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注音补释
2011-08-15袁冬
袁 冬
1.《游褒禅山记》
很多学生都把首段“华山”中的“华”字读成四声或二声,甚至一些老师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也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没有联系地理知识和上下文思考它的读音。
①华(huà)山,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然而褒禅山在安徽含山城东北,故二者不能画等号,文中的“华”山不应读四声;
②根据文中“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文中的“华”山不应读二声(音谬);
③根据文中“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中的“华”山应读一声。
因此,该句应读为“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2.《兵车行》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第三个“行”字该读xíng还是háng? 课下对“点行”作了注释,意思是“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鉴于此再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当“行”读háng时,意思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所以“点行频”中的“行”该读háng。
3.《将进酒》
教材只注释了“将进酒”中的“将”的读音为qiāng。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将”字未注释。学生在读到此诗句时,常常将“将”字读为qiāng,其理由是前面有注释。之后让他们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时,才发现此处应读jiāng,因为此处的“将”字不再是“请”的意思,而是“拿”。
4.《齐桓晋文之事》
①“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很多学生都把以上两句中的“畜”字读成chù或xù,却不知道根据此字的词性来定音。“畜”字读chù,是名词,家畜的意思。“畜”字读xù,是动词,蓄养的意思。①句的意思是“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因此,该句中的“畜”字应读xù。②句的意思是“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因此,该句中的“畜”字应读chù。
由以上四例不难看出,如果语文教师能对那些易误读的字从语境、词性、词义上引导学生探究,那就能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提高探究能力。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胜过简单的识记。“鱼”固然重要,“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