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2011-08-15江汉大学图书馆李荔
江汉大学图书馆 李荔
随着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任何一个国家在面对外来竞争和本国经济发展的时候都要考虑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这对并存的矛盾。目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要是通过关税、绿色壁垒、各种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维持本国在国际交换与分工中的支配地位。我国在2010年1月~3月,就面临着10个国家的19起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金额高达12亿美元的出口金额。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开始高筑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以此限制对高新技术、金融、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投资,甚至政治化贸易问题。针对各种国际贸易保护,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寻求发展之策,在挑战中需找发展的机遇。
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1.1 贸易保护范围逐渐扩大
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越加紧密。一般情况下两国之间的贸易保护措施是相互的,保护措施的做法也是相互的,如此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从另一方面来说, 随着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开始利用双边协调与FTA, 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向双边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区城性经济集团对外构筑贸易壁垒,而集团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以此提高它们整体的竞争力,保护它们集团成员国的市场,一起应对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另外, 民间与官方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构建越来越多的FTA。
1.2 贸易保护措施形式上更加隐蔽、复杂
首先,各国对于贸易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复杂,做法也越来越多,甚者都已经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议与协定的约束范围。其次,国际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开始由过去的农产品、传统工业品向高技术产品及劳务转变。最后,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出口补贴、自动出口配额等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更具隐蔽性的质量认证、环境保护与国民健康、技术标准、检验程序等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1.3 贸易保护措施表面上日趋合法化
由于WTO允许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可以利用本国有关协议反击其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因此很多国家以 “公平贸易”为由,纷纷通过自身立法来绕开WTO规则的规制,实行贸易保护。例如:美国的337条款最要解决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于进入美国市场的进口贸易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竞争行为进行调查的行为,但是它没有要求以实际损害为前提。此外还有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SA8000,它以保护劳工权利及劳动环境为借口实施贸易保护。目前, 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很受全球一些大采购集团的青睐,这一措施使得很多企业去申请、维护体系,这一措施也减弱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我国出口贸易大幅度降低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 在2009年我国出口货物总额为12017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6.0%。我们可以从统计数字看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地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例如我国的轮胎行业,美国政府在2009年开始对我国轮胎增收35%进口附加税,如此的贸易保护措施,不但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轮胎行业产品的出口,使得许多轮胎出口型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贸易保护措施的严重影响,甚至使得有些企业倒闭,进而导致我国的失业率的不断攀升。在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轮胎案之后,其他国家也都纷纷效仿美国,采取变相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抵制我国的产品,像我国的无缝钢管、玻璃也都遭遇无辜调查,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Made in China”在国际上的消费形象,影响我国出口业的发展。
2.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致使我国的外部经济风险开始向宏观层面渗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我国出口经济的长线、稳定的发展。首先,一直以来我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两国贸易往来的影响。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对我国采取大量的贸易保护措施,调整我们两国间的贸易顺差。它不但对我国的产品实施贸易保护,还在对华投资、人民币汇率、技术出口等领域对我国进行全面的施压。其次,由于欧盟各个国家对我国某些产品实施贸易壁垒,激化了我国相关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的矛盾,甚至发生了烧货、砸店等事件, 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最后,由于我国与日本“政治冷淡”的常规化,极大地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关系,且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受到两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的竞争的影响。
2.3 “中国威胁论”的言说正在向各个国家、各个领域扩散
我国是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发展较快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政治地位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商人们希望借助我国广阔的市场发展其经济,使我国成为他们成熟的投资场所与商品市场,但是他们又担心这样会使我国因为在世界市场上经济地位的提高而阻碍他国的发展。基于此矛盾的心理,他们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他们坚定地认为我国在日后一定会威胁到他们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及发展。 目前,“中国威胁论”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扩散,也扩散到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中,扩散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3 我国对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策略
3.1 政府层面
(1)首先,我国作为世界的第三大贸易国家,在明确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背景下,联合有相似情况的国家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贸易的迫害。我国应积极运用WTO协商机制、联合国、G20峰会等各种国际组织或者对话机制,态度坚定的与经济大国进行对话,推崇贸易自由化进程,创造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其次,在协商制定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及相关政策中,要把国家整体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护我国出口型企业,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能增强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力量。最后,我国也要积极参与到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与修改中, 通过制定与修改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通过对自身要求的提高,改变现有不利于我国出口经济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
(2)加快创新我国贸易规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的反壁垒措施成为主流,成长历程不长,却比旧贸易保护措施更有发展空间。从形式上、手段上、有效性上以及技术法规的合理性上,对发展中国家的不良影响更大。加快创新体制改革,向发达国家看齐,提高体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进一步提高多样性的手段。为促进国民经济高速、科学、有序的发展,我国也应积极创新体制。
(3)加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和建设。区域性贸易行业是对内实行要素自由流动和自由贸易,对区域外国家则进行贸易保护, 不利于区域外国家贸易经济的发展,但是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国家贸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来,力争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加快本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推动出口型行业的发展。此外,我国还需参与到发展双边及多边FTA,在此中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并获得利益。
(4)在应对反倾销之类的贸易保护诉讼时,加快完善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政策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在应对诉讼时,不仅看到了别国的与时俱进的条款,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法律政策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熟练的掌握贸易保护主义的技巧和策略,才能在别国侵犯我国贸易保护时,及时维护好自己的的合法权益。
3.2 企业方面
(1)认真研究WTO的规定,加强对出口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学习,充分做到“有求必应”,这样才能够在遭遇他国企业各种传统的或者现代的贸易保护壁垒时及时、灵活的应对,避免遭受打击。现在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呈现出越来越多新的特征,而且手段更加复杂、隐蔽,我国企业只有认真学习相关贸易调查的知识和掌握国际贸易保护手段,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国不利的贸易保护手段采取正确、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企业自身的经济权益。
(2)我国对外出口企业也应顺应市场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生产能水平和技术水平,优化出口产业的机构,创新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式,改变企业以前结构单一、产业组织分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企业规模经济性差等情况,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创建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占领新兴市场、高端市场,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质的飞跃。其次,我国企业要正确的看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企业要专注于自身的提高, 由以前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质取胜代替以前的以量取胜。最后,我国企业要放眼于未来, 灵活地选择生产和销售、积极拓宽产品出口途径,加大品牌培育、营销、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着眼于企业出口的长远发展。
(3)在大环境下,我国的各行业、各企业更应该团结起来,积极应对别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高门槛、高要求,进行良性竞争。在遇见反倾销指控的时候,应积极团结起来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而不是仅有小部分企业对此积极应诉。主动参与到贸易保护主义诉讼,那么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使得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部分出口型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行出口,如此做来得不偿失,不仅失去了企业形象,还让进口国抓住把柄,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贸易诉讼,导致整个行业受到很大的打击,基于此类型,我国出口型企业、行业也应该检讨自身的倾销行为,规范自身的行为,增强行业自律,避免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各种行业协会与商会要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作用,促进行业健康、长久的发展。总之,我国在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时,要继续坚持走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要认真的学习和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积极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 并逐步探索区域贸易合作的新思路、新形式,要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1]齐洪华.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西方经济,2008,(07).
[2]宁冬莉.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J].经济问题,2004,(8).
[3]徐栋,霍俊卿.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对中国外贸政策的启示[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6).
[4]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 28~31.
[5]郑吉昌.论新贸易理论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J].浙江学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