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至味于平淡——解读崔颢《长干曲》二首

2011-08-15董红佴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崔颢白描朴素

董红佴

寄至味于平淡
——解读崔颢《长干曲》二首

董红佴

崔颢的二首《长干曲》,作品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揣摩,却大有深意,充满着一种审美的“至味”。本文对这两篇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从其朴素平淡的文学表达中,寻求其内在的审美意蕴。

崔颢 《长干曲》 平淡 意蕴

《长干曲》

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我读过三次《长干曲》。第一次是中学时期,只觉得索然无味,一眨眼就过去了;第二次在大学,因为那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顺便读了它,觉得崔颢这人真有趣,竟然写出了如此风格迥异的作品;第三次,就是现在了。十多年过去,太多的背影都已走远,青年时期的张扬化为了沉静。这一次读《长干曲》,我看到了生命。一时之间我不想说话,仿佛身外的一切都已经忘记,除了漫天的江水向我倾泻而来。是真的美,找不到词来形容,阅读真是一种漫长的抵达,就和成长一样。

《庄子·天道》有一句话:“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真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因为在当下,我们读到的太多文字里,朴素成了一种稀缺的东西。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游戏的姿态和各种技巧、各种虚假情感。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写作中还有另外一种境界,那就是自然。那些隐藏在角落里不被注意的人事,那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漂浮的某种诗意,与其说是生活,毋宁说是文学。崔颢正是通过他的观察,打捞了这些生活中的诗意,让朴素的生活成了一种心灵的象征,给我们留下了绵长的回味。可见,好诗不一定非要宏大。两首《长干曲》,经历了多长的岁月呀,任是历史的大风,也没有把这些汉字吹散。

现在,我先把这两首诗试“写”一遍。茫茫大江之上,两个人萍水相逢于一片水面。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男子的说话声,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你是不是和我同乡?而邻船的小伙子也敏感地从姑娘欲盖弥彰的表述中,听懂了“或恐是同乡”这一平淡话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于是,有了第二首的回答:“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小伙子如实地告诉对方,自己是一个长年风行水宿、为生活奔波的人。是长期飘泊不定的水上生活使人感到寂寞难耐,想找个人说说话?是今日相见恨晚?是情窦初开,故意找个话头来与对方结识?诗中并没有说,都留给读者去想。姑娘的抒情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小伙子的回答也只到“生小不相识”为止。真是平淡浅白,朴素干净。读这两首诗的时候,我想起了海子的《月光》:“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我一向不太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这种“心有灵犀”的美好也许会出现在影视中,或者琼瑶阿姨那样的小说里,在现实中应该是罕见的,即使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相亲节目也要经过很多的周折才偶然配在一起。事实上,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情形可能是顾城的 《远和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或者刘若英的《后来》:“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可见,诗歌也好,音乐也罢,都需要一种适当的美,诗歌的境界是让人得意忘言,而不是汪国真似的滥情。

除了抒情上的自然之外,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白描了。据鲁迅先生《作文秘诀》所言:“白描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简言之,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两首诗也是一样。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不加无谓的妆饰,也不用多余的背景烘托,而用质朴的口语、简练的文笔、对唱的形式来勾勒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他们互认乡亲的“真意”。所以全篇格调清新,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而我们现阶段读到的许多文字,尤其是学生的作文,恨不得越华丽越好,越“新颖”越好,“语不惊人死不休”。个别高考满分作文提供了反面的榜样。这类作文没有生命,甚至没有自我,见不到情感,只是一堆华丽的垃圾。朱光潜先生说:必须先有生活上的浓,然后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淡。好的写作者总能深入生活,从而在那些不经意的情形中,找到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动。而这种感情的承载方式只是白描。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中刘孝绰《咏素蝶诗》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况,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2006年高考广东卷“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冯骥才运用白描手法描写泥公鸡,弥漫着作家特有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所创造的神奇。2006年高考湖北卷“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它们。”都德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大孔雀,表现了羊群归家后的欢乐,简洁而传神。2004年高考全国卷“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孙犁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河流、风沙、炊烟等意象的勾勒,以朴素的语言营造了物是人非、深沉悲凉的伤感气氛,给读者以极强的感染力。

这类文字从世俗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洞察现实,似乎很平淡,无技巧。但我们细细品味,却能够看到那种毫无虚饰的真意,那种被浮华绚丽笼罩的绝美。这种“平淡”一样让人心醉神迷,回味不尽。真是越读越美。

湖北省宜城一中。

猜你喜欢

崔颢白描朴素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隔离朴素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黄鹤楼找崔颢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