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垡湿地公园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对策①
2011-08-15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赵金涛
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赵金涛
湿地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又可实现旅游经济和湿地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落垡湿地风景区地处河北省廊坊市境内,是一处集河流、湖泊、人工森林、芦苇荡、藕塘、果园、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落垡湿地规模较大,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距离城区较近,适于开发为城市湿地公园。在湿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其旅游资源特征,以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为前提,开发符合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系列游览内容,扩大景区容时量,满足游客心理需求。
1 落垡湿地旅游资源特点
1.1 自然景观独特,休闲度假理想之所
落垡湿地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城区东南10公里处,呈狭长状,西北东南走向,宽约750米,长约3300米。东南部有荷花塘约500亩,中部有芦苇荡约800亩;西北部有人工森林约1200亩。湿地东侧是窄堤相隔的龙河,河内常年有水,下游处有水闸,在此潴水成湖,形成一段宽约130米,长约3500米的风景河溪;西侧有护路大堤,堤外为农田。该湿地属东张务村管辖,村庄紧依龙河,有果园1000亩。
落垡湿地是京津一带规模较大的自然湿地,这里野生鱼类丰富,有泥鳅、鲫鱼、草鱼等十几种,还是各种鸟类的繁殖栖息地,有野鸭、白鹭、白天鹅等。河溪、森林、芦苇荡、荷花池构成了优美的湿地森林景观,不规则的农田、果园镶嵌其中,形成了特有的田园湿地风光。这里花草飘香,鱼鸟成群,绿树成荫,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湿地上游将建设广阳水库,龙河水量会有所增加,水景将进一步美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底。
1.2 历史底蕴浓厚,民俗文化独树一帜
优美的自然风光,辅之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会极大的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落垡湿地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廊坊是清末义和团运动的重要活动区域,义和团打响了中国人民反“八国联军”的第一仗。著名的“廊坊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廊坊最具知名度的历史文化资源。“廊坊大捷”的誓师地就在毗邻湿地的东张务村,作为廊坊大捷的见证地之一,这里仍完整保留着一处义和团坛址。东张务村义和团音乐会至今仍可组织演奏义和团军乐,并保留已有百年历史的义和团古乐器。2008年7月,东张务音乐会被收录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要的历史事件、流传久远的民间音乐会为湿地生态旅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落垡湿地成为廊坊最具历史内涵和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景区。
1.3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落垡湿地所在的廊坊市处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距北京40公里,距天津60公里,有明显的距离优势。境内交通运输网密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以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拥有两个国际机场、四条高速公路、五条国家级公路、四十多条省级公路。此外,正在规划中的京津高速公路南通道、京沪高速铁路和北京第二国际机场将使廊坊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形成一个立体化交通网络。
1.4 客源市场巨大
京津人口总数约为3000万,消费能力在全国处于前列,是环京津休闲旅游成熟持久的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私家车数量的增多,京津两市自驾车旅游人数进一步增长,落垡湿地公园的客源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巨大的市场腹地,为落垡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提供了客源保障。
2 旅游产品设计
结合落垡湿地的特点,适合将其建设成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旅游度假村、古乐演奏中心、龙舟比赛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及汽车露营基地等。
2.1 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建设湿地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考虑在公园内建设湿地文化展览馆,以图片展示、植物栽培演示、多媒体展示、实物展览、导游讲解等形式宣传湿地文化,展示湿地生态循环过程,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在游览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环境保护渗透教育,如介绍动植物的指示牌、燎望台、观鸟屋、人工湿地小品等,使游客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湿地保护知识伴随游客左右,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人们的环保素质,从而约束日常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
2.2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廊坊大捷”是本地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纪念廊坊大捷,可在公园内建设博物馆,用文字、图片、壁画、实物、雕塑、音像、音乐以及其他高科技手段展示和再现廊坊大捷历史场景。通过参观展览,让游客学习了解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历史,从而激发游客的爱国主义热情。
2.3 古乐演奏中心
廊坊市笙管古乐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除了东张务义和团音乐会外,还有诸如屈家营村古代音乐、胜芳镇古音乐、军卢村音乐会、南响口梵呗音乐会、后屯音乐会等都已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廊坊古乐资源散落民间,亟待抢救性保护。以东张务村为中心,整合廊坊各地的古乐资源,在湿地公园里开设演奏中心,定期组织古乐文艺汇演,为其搭建一个艺术展示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可以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同时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4 乡村旅游示范区
