氓”遗弃后,不但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安慰,反而遭到讥笑。

刘兰芝生活的东汉时期,焦母,刘兄作为强者,而刘兰芝则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刘兰芝的抗争只是合理的人性要求同封建礼教之间的冲突。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

杜十娘生活的时代是明代后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杜十娘的抗争表面上是为了摆脱妓女的屈辱生活而进行的抗争,但实际上是追求真挚的爱情,追求爱情中人格的平等,尊严和自我价值。“从良”嫁人并不是她首要的归宿,她是以夫妻间爱情生活的真诚相待为准则,她要“做人”。这种意识与当时“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称其为人”的封建专制社会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在她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杜十娘虽然被毁灭了,但她身上所迸发出的新思想的火花,却汇入到了争取自由的滚滚洪流之中,从而使得杜十娘的死显得更悲壮。

综述,《氓》中的女子,刘兰芝与杜十娘虽然有着不同经历和遭遇,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她们奋起反抗,直到以死殉志,这无疑是对社会残暴的强烈控诉。她们虽最终都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但是她们奋起反抗,以死殉志的精神对后世女性争取幸福自由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

陕西省白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杜十娘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试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后的悲剧美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