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学、会疑、会写、会创新

2011-08-15潘先武

中学语文 2011年18期
关键词:学生会范文课文

潘先武

中学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启他们的智慧大门,培养出创新的能力。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教知识学问,还应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教学应从教授为主线转为培养学生具有会学的自学能力,会疑的思维能力,会写的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见地的教师总是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东西,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习惯,使他们自已会学,会运用已知去获取末知,会运用已有能力去发展末知能力,做到无师自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有人说自学能力是人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熟练程度、反映的综合表现,是人的智力的表现,这话不无道理。假若教学中死守标准的模式化思维,把学习过程视为被动接受过程,把教师评价局限于单向方面,这很难想像学生会有学习的乐趣,会有快乐的享受,会有活泼善思的习惯。除了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学的乐趣外,笔者认为还要讲究点学的技巧,围绕这个学法,可向学生提出“八字方针”:主动、认真、刻苦、灵活。“主动”是态度问题,即要求学生以“我要学,我需要学”的态度对待学习;“认真”是程度问题,即要求学生学习时专注,用功不可浅尝辄止;“刻苦”是力度问题,即要求学生下功夫学习;“灵活”则是方法方式问题,即要求学生在学时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优势而灵活机动。从微观上看,就要在宏观的基础上具体化,例如在开学初学生拿到新语文课本时,就可以指导他们自学整册教材,把学的内容分条具体化,可给学生提出:①本册书的重点在哪?②分几个单元,多少篇课文;③有几种文体;④重要的作家是哪几个?⑤生字新词有多少;⑥口读训练与作文训练有几次,是从哪个方面进行的。……经过条理化,把自学的范围明晰,使学生有样可照;当然,这只是开始的引导,只要尝试几次,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学法。针对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五步自学的方法,即自定目标、自读课文、自看注释、自做练习、自写心得体会进行自学训练。(1)自定目标——指让学生自已确定课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初识课文的大致内容,然后结合单元或课文阅读提示,知晓本课文的学习目标。(2)自读课文——是指根据目标读懂课文;一遍不懂,可以多读几遍,要求学生理清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脉络,把握特定语境中词句的含义,品味表达的妙趣。(3)自看注释——课文的注释是读懂文章的前提,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文体知识和一般的常识,有生字的音义,关键词的含义等。教会他们看注释,多层次理解文意。(4)自做练习——学生练习,包括课后附有的思考题和老师设计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往往包含了这篇课文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它,就是一种训练方式。(5)自写心得体会——这是从学到写的过渡,不仅能促进使学生自动地把该课文的学习与别的课文和相关的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使之融会贯通,还能培养的独立写作能力。这方面只要学生能把心里的所得一点一滴写出来,不管巨细长短,均是可取的。这样使学生能有样可循,再经过教师的指导与操练,假以时日,定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提高获取知识的根本。

二、教学生会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法国大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疑问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要获取真的东西,必须要会质疑。教学中,学生不动脑筋,不思考,不提问,只带着耳朵听,思维不活跃,遇到实际问题,只是回忆教师和教科书是怎么讲的,而一旦遇到教师和教材上没有讲到的问题,便无从下手,不会思考,其结果是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厌学情绪。其实,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只要把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还应是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教给学生怎样去观察与思考,产生疑问,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三、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

笔者以为,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慢慢的培养,即:(一)设疑、(二)引疑、(三)激疑、(四)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内容有效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小学的课文《跳水》一文中,讲到孩子不知不觉走上桅杆顶端,马上面临摔死的危险,在这个十分危急的关头,采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这孩子的性命?可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大胆设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救这个孩子?这样课堂就会活跃,学生情绪就会高涨,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极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文中有哪些人物?②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反映他的性格特征?③两个骗子织出了美丽的衣服吗?他们为什么敢欺骗皇帝呢?④两位诚实的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到。为什么却说这衣服非常美丽?⑤当皇帝穿着新装在大街上游行时,一位小孩首先说他什么也没穿,最后老百姓也跟着说,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⑥皇帝回宫以后,他会怎么做?在放置前面几个问题后,以此为据,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按文中的顺序和相应的内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活他们独立思考,诱发思维冲动,在对问题的求同与求异中,提出自己的心理的疑惑与所想。在疑问和惊奇中,有发现从而有创新。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体现自己的新与异,便有利于创新活力的持续与凸现,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生会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

在学生会学、会疑的基础上,还应增强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把学生的想法、体会、疑惑都清楚明了地写出来,让写成为倾吐心声的一种方法方式,让写成为他们的一种欲望;使学生有“我口说我心,我心写我口”的意识。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了,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触类旁通,畅快地借助教材的一些方法技巧、语言情感等表现自我,自我整理,知道要问什么,要学什么,从中看到自已成长的足迹,找到一个个新的起点。

从写的能力结构来看,一般包括观察分析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能力。其中其核心是思维力,它贯穿整个写的过程;可以说写是思维的外部显现,思维是写的内在的蕴积。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写的思维呢?可以从同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说,说是在平常的训练中,注意让学生熟悉的对象,即便命题,也要命到学生身边去、心里去;巧用作文批改,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写放胆文,在文中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把学生自己想说话,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亦可针对学生初写作文难的情况,注重让学生模仿教材范文作文。可仿范文的内容作文;有的范文的内容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学生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对于这一种范文,可让学生仿其内容作文。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之后,可要学生仿内容,写《我的母亲》。可仿范文的写法作文;有的范文在写法上突出之处,并且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与训练的目标相统一,对这种范文,可要学生仿其写法作文。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还要引导学生走出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写的“文”必须“载道”,必须有鲜明正确的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许写身边琐事,更不允许写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与痛苦,而出现假话,怕暴露自己内心深处易被老师或家长误解的“情节”。二是只允许写光明面,不提倡或不准写阴暗面;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定格在一种色调上,只写真善美,不写假丑,隐藏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三是写真人真事,不能虚构;其实虚构只是度的问题,必定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有虚构,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这又是创造力的基本起点。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教会学生会学,会疑,会写。教师也要从意识上打破常规的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畅快的表现空间,给学生一个尽情倾吐的思维空间。

猜你喜欢

学生会范文课文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建设与管理
——以榆林学院为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背课文的小偷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春色几许(简谱)
背课文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