充分利用湿地周边的农田、果树与人工森林等独特的田园风光,开发与都市文化有鲜明差异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展农耕、现场采摘、森林养吧等的休闲项目。如推出“农村有我一分田”项目,游客可以认领一分农田,用于生产自助的纯天然绿色农产品。在农业管理方面,平时可以委派村民管理,游客在节假日在自己认领的土地上参加劳作,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喜悦。另外,依托湿地周边的千亩黄梨果园,开展游客采摘活动,依托大片的人工森林,开展具有自然氛围的天然森林氧吧林间漫步活动等。湿地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需要,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增添了很多回头客。
2.5 休闲乐园,养老基地
休闲是现代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也最具有稳定性和反复开发性的一种旅游方式,它顺应了城市化后的居民返璞归真、舒缓心情、释放压力等强烈需求。落垡湿地公园可开展的休闲活动包括:观鸟、垂钓、水上泛舟、植物观光等。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的转变,养老市场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市场。落垡湿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开辟老年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可缓解淡旺季矛盾。在远离旅游活动区的僻静之地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有望发展成为京津地区的养老基地。
2.6 汽车露营地
汽车露营是指不依赖固定房屋、旅馆等人工设施,借助汽车在野外生活、停宿为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随着自驾车旅游的日益风靡,对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汽车露营地建设成本较低,住宿较为便捷,可以弥补某些偏远地区的住宿不足。汽车旅馆及露营地适合迎接北京、天津游客自驾车旅游的需求。
落垡湿地有约1200亩的人工森林,在人工森林区附近开辟功能齐全的汽车露营地。在建设和用地选址上要避免对景观美观度造成影响。为每个汽车营位提供停车位、活动草坪、木制桌椅等。营位间以景观植被分隔,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基地可为汽车露营游客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增加经济收益。
2.7 节庆活动
大型节庆往往具有轰动效应,同时加上大众媒体的关注,对于旅游地而言其宣传推介的作用非常大,尤其对潜在的客源影响显著。龙河是落垡湿地的水源补给河流,在湿地一段,水面宽阔,每年的端午节,可在龙河上举办一届赛龙舟活动;每年夏季荷花盛开的时候,举办荷花节;另外,还可以组织开展观鸟周、农民运动会、湿地摄影节等活动,通过节庆及组织活动,把落垡湿地公园推介为一个有较强吸引力和令人心动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湿地公园的核心资源是湿地生态系统,要使公园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保证核心资源不受侵害,要重点关注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景区管理、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3.1 控制水污染
湿地公园必须重视水污染控制。龙河长期以来因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河道淤积严重、堤岸年久老化、水质污染严重。应加强对龙河景观水道的保护,禁止水道两岸的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区直接向水中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河道定期清淤,并及时补充清洁水源,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清除两岸垃圾并实行坡堤绿化。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按照规划将在龙河上游蓄水成湖,远期可以考虑外调生态水补给湿地用水。
3.2 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湿地公园不同于普通城市公园,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建设时,不应该从审美观出发,将区域内的某些物种铲除而换做另一欣赏类物种,也不可盲目引入茨藻、凤眼莲等繁殖力很强的抗污物种,因这类物种生存能力强,争夺生境空间,往往使其他植物难以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新配置的植物应尽量采用乡土植物,形成本土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避免使用具有入侵性的外来物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 加强景区管理
湿地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多效益、多科学、多产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牵涉到农、林、水、环保、国土等多个部门,需要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和统一管理行为,制定较为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方案。对待游客,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要加强管理,严禁捕捞、捕鸟、攀折植物花草的行为。
3.4 公众参与,增强湿地保护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通过公众参与湿地的保护,来监督湿地公园的管理。因此,必须广泛宣传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树立公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4 结语
落垡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考虑廊坊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将湿地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共同开发。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到廊坊市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推动廊坊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J].风景园林,2006,(1).
[2]梅燕.彭州湔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0,(9).
[3]杨辉,于冰沁,何文姗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9,(2).
[4]宋晋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J].山西建筑,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