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2011-08-15曹建敏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文本精神思维

曹建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曹建敏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深入挖掘文本的“亮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 尝试成功 文本亮点 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列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实,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众所周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做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教师将一堂语文课的大量时间花在课文的内容分析上,一堂课下来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了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很少动脑、动口、动手,是无法培养创新思维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在肯定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维中,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为学生提供受用终身的语文基础性创新能力。

一、注重在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对有些问题,教师如能引导学生采用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往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我的一位同仁在讲授李煜的 《虞美人》时,针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的“朱颜”如何理解进行提问,有的学生依据上文认为“朱颜”是故国的宫廷之貌,往日宫中的雕栏玉砌、轻歌曼舞、欢聚畅饮,如今留下的只是冷落凄清,可谓是“可怜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之苦;有的学生认为“朱颜”是指李煜自己的容颜,昔日神采飞扬的南唐后主与今日沦为阶下囚的落魄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可以使我们能感觉到后主的“朱颜改”;有的同学反驳认为此处“朱颜”应是只昔日宫中的宫女,宫女在国灭之后沦为异国之奴,虽然她们依然在宫中,可惜是物是人非,想到国仇家恨,岂能不悲从中来?虽然学生发表的意见各不相同,但都是符合作品的情理的,这些解读是建立在对文本进行充分理解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观的臆断。

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进行思考,不仅使课文的内涵在学生争论中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有创造性。这与语文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具有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让每个学生在尝试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发现学生“思维创新”的眼光,多加鼓励,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激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它是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每个学生在尝试成功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在教授老舍先生的《茶馆》时,没有像以往那样介绍戏剧知识、分析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由于时代较远的关系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一时难以理解,他认为这样授课学生只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的讲,缺乏认识和“体验”,不利于学生们创造思维的培养,他采用了让学生自己提前一周来拍这幕戏剧,有些同学说:我们从来没有拍过课本剧,拍不好;有的说:不要紧,好像有《茶馆》这部电影,我们把它下载下来仿照着拍。他告诉学生:“仿照电影去拍,我不如让你们去看录像,为什么不让你们看录像就在于让你们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学会思考。我相信你们会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拍出属于自己的《茶馆》的。”学生们点点头去准备了。一周后的课堂演出,虽然布景简单了些,也没有地道的北京话,但学生巧妙地通过人物的独白,人物相互间的对话把故事时间、矛盾冲突交代的清清楚楚,把剧中人物演的是活灵活现:李三的直来直去;王淑芬的快人快语;王利发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他同学在接受同伴的体验中对“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思考探讨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也会消除对创新思维“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课堂教学中把话语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有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慧眼,不能总将眼睛盯在“好学生”身上,无论是创新能力发挥较好的学生,还是创新能力暂时“低下”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弱“创新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助燃”,以期形成“燎原之火”,因为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创新动机强烈了,才能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挖掘文本的“新亮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培养教育。语文文本内容十分丰富,在语文课堂上可以使学生们在咫尺间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草原、大漠、沧海,可以洞察到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可以领略文坛大家的绝妙好词,欣赏其构筑的倘恍迷离、美妙绝伦的精神境界。抓住文本“新亮点“不仅可以通过课文陶冶了学生情操,纯化其品质,更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好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从高中文本的内容来看,课文选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思维成果,作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角度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本,我们如何将作者的思维成果转化成学生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文本的“亮点”,找“亮点”要做到让学生自己读懂读透教材的基础上迸发自己的灵感。如有的老师在《将进酒》的教学时,找到的“亮点”是在让学生读出李白诗歌磅礴的气势,从中找到自己所理解的主旨句,在学生阐述理由中针对不同的理解认识李白矛盾复杂的感情,从而体会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在《促织》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描写这个“亮点”来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如果切入点选中了“一只蟋蟀是如何操纵成名一家人命运的”,那么心理描写的“亮点”就脉络清晰了,让学生在乐于动手归纳、动脑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心中来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创新。

文本中的选文,孟子文章的雄浑犀利,庄子的汪洋恣肆,屈原的高洁瑰丽,鲁迅文章的深邃冷峭,郭沫若文章的豪放激越,茅盾小说的刻画入微,巴金小说的明朗热情……这些无不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这些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的作品单纯地靠我们教师课堂分析是无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会到的,而要靠我们引导学生找文本的“亮点”,在“亮点“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究去文本内容,深化文本显现的智慧的光芒,这样才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审视作品,去发现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思维。

播下意识种子,一定会获得行为的硕果。语文在思维训练上,尤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文本,学会从文本的思想、内容、语言、艺术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中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宁夏平罗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精神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