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11-08-15邢会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5期
关键词:全书名著课外阅读

◆邢会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中学)

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邢会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中学)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任务。目前,我们训练学生的阅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内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种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如何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成”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从阅读经典名著入手,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上,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引导学生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谢佳老师在执教《我谈水浒人物——名著<水浒传>阅读之人物篇》时,事先准备好三组卡片(各14张),一组是人物的绰号,一组为人物,一组为相关故事情节。然后,请拿到相关故事情节的一组同学大声地报出自己卡片上的情节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情节内容猜出所说是哪个人物,并说说这个人物的绰号。人物竞猜完成后,请拿到人物名字或绰号的学生到这些同学的身边集合。然后,又让三人组成小组讨论(如同三国中的“桃园三结义”),结成“三星小聚义”,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并形成共识,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入课堂和阅读名著的兴趣,从根本上为学生阅读名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循序渐进

学生每每拿到一篇名著都会哀声叹气,不是怕读不懂,就是愁何时能读完。为此,首先,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引导并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每个学期一定要完成至少一部名著阅读,或者制定出小的计划,每个月份读哪一部名著的哪些章节;其次,教师要适当地点拨,让学生先通过内容提要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从思想上认定这篇名著并不难,先从心理上稳定学生的急躁或浮躁的情绪,然后再认真地去读文章,慢慢地走近,慢慢地接受;也可以先适时地分段理解。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全书分为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武松的故事、李逵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几个部分,每个学生读一部分,然后利用每天语文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们轮流介绍相关的故事情节,这样不但全班都熟悉了原著,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再次,就是笔记巩固。长篇名著内容繁冗,阅读时间持续较长,要让学生读完后能长久地记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学会做笔记。

三、指导阅读方法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先来看看中外名人读书的方法:鲁迅的“跳读”法。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老舍的“印象”法。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毛姆的“乐趣”读书法。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从某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后汇成作品集。(4)编写课本剧表演。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片段,编写成课本剧分角色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表演最接近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对话,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荡涤灵魂,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多用心,多实践,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全书名著课外阅读
图片资料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国外名刊名著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